湖南十四城博物馆镇馆之宝(下)

  《文萃报》   2023-11-09 14:53:24

战国彩绘陶壶——常德市博物馆

常德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彩绘陶壶,国家一级文物。代表楚文化精品的彩陶。

1987年3月14日于汉寿县株木山乡砖厂M24出土。

该文物是泥质灰陶,盖高5.2厘米,盖口沿内敛,盖面上鼓,近沿处有三个高4厘米的立耳,饰长点纹、涡纹、三角形水波纹。壶口微侈,长颈内弧、溜肩,肩部有对称环形双耳,鼓腹,假圈足。器身饰七道四弦纹,弦纹中有白色戳点。

壶由盖和身组成,壶盖呈折壁浅盘状,弧顶,上有三个简化扁状立兽钮。

整器线条优美流畅,纹饰繁褥却层次清晰,布局规整合理,是战国楚墓出土彩陶之精品。

双凤谷纹玉璧——益阳市博物馆

益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双凤谷纹玉璧。双凤鸟造型为楚文化标志。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小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战国晚期佳作。

益阳市博物馆馆徽的造型就来自于它。

玉璧凤形精美,其双面均饰有凸起涡纹,壁旁各附有一透雕凤首龙身怪兽,凤昂首向上,龙背弯曲,造型优美生动。

凤是楚文化的标识,凤叱咤风云的浩气和异彩纷呈的风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绝妙象征。

虎纽錞于——张家界市博物馆

张家界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船、鱼、手、心人首纹虎钮铜錞于。令人震撼的古代青铜乐器。

该文物为铜质,军乐器。

器作椭圆柱形,顶饰虎形钮,虎张口、昂首、颈粗有项圈,躯细尾卷,作扑伏状,四足饰云雷纹,虎钮身和四肢饰柿蒂纹代表兽皮,顶平,饰有人面纹、鱼纹、鸟纹、手心纹和人物、船纹,顶周边有较宽唇边,肩扁圆,斜弧腹渐内收,体腔比例高,下口较直,腹内空,通体墨绿色。

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株洲市博物馆

株洲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元代金饰品中的上品之作。

步摇是簪的一种,由单股的簪杆和簪头饰件两部分组成,簪头一般连缀花鸟枝叶饰件,走步则摇动,于是称为步摇。

这件元代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的簪头连缀着金片做成的花朵、蜜蜂、大雁、枝叶等造型,纹饰精细繁复,做工十分精良,是极为难得的上品。

西晋简牍——郴州市博物馆

郴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西晋简牍。了解正史记载不多的西晋。

2003年至2004年郴州市苏仙桥一基建工地出土三国吴简 107 枚、西晋简牍904枚,是中国简牍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

经考古人员辨认和证实,简牍记载了西晋惠帝时期桂阳郡政府机构设置、郡县治理、地理交通、人口与赋税、土地与物产、祭祀习俗等内容。

由于西晋王朝历史短暂,正史记载不多,这批简牍对研究西晋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鸮卣——娄底市博物馆

娄底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鸮卣,国家一级文物。商晚期青铜酒器,以鸮为造型的青铜器。

出土于双峰县金田乡月龙村庙嘴上南面土坡的鸮卣,通高:23.5厘米;腹深:13厘米;口长:20厘米。

该器物是商代晚期青铜酒器,该器表面呈草黄色,虽铜质生锈,外观依旧光泽,出土时卣内装有玉玦、玉璜等。

身呈椭圆形,带盖,器身用羽翅装饰,盖面饰浅浮雕饕餮纹饰,两端为兽嘴,器腹两侧各置一环,内系提梁,底印有四矮兽足。

湖南省仅有四件鸮卣,娄底市博物馆藏“庙嘴上鸮卣”是其中之一,其余藏湖南省博物馆。

象纹大铜铙——长沙市博物馆

长沙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纹大铜铙,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出土铜铙之王,宁乡青铜器群中的重器。

铙为乐器,使用时口朝上敲击,用于军旅,该文物1983年在宁乡市黄材镇龙泉村出土。

此铙呈褐绿色,钲部作合瓦形,上宽下窄,甬呈圆管状,与钲腔相通。钲面饰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兽面以长鼻为界,左右两侧对称,半浮雕两眼略微凸出,上刻云雷纹。

隧部浅浮雕一对相向站立的大象,钲之周边、甬部满饰云雷纹。形体高大,气势恢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商周铜铙中最大的一件。

《文萃报》3064期据“湖湘地理”微信公众号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