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张渡:见证湖湘文化名扬天下

王丽君   《文萃报》   2023-11-02 16:54:57

▲长沙朱张渡 文津牌坊

文/王丽君

朱张渡是一个文化古渡,位于长沙市原六铺街湘江畔、白沙路口,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往返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的主要渡口,后世者为了纪念他俩渡湘江求学、讲学、渡人的美德,弘扬其思辨精神而命名。由于往返中经过橘子洲,为了方便他们讲学,太守刘珙在岸边建船斋,供他们途中休息。经众多史学家考证,明清时期,从长沙城南经橘子洲到岳麓书院的这条水路,是长沙市东西交流最古老的一条水道。相传朱张二人曾将渡口东岸命名为“文津”,西岸为“道岸”,分别建有牌坊。“文津”是通往岳麓书院的古道。“道岸”为杜甫上麓山寺、道林寺的河西古渡。朱熹、张栻二人会讲时经常在此渡口乘船往来,众多学子求学问道也多经过这个渡口,遂成一时之盛。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绍兴三十年,张栻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在妙高峰筑书院,题名城南书院。5年后,时为湖南安抚使的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请张栻主讲。从此,一叶扁舟载着张栻来往于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弟子遍及江西、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声名远播。

▲位于岳麓书院崇道祠的朱张会讲塑像

乾道三年秋天,朱熹得知张栻很有学问,获师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宏真传,又听说张栻在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按捺不住对胡宏的敬仰和与张栻会晤的想法,在两名弟子的陪同下,从福建武夷山下的崇安出发,翻山越岭,历时一个月,跋涉约3000里,来到潭州(即今日长沙)。

朱熹第一次到长沙城,从城南书院附近的六铺街湘江畔上船,渡湘江、跨橘洲,到对岸的桃子湖口上岸,去往岳麓书院。古渡现立麻石牌楼,即现在的牌楼口大牌楼。朱熹和张栻两人执手寒暄,相见恨晚,吟诗“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多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论辩真理、探求微奥,长沙城“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听讲弟子,济济一堂,凝神听辩,专心答问。

朱熹后受与岳麓书院一江之隔的城南书院邀请,遂来往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张栻不舍朱熹,陪其来往于湘江,常停歇于水陆洲上。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

朱张渡成了岳麓书院学子往返湘江的主要渡口,历代修建未断。

本世纪初,以纪念朱熹和张栻在长沙讲学的湖湘地方传统建筑——朱张渡,在湘江风光带防汛码头上建成。路南立朱、张两人塑像并刻石碑,记载两人友谊及学术交流的盛况。

《文萃报》2947期摘自《西部散文选刊》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