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郴州篇|勇立潮头闯新路——郴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科教新报   2023-11-01 09:40:52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黄建锋

秋季学期,郴州市六中新飞学校、六中观山学校、九中岭南分校、三完小北校区、丰祺学校、桂阳县东风中学、嘉禾县七中等一批高品质学校纷纷展露新颜。新学校的投入使用,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也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发展是最大的发展,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从上世纪90年代“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口号的响亮提出,到如今“回归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理念的深入实施,郴州蹚出了一条符合“福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绘就育人新图景

今年教师节,郴州市一中化学老师豆朝晖“用爱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故事在主流媒体上刊登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的事迹生动诠释了“郴州回归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的精髓。

近年来,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成了压在教师面前的大山,造成教师非教学性工作繁重,无法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上半年,郴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郴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教育高质量发展23条),明确提出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回归教育教学主责主业、加强教育教学精细管理等23项举措。

力度空前,显示出郴州市委、市政府纾困的决心。“这一市级重磅文件的出台,为教育教学营造了良好环境,也标志着郴州吹响了推进新时代郴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郴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春说。

△2023年郴州市初中质量分析会现场。

李鸿春到市教育局以来,专注于教育系统的调查研究。大量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是课堂低效、青年教师基本功不牢。基于此,他提出“回归教育常态,聚焦教育主业,是对教育乱象的重拳治理与猛药去疴。”

动真碰硬,提速也提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3条落地落实,郴州市教育局根据实际先后出台了配套保障制度:一方面出台《郴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家访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建立家庭、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渠道,解决师生所需所盼。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日常管理规范(2023年修订)(试行)》和《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2023年修订)(试行)》(下称新两项常规),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其管理的基本规范,分别对“教学常规”中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作业设计与批改等13个方面86项内容和“日常管理常规”中办学方向、行政管理、德育管理、课程管理等13个方面88项内容作出具体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两项常规的修订,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永江说。

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目前,郴州各地已经掀起了学习“新两项常规”热潮。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安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洪亮认为,新两项常规强化了操作性、突出了党建性、强调了育人性,对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资兴市兴宁中学教师王鑫表示,对新教师来说,它就像一场及时雨,让老师们对教案、教学反思及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有了更直观地理解。

“新政策出台会有阵痛期,但从长远看,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能力水平提升。”在李鸿春看来,教育回归主责主业,学校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意味着老师应付检查等情况会相应减少,“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将成为教师职业的时代名片。

强校强师,办更高质量的教育

回应老百姓对教育的关切,不仅要把学校做大做强,更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出来、辐射下去。8月31日,郴州市六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郴州市六中新飞学校与郴州市六中观山学校举行揭牌仪式,并于9月1日投入使用,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新飞学校举行揭牌仪式。

郴州市六中因稳定的高质量教育享誉湘南,是郴州人公认的品牌校。“学校秉承‘共建共享共成长’理念,发挥教育集团核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办学理念、教师培训、教学教研交流等方面合作,促进集团成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使更多老百姓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郴州市六中校长李爱勇介绍,学校在推进城乡均衡方面勇挑重担,还通过“1+N”网络联校、教学开放周等手段,打造全方位的教育开放平台,使桂东、汝城等薄弱地区学生能共享师资、课程资源。

站在“由好向优”的飞跃关口,郴州着眼长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今年已启动20所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建设,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50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4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625个;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建61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186所学校;组织102所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245所农村学校,选派“三区”支教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今年培养公费师范生470名,招聘教师1150名,用于补充农村教师;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今年培训教师9万余人次。

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再怎么投入都不为过、再怎么支持都不为过。这是郴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郴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保障“两个只增不减”,2021年、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较上年分别增长7.16%、7.6%。

搭建平台,为孩子的光明未来奠基

办高质量教育,是人民的呼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老百姓的期盼。这需要落脚到教育发展成果上来,落脚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来。

高考成绩是教育成果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郴州高考工作屡创佳绩,招飞工作更是其一大亮点和特色,尤其是今年录取空、海军飞行员25名,录取人数均排全省第一(不含青航校),跃升中南五省(区)第一。

与高考成绩比翼齐飞的是郴州全面育人取得的累累硕果。

全市36个课例获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优秀案例;36个课题被列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5个案例入选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创建8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劳动教育实验县、12所劳动教育实验校……郴州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五育并举”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基,深入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大家好,欢迎来到沙洲红色景区的核心区域……”今年国庆节,面对众多参观“半条被子”陈列馆的游客,汝城县沙洲芙蓉学校学生朱子优自信大方地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

通过当小讲解员,朱子优已经会讲10多个当地的红色故事,可谁能想到,3年前他是一个内向寡言的孩子。他的改变得益于学校一系列的红色教育、红色活动的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从郴州各个地区、各级学校的教育成效足以窥见,质量提升、全面育人不再是一句口号。

在4月22日举行的“助力旅发大会 唱响美丽郴州”合唱比赛中,涌泉小学童声合唱团从4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特色化艺体课程是涌泉小学的一张闪亮名片,该校以班级合唱为突破口,积极开辟美育实践的新路径,实现美育参与的全员化、学生发展的全面化、育人形式的全新化。此外,安仁、汝城、桂东成为“快乐合唱3+1”项目县,其中安仁县被誉为“中国合唱童话县”。

在宜章县瑶岗仙镇长策中学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全程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闻到了泥土芳香,尝到了丰收喜悦,感受到了劳动的美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9月开学季,郴州市六中新飞学校开发“访七一一时光小镇,传‘两弹一星’精神”特色研学实践课程“远足·寻根·悟道·继承”,打造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学生在“红色精神”中砥砺强国志,在课程学习实践中报国行,收获成长力量。

△在资兴市鲤鱼江完小,戏曲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戏曲基本动作。(李科 摄)

在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评选中,资兴市鲤鱼江完小的《“梨韵润童心”为减负增效“做加法”》获学校类创新案例。作为资兴戏曲进校园培训基地,该校在课后托管服务中实行“走班制”教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授课模式,为学生量身定制戏服、头饰,在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加深了对戏曲的认知。

书香相伴,行稳致远。位于郴州市城东片区的郴州市六中观山学校,在培养师生阅读方面频频发力,鼓励老师们撰写读书心得,大力倡导亲子阅读,成立观山文学社,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学讲座,举行阅读活动,用书籍的力量鼓励师生振奋前行。

……

放眼郴州,“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化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立于新时代,郴州已做好准备扛起教育这面民生大旗,以改革创新者的姿态立潮头、搏风浪,向“现代化、高质量、开放式、有特色、可持续”的更远目标铿锵前行!

责编:王燕

一审:王燕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