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 2023-10-29 07:18:09
■洋中鱼
刘禹锡,字梦得,出生于大历七年(772年);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大历八年(773年),刘长柳一岁。刘柳的关系,堪称“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共同进退”“铁杆兄弟”,是为知交。
柳宗元与刘禹锡均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两人因同榜而相识。其后,两人均经历了父丧。柳宗元的父亲柳镇贞元九年(793年)五月卒于长安亲仁里,柳宗元为其守丧到贞元十二年(796年)。而就在这年,刚刚博学宏词科制举及第、授太子校书的刘禹锡,父亲突然卒于扬州。他不得不离开长安,守丧居洛阳。两位好友因为分开而思念,柳宗元便为刘禹锡寄了一方叠石砚,刘禹锡收到后作诗《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贞元十四年(798年),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年后的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转任京兆府蓝田尉。而此刻的刘禹锡已从淮南节度使杜佑府中掌书记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两人均没有下县履职,而被留在京兆府工作,为时任京兆尹韦夏卿幕僚。也就在这一时期,朝夕相处的刘禹锡与柳宗元,他们一起学习古文,一同向皇甫阅学习书法并得其书道真传。他们相互切磋,情谊渐深。王谠《唐语林·文学》云:“刘禹锡云:‘与柳八、韩七诣施士匄听《毛诗》’”。“柳八”是柳宗元,“韩七”是韩泰。贞元十九年(803年)刘禹锡为监察御史,柳宗元为监察御史里行,二人同时调到了御史台,由此结识王叔文,后来共同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成为改革集团的核心骨干。
《旧唐书》柳宗元本传云:“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可见柳宗元的才华,引起了王叔文的重视。而他的同榜同学刘禹锡,《旧唐书》刘禹锡本传云:“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言下之意,刘禹锡似乎更风光。由此可见,“二王刘柳”是改革派的核心人物。刘柳不仅积极参与政治革新,还在文学创作上也同进退,“贞元、太和之间,以文学耸动搢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
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遭受重罚,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而且,“左降官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本纪》)。
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市,与永州相距七百余里。刘柳这对好友在这两个地方一待就是十年。
在十年的谪居生活中,刘禹锡是柳宗元交谊最密、通信最多的人。他们一起讨论时事,探究古籍,交流书法,颇多收获。譬如,元和三年(808年),刘禹锡《答柳子厚书》写到柳宗元给他寄来新作,希望“将子为巨衡,以揣其钧石铢黍”。刘禹锡曾对这些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柳宗元也曾赞赏刘禹锡的文章“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元和六年(811年),吕温卒于衡州刺史任上,时刘禹锡任朗州司马,写下了《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柳宗元任永州司马,写了一首《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以酬。柳宗元还有一篇《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也是在永州司马时酬与刘禹锡切磋之作。
元和十年(815年),刘柳等人被从外地诏回京城。该年初春,刘禹锡、柳宗元相约洞庭,结伴同行还京。因刘禹锡写的《游玄都观》一诗触怒权贵,三月十四日,刘柳又同被出为远州刺史。诏令下来,柳宗元见刘禹锡贬谪播州(今贵州遵义),想到他有年过八旬的母亲,于是向朝廷提出跟刘禹锡对换。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改刺之后,有一大段路程可以结伴同行。两人至衡阳,依依不舍分手,柳宗元随即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刘禹锡答以《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柳宗元又写了《重别梦得》以赠之,刘禹锡以《答》诗酬和。柳又作《三赠刘员外》,刘临别时以《答》酬和。从这几首唱和诗中不难体察出两人伤感凄婉的心绪和深厚的友谊。
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时值刘禹锡护送母亲灵柩北还,途经衡阳时,获悉柳宗元死讯,悲戚万分,他在《祭柳员外文》中写道:“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叫,如得狂病。”并写下一首五言古诗《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伤悼。柳宗元临终之前,遗书委托刘禹锡为其编定文集,照顾其子嗣。刘禹锡不负重托,在夔州任上,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将柳宗元的文稿编纂成《柳河东文集》。足以证明,二人是志同道合、患难与共、休戚相依的好兄弟!
责编:吴方明
一审:吴方明
二审:李礼壹
三审:唐善理
来源:永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