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举措焕新洪江古城山乡巨变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27 11:51:54

近年来,洪江区立足自身乡村振兴和独特禀赋资源实际,推出“党建聚力引领、厚植生态文明、赓续文化传承、融入农民增收”四大举措整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打造一个“怀景、怀乡、怀味”的百里沅江画廊,生动描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洪江做法。

将党建聚力引领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洪江区充分发挥区、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桥头堡”作用,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区按照“区工委绘‘总蓝图’,乡党委挂‘作战图’,村党组织造‘实景图’”的模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区主导、乡主责、村主抓的推进机制。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持续开展“五治”“五美”行动,结合“三会一课”“1+6+N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建阵地,建立帮带机制,深入团寨院落,通过屋场会、联手帮、宣政策等形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中,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先后涌现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村支部书记张丽,“连榜先进”村支书杨金凤等优秀基层党员。

将生态绿色文明厚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洪江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搞大拆大建,鼓励遵循传统自然村落风貌,充分保留传统村落文化要素,突出美丽庭院的整洁度和舒适性。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把村庄环境的优化和生态资源的盘活落到实处,利用鹅卵石、旧瓦片、绿植、竹篱笆等生态环保方式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河)”系统性改造和治理,建成一批“微广场、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等微景观,实现“满眼皆是画,入村即入景”。2023年,建成微景观约148处,改厕191户,乡村公共休闲绿地18处,村庄林木绿化率为41.2%,乡村道路绿化率达98.2%。

“以前我们寨子里柴火乱堆、鸡鸭乱跑、生活污水乱流现象普遍,经过这几年的大家共同努力,现在柴火归剁、鸡鸭归园、污水归池,团寨环境焕然一新,我们家借助村里发展旅游的春风,开了一家农家乐,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茅头园村黄土寨村民李仁庭乐呵呵的介绍。

将乡村文化传承赓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洪江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传统文化同现代旅游相结合,以文化为载体深挖乡村民俗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出14个乡村独有的特色,打造具有洪江区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力量、增添人文情怀,赓续悠远的历史文脉、谱写新时代乡风文明。把乡村的民俗节庆、赛事活动、农事节气跨界融合和创意再造,促使农村的乡风民俗变成吸引游客的引力和市场的动力。一批以腰鼓队、舞蹈队、稻草龙、板凳龙、稻花鱼节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再次重放光彩,川山村的排帮号子在沅江两岸再次悠扬的回荡,黄土寨里杨公故事吸引着游客驻足聆听......

将农民增收致富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洪江区在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坚持以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壮大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途径,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按照“农旅融合、三产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以“一鸡(雪峰乌骨鸡)一竹(楠竹加工)”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创建村集体经济“联合体”,楠木田村乌骨鸡养殖基地、横岩村楠竹制品加工厂、菖蒲村竹笋加工厂、铁溪特种鱼类养殖场、渔梁村油茶种植基地等一批孕育而生的“村企共建”优质帮扶产业项目,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4682万元,全区所有建档立卡户产业帮扶100%全覆盖,实现了189名建档立卡劳动力或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全区所有村率先在全市“整体消薄”,村级集体经济10万以上的村占比71.4%,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不断把农村丰富的资源环境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构建起“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的有效机制。

(陈冠军)

责编:林振林

一审:黄建平

二审:林振林

三审:袁春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