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志愿服务

陈宇璐 胡立 欧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24 22:00:16

文 / 陈宇璐 胡立 欧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也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

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基地,流传的红色故事,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思政课落实到实践行动中去,以有形的方式浸润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青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更是扛起历史重任的先锋力量,因此要牢牢抓好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环。通过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实践作为“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诠释好伟人精神的当代价值。我们要引领青年大学生把握其精神内核,从红色故事中提炼历史营养、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实践本领。通过实践,让大学生更加注重红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坚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大学生的红色理论知识和精神生活,浸润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大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不断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结构的时期,在伟人精神引领下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对于建构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重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进各方面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志愿服务承担着教育和引领广大学生坚定信念、承担责任、涵养品格、锤炼能力的重要育人功能,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志愿服务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实践第一次与社会进行近距离接触,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志愿服务使得广大青年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价值,坚定了自身的文化自信。

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增强民族红色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大学生走出课堂与校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实践与社会,用自己所积累的学科专业知识去回馈社会,释放爱心,温暖他人,进而锻炼自我。大学生们在劳动中受教育,在奉献中长知识,在实践中强技能,在服务中攒经验。通过志愿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社会做贡献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及立德树人目标。

在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党性,提升红色素养。红色教育基地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是人们跨越时空,感悟红色文化精神的客观载体。在红色基地参与志愿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沉浸式体验优质的红色精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学习红色文化,学习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非常重要。而在红色基地进行志愿服务正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增强民族红色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一件件红马甲,一份份宣讲手稿,诉说的是发生在前人身上的故事,展现的事他们背后永垂不朽的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循着前人的足迹,去发现,去追寻,去发扬,去探索这些故事背后的传承精神和民族文化认同所在。

传承红色基因让志愿服务成为追光青年的标配

红色基因,源自革命先辈们顽强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他人着想、关爱社会的行为。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力量与爱心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志愿服务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教育志愿服务来传承红色基因。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到农村学校或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那些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来传承红色基因。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彼此的联系和了解,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志愿者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康复训练、义务献血等活动,关心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关爱。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增进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来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世界公民,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内的发展,还要关心世界的进步与和平。参与国际志愿服务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同时也为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我们可以参与国际援助项目、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志愿者组织等,通过实际行动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可以将红色基因融入实际行动中,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服务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自己成长的宝贵机会。志愿服务可以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同时,志愿服务也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人脉圈,丰富人生阅历。

最后,我们要时刻保持热情和坚持。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的付出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真正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志愿服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 随着时间的推移, 红色基地下的红色资源或许会不断地更新其内涵和外延,但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革命物质与精神遗产却是永不过时的。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策驱动之下,高质量高效率地传播并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社会实践的永恒主题。为此,我国红色基地将长久地肩负传播红色资源的使命,使红色基因在大学生群体中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助推大学生不断提升其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建设贡献属于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分别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生陈宇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胡立;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助教欧璐。本文系湖南省社科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红色旅游景区双语语言景观研究”[22WLH33])。

责编:范远志

一审:范远志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