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23 15:44:46
文|聂茂 王兵兵
桂爱广的作品集《蓝蓝的勾蓝》包括5个中篇小说,主要以作者自己在基层工作时的所见所闻为素材来源,以直面现实、深入现实的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运用饱含深情的叙述语言,讲述扶贫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总结脱贫攻坚的战斗经验,谱写出一曲壮丽的新时代乡村赞歌。我认为桂爱广的乡村叙事主要体现乡村形象的变迁、乡村价值的彰显以及乡村之美的发现这三个维度上,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个层面,很好地展现了转型社会整个乡村的巨大变化。
一、宏观:乡村形象的变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笔下的乡村形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家,往往站在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乡村持严厉的批判态度,故而他笔下的鲁镇与未庄都是封闭的、落后的和保守的。在沈从文的《边城》中,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乡村被诗意的语言塑造成一个世外桃源形象。到了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清溪乡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中充满朝气与希望。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乡村世界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爱广就是乡村形象变迁的真实记录者。
在桂爱广的乡土叙事中,乡村形象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人际关系上,小说《翻过神仙岭》中的村民之前会因小事而爆发激烈冲突,也会为了一己私利阻挠扶贫工作,但是在基层扶贫干部的领导下,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团结,并为了共同脱贫致富的目标而奋斗。在经济状况上,《蓝蓝的勾蓝》中的勾蓝瑶寨开始根据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势引进食品加工业、旅游业、光伏发电产业。在思想观念上,村民开始打破传统小农经济体制下思想上的保守、迷信,以新视角新观念看待新事物。在文化氛围上,乡村优秀的文化资源得到继承与保护,村庄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也就是说,桂爱广从宏观层面塑造了一个交通顺畅、民风淳朴、产业兴旺、思想开放、文化繁荣的乡村形象。这一全新的乡村形象是对新时代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生动诠释。在桂爱广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乡村形象的变迁既得益于国家良好政策的大力支持,又离不开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更为关键的是村民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无论哪一股力量,其核心原则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最大程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中观:乡村价值的彰显
桂爱广的乡土叙事并没有止于对乡村形象的刻画上,他还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关系上,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这是作者从中观层面审视脚下的这篇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开始逐步入侵和剥削乡村,使乡村完全沦落为城市的附庸,城乡之间的差距与不平等日益凸显。在一种线性发展逻辑的支配下,乡村话语被忽视,乡村之美和乡村价值被遮蔽。像贾平凹的《秦腔》、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揭示出在现代文明的渗透下,乡村中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嬗变以及乡土社会的破裂、解体和衰败,为乡土文明不可避免的没落唱上一曲挽歌。
然而,在桂爱广的小说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时代共名”的指引下,乡村空间意义和价值发生了转变。乡村不再是一些小说里主人公时刻想要逃离的空间,而成为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像小说《翻过神仙岭》中的扶贫队队长张金强和《蓝蓝的勾蓝》中重返故乡的盘志群都以英雄般的魄力直面乡村面临的诸多难题,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里他们将个人能力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在发挥乡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乡村也是接纳曾经放荡不羁的浪子、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精神空间。盘志群在成功之后排除万难回归乡村,在这一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中,既寄托着一种高尚的人生理想,也是其乡土情结的具体表现,更是他重新确认自我身份、为精神寻求归宿的行为。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乡村都是抚慰精神痛苦与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
三、微观:乡村之美的展现
小说创作不仅要有创作理念与创作诉求,更要有生动的场景和丰沛的细节将创作理念和创作诉求很好地诠释出来,这是微观层面,是细节的力量,它直接决定小说的成败。在中篇小说集《蓝蓝的勾蓝》中,桂爱广在微观层面上的书写,致力于展现对乡村之美的细腻展示和深情表达,这种乡村之美主要体现在人之美、情之美和景之美三个方面。
首先,乡村的人之美突出表现在一些扎根乡村的基层干部身上。桂爱广坚持“文学是人学”的创作原则,致力于刻画人物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人性。如扶贫队队长张金强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井上村老支书高俊胜在暴雨时节为了帮助群众转移财产,落水牺牲;勾蓝瑶寨村支书盘晓旺为了给村里修公路、增收入、拉项目,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八斤半”盘志群虽然童年屡遭磨难、玩世不恭,但是发达之后仍不忘回馈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可以看出,这些基层干部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担当意识、实干精神与家国情怀,优良的道德品质构成了小说中人之美的关键。
其次是乡村的情之美。张金强以德报怨,救助阻挠开路工作的刘翠花,并为深陷感情漩涡的冯琳娜排忧解难;王老八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蒋洪爱患难与共,而后又不计前嫌,为邹光明妻子的葬礼帮忙。当我们在为小说中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善良而感动时,也能认识到情感仍然是维系乡土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仍然是推动乡土社会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第三是乡村的景之美。在桂爱广的小说中既有缓缓流淌的小河、绵延起伏的山岭和枝叶茂盛的树林等自然景观,又有青砖黛瓦、雕栏画栋的古民居和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古石堡等人文景观。另外,有关神仙岭、仙井、瑶族祖先的民间传说,以及洗泥节、长鼓舞、渔鼓戏等一系列乡土风俗,构成了小说中另外一种独特的景观。以上这些景观都被作者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不仅展现出了乡土社会的多样性,而且也为小说注入了特有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小说的阐释空间。
总的来说,与过去沈从文、废名等现代乡土作家在怀旧心理作用下,过滤掉乡村苦难从而将乡村世界理想化、浪漫化的挽歌式写法不同,桂爱广的小说紧密贴合时代,立足当下现实,以积极的方式对沸腾的乡村生活进行深情讴歌,因而他笔下的乡村之美更多的是这个时代客观而真实的呈现。
【作者简介】
聂茂,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兵兵:中南大学博士生
地址: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南校区文法楼,电话:13548968139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