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涛 周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21 19:34: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永涛 周磊 通讯员 沈明杰 胡依倩
悠然庐山,诗画九江。
10月17日-10月20日,2023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社长(总编)看九江暨“追浔季·采风行”第二季活动举行。来自长江经济带10余家主流媒体的20余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相聚长江之畔,开启一段追寻文脉之旅。
一条大江,滚滚东去,融汇九川,奔流向海。
位于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阳湖交汇点的九江,处处涌动生机与活力。优越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绿色的生态,是九江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九江向世界发出邀约的底气。
2023年1月至9月,九江市接待游客8863.64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42.44%;旅游总收入781.33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45.20%。
山水之美
庐山秋韵浓,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画长卷。
19日至20日,采风团一行来到庐山,领略庐山自然之美、历史之韵、人文之情。
寒露秋菊盛开,庐山花径公园内松柏翠绿、枫叶渐红,采风团一行人沿着白司马花径、花径亭、白居易草堂一路前行,曲径通幽,移步换景。
20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庐山观日最佳地——含鄱口。登含鄱台凭栏望远,旭日东升,纵览群山云海,山水景色如诗如画。
“庐山是一座人文圣山,风景秀丽,文化璀璨。”中国网生态传播中心副主任张平表示,这次和大家一起登庐山赏秋色,感受到庐山独特的自然魅力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所到之处,美不胜收。
文化是旅游之魂,创新是旅游的生命。
庐山旅游持续深耕细分市场,努力实现新赛道突围——
针对中小学生市场,借助研学市场的井喷之势,做强做大庐山研学产品,推出研学品牌、打造研学基地、创新研学线路、培育研学导师,推出一揽子的研学旅行扶持政策;
针对青年市场,利用庐山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山地地形条件,打造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户外旅行产品体系;
针对中老年市场,引入医疗、体检、康复、中医药等健康资源,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庐山是世界名山、人文圣山,风景秀美,人文底蕴非常丰厚。”庐山市委常委、庐山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袁勇表示,庐山将致力于“旅游+体育”不断推进和发展,通过举办多种赛事将体育和旅游有机融合,促进庐山文化经济长远发展。
长江奔涌,文脉浸润,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九江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在内的多元人文文化,为浔城的山水美景篆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秀甲天下的庐山、奔腾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雅风古韵的浔阳城……九江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聚名气、灵气、秀气于一身。
据统计,该市有景区景点400余处,A级景区73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26家;精品民宿近200家,初步形成11个初具规模(5家以上)的民宿聚集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1家,其中5A级3家,4A级9家;现有国家级非遗16项,数量位居江西省第一。
生态之绿
九江之美,在于江湖之色,更在于生态之“绿”。
湖口,赣、鄂、皖三省在此交界,长江与鄱阳湖在此交汇,因其独特的地域条件,形成江湖两色的绝美风光。
10月19日,采风团一行来到湖口县,乘船逐水而行,远望江湖楼,体会古韵建筑的诗意绵长;近看江豚戏水,感受生态美景的生机勃勃。
走进中国·江豚湾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采风团详细了解湖口县利用“山江湖”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底蕴优势,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位打造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全国首家长江全流域淡水鱼类的综合性科普馆,展示物种120余种及近12000个(尾)生物及珍稀物种标本。”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主任余先华介绍,场馆旨在通过参观和科普的形式,唤起大家保护长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实地参观了江湖两色的奇观,亲眼看到江豚,又看了江豚湾产业项目规划和水族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崔宇宙表示,这里将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让鄱阳湖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举措亮点多,成效十分明显。
长江奔腾不息,文脉绵延不绝。
在九江,既能观赏长江浩荡东去的壮阔景象,能沉浸式体验浔阳江畔千年文化传承,更能感受生态文明的生生不息。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项目的快速推进,是九江市奋力迈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新步伐。
聚焦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九江市打造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区域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当前,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的建设推进,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这三颗九江长江生态岸线上璀璨的珍珠已连点成片,长江“最美岸线”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游人的打卡地。
今年上半年,九江市签约34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增经营主体6.8万户、同比增长10.7%,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8%、38.6%
文旅之兴
在德安县,采风团探访东晋田园诗祖陶渊明的故居地、义门陈文化的发祥地、万家岭大捷的发生地,感受当地悠久历史、荟萃人文。
华夏阳光微电影小镇项目、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项目、文华古镇、稻花香里(即隆平故里)项目……一个个特色文旅项目的推进,给德安文旅蓄足发展后劲。
德安县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县围绕打造江西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家风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目标,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撑,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浔阳江到风光秀丽的庐山,再到如诗如画的庐山西海,这是一条观山览水的“山盟海誓”之旅,也是诗画九江的追寻之路。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江以“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为品牌,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千年文脉,串珠成链!
为了推动全域旅游,九江将城市发展的脉络一一梳理,深入挖掘景区背后的历史文化,推出“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展现九派浔阳郡的人文质感和山水魅力。
以唱响“庐山天下悠”为主线,该市做活做实白鹿洞书院、桃花源、太乙村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承项目,扎实推进庐山杏林文化产业园、牯岭艺术小镇等系列重点项目,致力于将九江建设成为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
九江坚持以“全域能游、多业可游、畅享乐游”目标体系为牵引,围绕文旅、农旅、体旅、工旅、游轮、民宿、康养“七大标杆”全面发力,推广“诗说九江”“画说九江”“非说九江”“传说九江”等新产品,推动发展文化体验、数字文创、温泉养生、水上运动、研修游学、文化演绎等新业态。
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九江名山名川名湖名城汇集的独特优势,立体整合文化山水资源,培育一批以庐山、庐山西海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型休闲度假产品。
旅游产品由单纯的观光型转向集观光、度假、修学、运动、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文景联动、文旅融合的全域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九江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接待游客1151.61万人次,同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99.84%、20.14%;旅游总收入92.08亿元,同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99.57%、20.70%;入园闸机单项位居全省第一、客流总计位居全省前列。
未来,该市将进一步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业态产品,做精做强要素环节点,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且以诗意共远方!新时代的九江,正着力打造区域文旅中心和宜居宜业宜游胜地,奋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向世界级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迈进。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颜石敦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