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寻根之旅!“我是接班人”《中国字 中国人》开讲啦!

  湘微教育   2023-10-21 08:44:43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文字是文化之根,文明之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不朽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为引导广大儿童青少年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大课——《中国字 中国人》。

播出时间:首播10月21日20:00—20:40

指导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联合主办:共青团湖南省委 湖南省少工委

承办单位:湖南教育电视台

汉字寻根之旅

中国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期的汉字,是我们的先祖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将所思所想一笔一划刻在龟甲上,直观形象,活灵活现。甲骨文的研究,让沉睡了三千多年的中国故事,在新的时代苏醒过来。本节大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出发,展开沉浸式研学,走进历史深处,来一场汉字的寻根之旅!

甲骨呈奇,铭文见影,共同印证着三千年信史。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课堂上,同学们将从生动形象的甲骨文中,感受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永恒魅力。

课堂上,总班主任郭晓芳老师还会邀请屏幕前的同学们一起,玩千万学生互动的“识字游戏”,我们将同时展示12个甲骨文字形,它们分别代表了一种生肖属相,2分钟内,邀请屏幕前的所有同学参与回答,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哦!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展示中国文字历史、发展和应用情况的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的学习环节,博物馆讲解员老师、小小志愿者,穿越华夏三千多年历史长河,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汉字一路嬗变,绵延至今。我们的汉字究竟是如何演变为今天我们熟悉的模样的?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的小小讲解员和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的同学们将带领我们赏析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一件件经典的代表作,一同探索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了解中国汉字的前世今生。

通过学习,我们将领会理解,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个汉字都熔铸着先人无穷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随时间嬗变的汉字字体,也构成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里的中国精神

中国汉字,是意蕴隽永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中国精神和做人道理。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在识读汉字,到小学、中学,我们将学会约3000-5000个汉字。

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些汉字时,都有怎样的寄托?传递了怎样的精神?

在“奇妙汉字的背后”板块,我们将一起来讲“德”字。

“德”的外部就像四通八达的道路,就是后来行走的“行”字。它的内部是一双眼睛,在眼睛的上面还有一条竖线,表示人在走路时眼睛紧盯前方,目不斜视,这也是后来正直的“直”字。甲骨文中,以“行”和“直”的组合,来表示人要走正道,不要误入歧途。这正是道德的“德”最初的含义,反映出古人遵照正确原则行事的道德观念。

同学们,我们生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国人最讲“德”。放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德”,它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东澜湾小学的同学们围绕汉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分享了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认识、理解中国字很重要,写好中国字也同样重要。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从书写的汉字里,我们能看见一个人的品格、风骨和精神。金秋十月,天朗气清,我们开启了汉字寻根之旅第三站——浯溪碑林。我们将从一篇碑文到一片碑林,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打卡圣地,感受一千年时光荏苒,追寻流淌在碑文上不朽的精神追求与文人风骨。

汉字走向未来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将进入汉字寻根之旅第四站,从印刷术到汉字键盘输入,我们一起共话汉字的未来。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19世纪初期,铅活字排版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1975年,“当代毕昇”王选,开创性地研制了当时国外尚无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抛开了沿用上百年的铅字排版,推动了整个中文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用键盘写中国字”是当时许多人的梦想。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方便快捷。我们知道中国除了汉字还有众多少数民族文字,当汉字键盘输入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文字进入计算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甲骨到简牍,从传统书册到数字化发展,意韵深远的中国汉字,正随着科技的变迁唱出时代的新音!

品读中国文字,探寻文明基因,弘扬中国精神!“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大课——《中国字 中国人》,将于10月21日20:00—20:40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荐”频道同步直播,让我们相约,来一场汉字的寻根之旅吧!

责编:万枝典

一审:张笑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湘微教育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