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年总结人生的经验:硬、悔

黄守愚   《文萃报》   2023-10-18 11:06:14

文/黄守愚

曾国藩的人生经验,是在一定时代的产物。读者应当首先明了每个人所处的时、位,再审阴阳变化之因,察其言行之可能性办法,判其得失,对曾国藩有一个整全的把握。今人无法进入古人的时、位,只看文字表述,误以为曾国藩真的资质中等,天性蠢笨。其实,曾国藩本身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智商非凡,可是,他总是强调自己“拙、愚”,反对聪明,追求拙、愚、诚、忠。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

【曾国藩家书原文】

沅弟左右: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复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逆①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闻左帅近日亦极谦慎,在汉口气象何如?弟曾闻其略否?申夫阅历极深,若遇危难之际,与之深谈,渠尚能于恶风骇浪之中默识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注释】

①百端拂逆:百事不顺。

【译文】

沅弟左右:

接到李少帅的信,知道春霆因弟弟在奏章里说省三是和任逆打仗,霆军是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复发,请求辞职回家调理。又写信向少帅诉说弟弟行事霸道。弟弟处于这种百事不顺的时候,又增加这种好朋友闹矛盾的事,想你心绪更加难以忍受。但事已如此,也只有逆来顺受了。仍然不外是悔字诀、硬字诀罢了。

朱子常说:“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繁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又常用元字配春天,亨字配夏天,利字配秋天,贞字配冬天。为兄以为,贞字就是硬字诀。弟弟处在艰危的时候,如果能够以硬字诀效法冬天收藏的仁德,以悔字开启春天的生机,也许可以挽回一二吧!

听说左帅近来也很谦慎,在汉口情形如何?弟弟知道大致的情况吗?申夫的阅历极深,如果遇到危险,可和他深谈,他还能在恶风骇浪之中把好舵,领好航。他在官场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析】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一贯重视修身养性,认为在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晚清社会,尤其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家书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有关修养的内容。

首先,他讲求立志。人要自强自立,最要紧的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曾国藩认为,“欲求变之法,总需先立坚卓之志”。他非常自信地认为,只要立志,奋发努力,最终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他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从某个层面上,曾国藩执著于事功,但也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说:“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关于立志,曾国藩还在家书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总之,就是要按照修齐治平的理论,为社会干一番事业,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代圣贤。他还向人表示:“君子当以不知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其次,他主张反省。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即能否“静坐常思己之过”,能否时刻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纵观家书,曾国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对其多有称道,认为曾国藩德行的长进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数多,并有改过的勇气。曾国藩每次反省都是从细微处着眼,改过自新:“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在日记中可见有许多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错误的。这样的做法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的观念:吾日三省吾身。

再次,为人应谦虚。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曾国藩从保全自己和调整与周围人际矛盾出发,主张言行谦谨。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举止要稳重,说话要谦虚谨慎,更要其“终身牢记,无一刻可忽”。在另一封家信里,他对弟弟说,自己享受这么大的名分是受之有愧的,故每时每刻都不敢以此为资本向人炫耀。这里,曾国藩以平缓的语调道出了生活哲理:人贵有自知之明。失意时多看自己的长处;得意时多看自己的短处。这就叫做胜不骄,败不馁。1854年曾国藩44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但是他比一般人能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是名不副实,“故不敢稍涉骄奢”。同时要求子弟俭于自奉,满招损,谦受益,不可倚势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谦虚呢?他提出的方法是戒“长傲”、“多言”。此乃人生的两大凶德。一般的谨言慎行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要自省、自知。他认为人应当认清自己的角色,虚心向下,这样谨言慎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他认为,为人要浑厚。关于“浑”,他说:“大约与人纷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最切于实用耳。”这就是说,在是非曲直的问题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因此,曾国藩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不要苛求别人,要求大同,存小异。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这在家书里也有提及。另外关于勤俭方面的内容也随处可见。曾国藩重视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卫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养,才具备了同时代人不具备的一些精神素质。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