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18 10:35:4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献党 朱和成
在慈利县,有一群常年活跃在乡村、敬老院、学校的放映员,这群放影员的到来勾起了中老年人儿时到处赶看电影的回忆,也带给了学生们的轻松与欢笑,同时,通过影片上门传递党的好政策、好声音。这群放映员来自慈利县电影公司放映队,他们还是一群退伍老兵,每年下基层放影不下4620场次,深受当地老百性的称赞。
“抢晴天,抓雨天,毛毛细雨是好天”,这既是慈利电影人的口号,也是他们放映精神。在放映中,放映员会发放一些彩色宣传单。除了放映群众喜欢的影片:《湄公河行动》、《证明》等战斗片,电影队还会有针对性地放映与群众发家致富的影片。县岩泊渡镇垄市村是县文旅广体局的乡村振兴帮扶村,村里的梁某想承包村里夹儿峪水库养鱼,同时对外开放钓场,但又没有信心,放映员得知后,当晚就放映了《养鱼成套技术》,之后又向县文旅广体局住村第一书记汇报。数月后,梁某与村委签订了合同,投资10万元办起了养钓鱼场。
“一场好的电影胜过老师千万说教,这是“爱教”电影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一位老师如实说。2022年慈利县“公益电影进校园”活动在慈利一中启动,在慈利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教育局等单位的支持下,活动办得非常红火,同时还号召广大学生看电影、写感想。今年3月电影公司与同县教育局共同出版了慈利县第一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影评征文《优秀作品选》,最后给予获奖学生奖励证书和礼品。
学校“爱教”电影的放映充分发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情怀。放映完后与学校负责人签放映回执单。一份放映员带回保存,一份学校留存,年底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每场电影要拍2-3张相片作为年底“爱教”电影总结材料。每年4--6月完成各学校上半年1次2场的“爱教”电影放映任务,9--10月完成各学校全年的2次4场“爱教”电影放映任务。
今年8月1日,中国电影局在北京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公众号上推介了“张家界慈利县的硬汉电影放映队”的优秀事迹。2022年5月张家市院线公司将慈利这支硬汉电影队的事迹上报给省电影局,9月,湖南省电影频道摄影组来慈利,历经三天在县溪口镇樟树村、二坊坪镇新建村、苗市镇黄花溪村等地拍摄并制成慈利县公益放映微电影,2023年1月24日在湖南电影频道《光影乡村》栏目播出。
“退伍不褪色”对这些退伍老兵来说,早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习惯。脱下军装的他们,依旧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为广大热爱电影的观众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放映车变成救护车》,几年前,退伍兵王宏开车去慈利县宜冲桥乡放映途中,发现该村村民苏某在路边抱着突发晕厥的孙子,心急如焚地等车送孩子去医院。他没有任何犹豫,迅速停车让老人和孩子上车,立即将他们送往乡卫生院。卫生院医生检查后说:是感冒引起的高烧,幸好救助及时。在县新城区太坪村放映时,村民张某左腿残疾,家里一头近200斤的壮猪掉入粪池,王宏听到求救声,他和队员迅速赶去用影幕绳将猪拉出粪池,一时在当地成为美谈。
家住慈利县二坊坪镇新建村的老奶奶打电话给部队转业放映队队长余明来,想请放映队单独给她放一场电影,余明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她。今年85岁老奶奶名叫易春凤,她丈夫曾经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相伴多年后,丈夫在十年前去世。如今的易奶奶,每每想念丈夫,就会看一看他的军人证件,摸一摸他的军功章,唱一唱他曾经教给她的军歌。不止是丈夫,易奶奶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是军人,因此她非常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仿佛能从银幕上看到自己亲人的身影。怀着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她最爱看的电影便是《上甘岭》,当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响起,易奶奶忍不住眼泛泪光。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