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17 16:14:09
【开栏语】
一段美文、一首诗词、一个佳话。
像溪流拂过草叶,像厚重的石门被缓缓推开,像山峰拔节吱吱生长。
你听到的不止是空气的流动,还是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的书香氤氲,书声朗朗。
由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岳阳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岳阳频道、华声在线岳阳频道、岳阳晚报社、岳阳发布倾情联手,全新推出“悦读·洞庭夜听”融媒体系列产品,讲述美好故事,温暖烟火人间。
【好声音】
【美文】
悦读·洞庭夜听㉙|作家龚曙光《津市三顿饭》:天长日久,便有了自己风味,有了自己的绝活……
悦读·洞庭夜听。您好!今天和您分享作家龚曙光的散文《津市三顿饭》(节选)。
这第一顿,其实只是过个早,填填肚子,算不上正经八百一顿饭。
七十年代末,津市至长沙的班船还在开,码头边高耸的望江楼,也还在。我赶船去长沙上学,挑了早晨四点的班次。河面上白雾漫漫,望不见澧水的来路和去路,轮船上的灯,也淡得像几点渔火。倒是岸边的望江楼,灯火亮得晃眼。好些赶船的人,排在灯下热气腾腾的蒸笼前,等着买刚出笼的包子、馒头或花卷。大厅里,也坐了不少人,那是吃粉吃面吃饺儿的,起了大早来抢头锅。赶船的,是不敢坐在那里细品慢咽的,买到面点,撒腿便往码头跑,生怕误了船。我也是,捧起白纸包着的四个包子,赶忙登了船。没等找到座位,便塞了一个包子在嘴里,顾不得刚出笼的包子会烫人。津澧一带,望江楼的包子,不仅是个传说,简直算个人生追求。此前我虽没吃过,却不知多少次被人馋得直咽口水。包子虽烫嘴,但果然面皮软肉馅嫩汤汁鲜,是从未尝过的味道。船还没出港,我已将四个包子消灭了。透过船窗,望着岸上的望江楼,竟有些不舍。大学四年,去长沙上学,我几乎都坐船,照例是早班,照例是捧着四个望江楼的包子,急急匆匆往码头跑。
后来,我吃过的包子自然是多了,狗不理、庆丰、城隍庙的生煎、广州酒家的流沙,无论名头多大,其味道,怎么都不如望江楼的好。起初以为是早年见得少,吃得少,记忆岁月被强化美化了。但有一次,偶然在津市碰上一吃货,七八十岁了,说起望江楼包子,直咂嘴,因为那时的望江楼,已经拆成了一块平地。他说望江楼的包子,除了面好肉鲜,另有两个绝招:一是鲜肉切成小块后,不是用刀刃剁,而是用刀背敲,不紧不慢敲出的肉泥,才鲜嫩爽滑。且肉馅要现拌现包,时间稍长,馅料便会发酸;二是包子一次只蒸一两屉,确保受气均匀,这样出笼的包子,才不致于有的蒸过了头,有的还没到火候。望江楼的名气,靠的是面点,这些北方的食品,一旦到了津市人手里,求精求细慢慢琢磨,天长日久,便有了自己风味,有了自己的绝活。
第二顿,是十多年前的一餐午饭。梦溪老家出来的一个朋友,儿时的,在津市发了财,非得请我吃顿饭,否则,便觉得锦衣夜行。他来酒店接了我,车便驰过澧水往山里开,说是要带我吃个特别的菜,三天前就定好了。说是运气再好,也得提前三天订,运气不好,三个月也订不到。那神情和语调,很有些神秘。车在一农家小院里停下,五六间红砖青瓦的房子,竹木掩映,清洁清静。是一个小山环抱的山窝,两三户人家,彼此独立,隔得也远,若要呼叫和应答,须扯开喉咙喊。
老板看上去与我和朋友同龄,堆着笑迎出来,说乌龟已烧好。他领着我们到院里的一口水井旁,从井里打上一桶水,让我们掬水喝了两口,然后洗了一把脸。朋友说:他家做乌龟,就靠这眼泉水。这么多年,他不去城里开馆,守的就是这股水。主人说他烧乌龟,是跟梦溪街上叫花子学的,说着,便拿出叫花子传给他捉乌龟的钩子篓子。这很令我意外!叫花子当年从梦溪突然消失,莫非来了嘉山?我将信将疑,但没说,因为一尝乌龟,立马我就能知道,他说的究竟是真是假。小时候,叫花子烧的乌龟,没哪个孩子比我吃得多,要说给叫花子当徒弟,我比他早。如果不是父亲生死阻拦,还操起竹棍打了我一顿,说不定,我才是正宗传人。
老板端了个瓦盆上来,盆里放着个裹满白灰的大泥球。他拿了块半干半湿的白布,将灶灰擦拭干净,操起一把小木锤,旋转着敲打泥球,敲得烧干的泥球裂开,一块块掉下来,露出里面卷着的稻香,然后拿起一把剪刀,将稻草剪开,露出包裹的荷叶,立马有一股清香散发开来。他慢慢将荷叶一层一层削开,最终露出了酱色透亮的乌龟肉。一看这程式,我便知道,老板得了叫花子真传!他招呼我们上桌,说是必须趁热吃,一凉味就差了。什么菜,都是一滚当三鲜,冷了就不好吃!桌上只有四个菜,除了乌龟,一缽土鸡汤,去了浮油和鸡肉,只剩下漂着葱花的清汤,一碟清炒榨菜头,一碟炝炒烫萝卜菜。乌龟入口,软糯脱骨而不柴,酱汁浓稠而不腻,荷香清雅而祛腥,是当年叫花子烧乌龟的地道口味。
……
您听到的文章,是作家龚曙光的作品《津市三顿饭》。
龚曙光先生出生在津市,提到津市,他首先想到的总与食物有关。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乡音可以改,食物必须有故乡。故乡的食物,是自童年时代,就深植于味蕾中的基因密码。
地理建筑会被遮覆,印象感觉会变模糊,但基因密码是伴随终生的,是能将往昔生活变得更坚固和绵长的。因为故乡食物的背后,映着亲人伫望的黄昏,藏着天地物侯的大美。
讲述美好故事,温暖烟火人间。悦读·洞庭夜听,我是吴穷,感谢您的收听。
吴穷,岳阳市华容县职业中专高级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岳阳市中小学语言文字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
朗读者/吴穷 音频制作/韩苗苗
责编:王相辉
一审:徐典波
二审:颜石敦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