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跨越 逐梦前行 ——长沙理工大学融合发展二十周年综述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0-13 18:35:01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2023年,是长沙理工大学办学67周年,也是原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融合发展20周年。

20年,一段砥砺奋进、卓尔不凡的历程;20年,一张满载硕果、跨越发展的答卷。

20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湖湘热土,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始终践行科技报国、工程报国理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谱写出长理人逐梦前行的壮丽篇章。

△ 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全景图

立足新起点 凝聚共识谋发展

2003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由此开启了融合创新的壮阔征程。一个专注于交通行业,建树颇多;一个致力于电力行业,声名鹊起。两所原不相交的学校要快速融合,找出确定方位、引领航向的“指南针”,成为新征程上的“首要课题”。

——“大讨论”形成发展共识。 2003年3月,一场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沙理工大学,怎样建设长沙理工大学”的“大讨论”在全校铺开,成为崭新历程的思想先导。校务委员深入一线,全体师生广泛参与,这场如火如荼的“大讨论”消除了担忧、化解了隔阂,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在团结、稳定中融合发展。

在保持行业特色基础上,发挥优势,打造品牌。

在坚持教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前提下,充实内涵。

在科研与教学并重中,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

这就成为此后历届党委探索谋划学校建设发展的逻辑起点。

——“三件大事”实现深度融合。 合并不仅意味着办学思路、办学定位的调整,还意味着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狭小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解决未来发展的空间问题?新校区建设成为时任班子面临的“头等大事”。

2003年12月,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届一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建设新校区,拉开了拓疆南城的序幕。

2004年1月,新校区定址云塘。

2005年11月,新校区建设工程奠基。

2006年9月,历时10个月的艰辛奋斗,云塘校区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完成,迎来了首批6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师生们就此经历了一段边建设、边办学的特别时期。云塘校区的开荒与拓建,为长沙理工大学整体办学实力跃升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建设工程奠基典礼

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更加鼓足了广大师生的干劲。

2006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50周年校庆活动盛大举行。学校全面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广泛联络校友,集聚办学资源,15000余名校友和师生代表参加庆祝大会,有力激发了师生校友爱校、荣校、兴校的热情。《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2007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迎来了一场“大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体师生上下同心、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迎接考察。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的鲜明特质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顺利通过优秀评估,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答卷。由此也标志着该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

“三件大事”的顺利完成,显著地凝聚了人心、极大地振奋了精神,为长沙理工大学日后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代会”擘画发展蓝图。 发展是第一要务。因时应势调整发展目标,校准发展方向,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2004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基本实现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达到国内地方性大学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

2010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4年,学校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29条”明确提出“实现内涵式发展,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015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跻身百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2021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124455”发展战略,开启“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全面建成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

20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历届党委始终洞悉时与势、统筹破与立,牢牢把握学校办学方向,不断开创新思路、凝聚新共识,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引领长沙理工大学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蹚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内涵式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之路。

迈上新台阶 夯实内涵强特色

特色是竞争力,是立校之本,是强校之魂。一所大学的特色不仅是一所大学历史的沉淀,更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一种战略。自合并组建以来,长沙理工大学就牢牢锚定“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在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的黄金时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特色发展。

——坚持办学思想引领凝练特色。 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立校基点,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和办学效益。长沙理工大学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的辩证关系,创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坚持以交通、电力和水利行业为依托,提出了“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六个突破、六个提升”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沙理工大学在校生规模增长了2倍,人才培养层次也从本科、研究生教育延伸覆盖到博士、博士后的培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铸就特色。 长沙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品牌专业、加强新专业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了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学校牢牢把握教育教学质量,抓实“教师、专业、课程、教材、课堂”五个关键要素,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应用,各学科各专业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把工地“搬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工地,凸显所授知识的“即插即用”性,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完全融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上岗就能上手”,一批批优秀工程师从这里走向全国,“工程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抓实学科专业建设彰显特色。 长沙理工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交通、电力、水利等工科特色优势学科,夯实理科、发展文科,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加强内涵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优势学科群初步形成。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获得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突破一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从24个学院合并组建成15个学院,同时开展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学科群优势更加突出。

——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夯实特色。 学校依托行业优势特色,牢牢标定交通、电力、水利等主战场,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郑健龙教授承担的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膨胀土地区公路修建技术的空白,破解了工程领域的世界难题,学校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从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长沙理工大学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9项,获国家专利115项;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成为“科技湘军”的重要组成力量。

△长沙理工大学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奋进新时代 竞逐一流建“百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理工大学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模范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实干笃行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养“三色”人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主动应答新时代高等教育“三问”,大力实施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双主体”发展战略,以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为依托,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坚持“底色、本色、特色”互融共彰,涵养家国情怀,培强专业素养,厚植创新精神,创建了“思政铸魂、专业夯基、实践强能”育人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子。新时代的长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育人“成绩单”——接连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连续数年高居最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青睐高校前10名;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13位,7轮总排行榜中位列第50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连续11年不断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受到《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简报》等众多权威平台推介。

△长沙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受到《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简报》等众多权威平台推介

——全力推进“人才集聚”战略。 长沙理工大学始终将人才作为办学治校的第一资源,培引并举,以才聚才。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将人才上升到决定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厚植人才发展沃土;2022年5月学校党委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推进教师“三个能力”建设,大力实施“湖湘学者”人才计划,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强力磁场”,加快构筑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近10年,学校实现了本土院士突破,自主培养了数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各类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优秀典型不断涌现……目前,长沙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级人才37人、省部级人才和荣誉称号获得者423人,“顶尖”“拔尖”“荷尖”三级人才队伍俨然成型,人才涌动、活力迸发的新局面已然形成。

△长沙理工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大力实施“1+2”学科布局。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引领,充分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融入新赛道,以新作为创造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实施“‘1+2’学科布局、冲击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学科获重点支持建设,工程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与自动驾驶入选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推进,行业特点正转化为学科优势、竞争胜势。当前,学校已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学校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高校。

——努力锻造“四种力量”。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扎根湖南、面向全国,深耕行业、服务产业,以贡献求发展,把科研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紧紧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需求,紧密对接地方和区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荟萃、创新资源集聚等优势,坚定不移推进有组织科研,锻造服务“交通强国”的中坚力量、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力量、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独特力量。研发“天宫之环”、创建“地球辐射带多维模型”、探路先进储能“电力银行”、突破“一江一湖四水”防洪四预关键技术难题、建设在疆首家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用“硬”方法稳住软岩边坡灾害……原创性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主持(参与)26项国家级标志性科研成果,近10年主持国家级项目915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94项。学校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为依托,强化“产学研用”联动。近5年,150项长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基础建设领域和三湘大地上开花结果,学校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成果应用等2331项,长理科创、长理技术在服务国家基础行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力量更加彰显。

△长沙理工大学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13位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回望廿载来路,既有砥砺前行、乘风破浪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立足新发展阶段,长沙理工大学将继续以守正创新之姿,勇毅向前,接续逐梦,再谱新章!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