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29 19:47: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9日讯(记者 张咪 通讯员 李佳欣 吴若妍)9月28日至10月2日,“国瓷之光”醴陵釉下五彩精品展在瓷博会期间展出,集中展示醴陵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精品,展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成果。
走进展区,扑面而来的是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热情,观众可以全面了解醴陵陶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共同走进一个闪耀着五彩瓷光的斑斓世界。

该展区是2号馆的其中一个重量级展区,共480余平方米。其中汇集了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易龙华、黄永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钟放平、刘劲松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大师以及湖南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魏楚斌等68位陶瓷艺术大师的100余件代表力作。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佳作反映醴陵釉下五彩技艺的突破、工艺手法的创新以及丰富多元的风格,集中展现醴陵釉下彩最高工艺水平。
在醴陵的陶瓷品类中,最富底蕴的当属釉下五彩瓷,这个独属于醴陵的制瓷工艺,绽放着东方陶瓷的巅峰魅力。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高温陶瓷颜料和独特的工艺技术,将纹饰彩绘在硬质瓷泥坯或素烧釉坯上,并覆盖透明釉,经1380摄氏度高温烧制成瓷。其瓷质白润如玉,色彩丰富典雅,不褪色,不含铅镉。现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釉下五彩瓷辉煌于现代,创新于当下。新中国成立后,醴陵不仅成功恢复了釉下五彩瓷技艺,而且很快迈入振兴之路。釉下五彩瓷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被国家选为宴会瓷、陈设瓷、礼品瓷和领导人生活用瓷。其中,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醴陵先后创作了胜利杯、餐具、烟灰缸、带盖鱼盘和四季花碗等一系列釉下彩“国瓷”产品。据统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湖南陶瓷研究所先后为国家研发、制作的专用瓷及国礼瓷的数量达1500余件。
多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将传统技艺与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相融合,助力醴陵陶瓷走向更广阔市场,构建了集材料、装备、制造、商贸、文化“五位一体”的完整陶瓷产业链条,发展形成日用陶瓷、工业陶瓷、艺术陶瓷3大类4千多个品种的产品。目前,醴陵市汇聚了陶瓷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1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5家,从业人员近20万。2022年,醴陵陶瓷产业链集群总产值达781.22亿元。其中,电瓷产量占世界的30%,占全国的51%,占湖南全省的98%;日用瓷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陶瓷类酒瓶产量占全国的60%;拥有“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联”“红官窑”等10个中国驰名商标;陶润、港鹏等18个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
责编:张咪
一审:张咪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