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屋场”——张谷英村

陈先枢   《文萃报》   2023-09-28 09:28:32

文/陈先枢

张谷英镇原为渭洞乡,位于岳阳县东南部,岳阳、平江两县交界处,东邻月田镇,西接步仙镇,南抵汨罗市和平江县,总面积177.34平方千米。2015年,饶村乡合并于张谷英镇,组成新的建制镇,仍名“张谷英镇”。镇政府驻今渭洞社区。全镇今辖渭洞社区和张谷英、天龙、大明山等13村。

民国时期该域为大峰乡。1949年属十二区渭洞、芭蕉等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大峰乡。后经公社阶段,1984年社改乡。1995年,渭洞、芭蕉2乡合并为张谷英镇,以境内张谷英村著名古民居建筑群而命名。新合并的建制镇,以境内的一个村的村名来命名,是极为少见的。

镇政府驻地渭洞,明、清时期即已形成集镇。1949年后,区、乡、社、镇机关均驻此。2000年,镇建成区面积近1平方千米,人口4550人。

张谷英镇因张谷英村而闻名。张谷英村位于镇区西北角的渭洞山区,是一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群落,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它经过历代的修建,至今已经繁衍了近30代,目前村里有1732间大小房屋,居民2600多人,建筑面积为50000多平方米,有“江南第一屋场”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谷英古建筑群

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元末人张谷英放弃指挥使军职不做,从祖籍江西迁来此地。同来者另有刘万辅、李千金2人。3人踏勘出“禄位高升”“四季发财”“人丁兴旺”三块风水宝地。刘、李挑选了前两块宝地,张谷英却选择后者兴造住宅。“人丁兴旺”宝地位于石桥冲、龙形山一带。张谷英首建祖屋于石桥冲,明万历元年(1573)张谷英八世孙张思男于龙形山前新建西头门和当大门;十世孙张拱凡、张良甫于清中叶增建东头岸、铺门口、石大门;十六世孙张云浦、张力心于清末民初续建王家塅、上新屋。至此,张谷英村建筑群基本形成。历经数百年沧桑,至今仍保有房屋1700多间,天井206个,巷道60多条,共居住600多户。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具有明、清时期古庄园建筑风格。屋宇、檐廊相接,由东南向西北,达两里之宽。全村处于四面环山的谷地中,渭溪河水横穿全村,称“金带环抱”,幕阜山余脉的3座小山峰,像3片花瓣,簇拥着这片建筑。屋场中间,有一座“龙形山”,大屋背依“龙身”,屋自“龙头”处起,门前两座八字形石桥墩,被称为“龙须”。渭溪河上有石桥58座,而且桥形各异。这些石桥与沿溪而建的长廊和青石板路相联结,通达各家各户,倍增江南水乡的秀色。

张谷英村(乔育平摄)

张谷英大屋的建筑特色耐人寻味:大屋的平面布局为“丰”字形,巧妙利用横向地形,南北进深,东西走向。纵向高堂庭院,一般有2至3个天井,4至6间堂屋,两边并列伸出三四道横向分支。每进堂屋的屋顶,由4根大圆木支撑。各进堂屋之间,由天井、屏门、鼓壁隔开,但也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屏门,将各个宽大的堂屋、天井连成一片。天井连天井,厅堂要堂,浑然一体,屋宇绵延,檐廓衔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展现出我国传统民间建筑的特点和古朴的民俗风情。

建筑群的窗户一般不向外,而是向着天井部位,窗扇基本用镂空花雕,既注意采光,又利于空气流通。寒窗有冰凌窗、雪花窗、霜花窗三种。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饰以细腻雕刻,在窗户三分之一下部配有窗栏板,方言叫“槛窗衣”,意为窗户的衣裳,既可挡视线,又可挡风雨,同时不影响采光。梁托、梁架、斗拱、檐条、月梁的构造和雕刻,既考虑美观,又注重实用,对梁柱的重功能有增无损。厢房与主堂间的隔门屏风,可开可合的灵活方式既可体现小家庭的个性发展,又可体现大家族的互通有无。

民居天井大堂(乔育平摄)

走进张谷英古建筑群,仿佛走进了一座民间木雕博物馆。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八仙过海、老鼠娶亲、二龙戏珠、四龙闹海、四龙捧圣、丹凤朝阳、孔子问礼、柳毅传书、四郎探母、郭子仪祝寿、姜太公钓鱼等民间故事;有向往美的连年有余(鱼)、龙凤呈祥、八骏图、福(蝠)禄(鹿)寿(南山)喜、竹报平安、摇钱树、聚宝瓶、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指日高升、寿山旭日、喜鹊噪梅、松鹤延年、金蝶戏瓜等吉祥图案;有激励后人的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岁寒三友等成语典故,以及“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孝悌乃传家根本,勤俭是经世文章”等警语对联。

张谷英木雕采用镂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贴花等多种艺术手段,刀法爽洁明快,雕刻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动态传神,造型稚拙、质朴,形体活跃、夸张。在构图上,不同场景和人物的组合,注意虚实主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3680处木雕无一铁钉,全用木榫拼接。

浮雕《八骏图》构思奇妙,刀法老练细腻。绿草茵茵,小溪淙淙,柳絮飘飘。两只梅花鹿,口衔灵芝草;八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或悠闲吃草,或恣意嬉戏,或卧地休息,或回眸招侣;一只小鸟在地上自由地觅食。生动地刻画了一派“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古代和谐社会景象。

木雕的选材极为讲究,多用柏、梓、椿、樟、黄杨、银杏等树种。为显示木材品质高贵,均不加油漆。木材本色的柔和及木年轮纹的自然古朴,使这些雕刻虽历六百年风霜,仍然光彩夺目。

张谷英村古民居(乔育平摄)

在家族展厅,翻开张氏族谱家训“不求金玉富,但愿子孙贤”“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等引人瞩目。十七世祖锦山公70岁登上笔架山顶设馆,栽桃育李,留下“故老犹传教,书香绕笔峰”的绝唱。并作有长达7140字的《劝孝歌》,被后人视为传家之宝。歌中云:

劝善书多皆切记,

我劝世人从孝起。

堂前父母大于天,

须知万事孝为先。

锦山公之子张云衢,历任清桂阳县训导、益阳县教谕,曾主讲甘肃南华书院,贤才弟子如云。张云衡之子张渥潜于民国初在当大门设“笔山草堂”私塾,自号笔山主人,再度栽培弟子,曾自编数十万字的《三余教育类编》教材,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文字简练,广为流传,深受学生喜爱。

民俗展览馆位于畔溪长廊的一处较高的房屋里,馆内分年俗、婚俗、家族、丧葬、耕读五部分,从多方面介绍张谷英村的民俗风情,看上去是一卷明清风俗画,一帧古韵全景图。馆内陈列有张谷英村古代生产生活用具,如纺车、织布机、加工大米的土砻、石碾,木头制的土榨油机,抗旱用的脚踏水车,古代人用的洞房用品等。还有烤火取暖用的石炭盆,盛水的石水缸,照明用的青油灯等1320多件老物件。雕花床有滴水床、关门床,椅有波纹椅、玫瑰椅、罗盘椅、太师椅等。集中体现了古村人春耕秋收,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

2003年,张谷英镇张谷英村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张谷英镇入选湖南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镇”。

责编:肖婷婷

一审:肖婷婷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