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不会成为负担——也谈“高铁化妆”宣传片被曲解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23 18:02:22

叶双荣

高铁上化妆被选进不文明行为?近日,一条反映高铁不文明行为的宣传片引发了争议。12306回应表示没有高铁上不能化妆的相关规定,其他情况会有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短片让人很焦虑,化个妆而已,为什么被当成了不文明行为,那到底能不能化妆?将高铁上化妆列入不文明行为会不会太苛刻了点?还要人质疑这是挑软柿子捏,更应该关注高声喧哗、孩子吵闹、高铁上脱鞋子等问题。

其实,宣传片被误读了,不文明的是乳液滴在旁边座位旅客胳膊上,而不是化妆本身。宣传片出现了打粉底的画面也是因为用刷子沾取散粉时飞粉影响到了他人。宣传片要表达的正是影响他人这一细节,如果小心一点,于人无害,何错之有,又怎么可能被列入不文明行为。

至于为什么拿化妆说事,的确这并不是一个理想选择,没有几个人会在高铁上花大量时间化妆,高铁运行平稳,也没有证据表明高铁上用乳液更容易泼洒出来。制作人以为选了个时尚的场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另一方面,确实如网友所说,要体现高铁上的不文明行为,还有更有说服力的画面。

出现这样的争议,说明不少人对文明的理解走入了误区,过度强调自我的权益,而忽视了公共属性,将一些正常的行为也纳入了不文明的范畴,从而引发了对文明的焦虑。

高铁上化妆被列入不文明行为算是虚惊一场,但一些正常行为被扣上不文明行为的帽子却是事实。有些规定和人过度使用了文明的概念,导致不文明行为的概念被泛化了。比如把火车车厢当成了静音车厢,把一岁孩子的哭闹也归入了不文明行为,把成年人的标准用在了孩子身上。前段时间出现的此类事件以及引发的争议,让家长一度很是焦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还能不能带孩子上火车。又比如座位靠背的事,为什么那么多人理直气壮地认为调低靠椅就是挤占自己的空间,就是不讲公德。其实高铁设计之初必定考虑了这种调低的幅度,对后排乘客的影响也一定经过了论证。对于前排乘客调低靠背的诉求,我们应表示理解和宽容,将调低靠背描述为不文明行为其实是不合适的。

而一些规定客观上又加剧了这样的担忧,比如与高铁有相当高可比性的地铁,一些地铁把纯净水也归入禁饮的范围,让乘客无所适从。

车厢里容不下孩子的声音,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尊重别人,自觉遵守公序良俗,讲文明就不会成为负担。

责编:邹娜妮

一审:邹娜妮

二审:周俊

三审:熊小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