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哪天没看报,心里就会有失落感——我与《湖南日报》的难解情缘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20 18:29:1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肖蓓

2023年9月,参加湖南日报“全媒大脑”的新闻实训营,让我和省报一直窖藏的深厚情缘经过二次发酵、再次弥漫醇香得以延续……与《湖南日报》这二十多年来的情深缘起,请容我慢慢道来。

(上图为湖南日报“全媒大脑”新闻实训营第九期“怀化第二场”中方县学员合照。作者为第一排左边第6位。危友华  摄

我是湖南大学1999级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学习内容与自身爱好都与媒体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份报纸的墨香,曾经温暖了多少人的情怀!我在2002年来到《湖南日报》实习,开始了我与《湖南日报》的不解之缘。

感恩《湖南日报》,在报社各位带教老师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关怀下,我的新闻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2年实习期间,仅在省报纸质报刊上就发表了30多篇稿件,其中有11篇发表在头版,3篇发表在头版头条。此外,有些稿件还引起了较大反响,如《花团锦簇是三湘》荣获全省好新闻二等奖,使我在毕业前夕也获得湖南大学的优秀实习生荣誉。其中特别令我难忘的是专刊部的一位编辑老师,从2002年至今一直帮助、指导、鼓励我写作人物、事件通讯和新闻特写,用他的大稿布局经验逐步培养我个人的新闻实战能力。他是我新闻路上的良师益友。这次在实训营中又见到他的作品被培训老师深层次解析,感到格外亲切。

2003年我毕业来到广东工作,成为一位国企内部杂志编辑、企业文化的策划和宣传者,但阅读《湖南日报》仍是我每天要做的功课。这是我了解家乡大事、发展变化最基本的渠道。通过《湖南日报》建立的信息渠道,在异乡的我会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热血沸腾,为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动。这习惯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若哪天没看报,心里就会有失落感,好像“三日不吃咸齑汤,脚骨就会酸汪汪”。

2012年,由于父亲年迈需要照顾,我回到湖南。在怀化中方县开始工作后,我“重操旧业”将许多工作中遇到的事件总结成新闻稿件,向《湖南日报》投稿。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中方县工作了十余年。10年以来,我换了好几个部门,无论换到哪个部门,我一直坚持着新闻写作。在这里特别感谢《湖南日报》怀化分社编辑老师们的指导和支持,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时常鼓励,让我的新闻工作能力再次得到锻炼提升,各类型的稿件经过怀化分社几位编辑的编辑修改后能在《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新湖南》等不同平台上发表,同时能进一步在新华社、《中国审计》《审计观察》《中国审计报》等中央级媒体也得以推送刊发。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平台技术、数字化传输技术、高新视频技术、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驱动着媒体变革与创新发展,而《湖南日报》自身也正在进行“全媒体”的功能整体塑造。在新兴媒体崛起的当下,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形势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所以非常感谢这次湖南日报“全媒大脑”的新闻实训营的举办,在让我再续与《湖南日报》缘分的同时,也让我这位老新闻毕业生能系统接受一次“全媒体”培训。既包括了传统的新闻信息及公文写作、新闻摄影等基础性教程,又有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提升,同时还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新媒体账号运营、视频制作等新媒体工作方式。为我之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我将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向《湖南日报》的编辑和记者老师们继续请教学习“全媒体”思维和操作,把和省报的二十余年情缘继续延续下去。通过《湖南日报》的全媒体平台,展示今后工作中的新闻亮点,更熟练地运用文字、照片、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展现怀化中方党建、清廉建设以及审计业务等方面工作的新发展。

责编:雷鸿涛

一审:雷鸿涛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