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丨湖南好人杨丽萍:19年“守舱人”,与患者“同呼吸”

马如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5 09:07:42

刊载《湖南日报》2023年9月15日5版

19年“守舱人”,与患者“同呼吸”

——记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杨丽萍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椭圆的穹顶,洁白的舱身。9月14日,记者走进华容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高压氧室,高压氧舱犹如太空舱般静静伫立。主治医师杨丽萍坐在舱外控制台前,通过舱内监控与对讲系统与患者沟通,安抚患者情绪,保障治疗效果。

19年来,杨丽萍在高压氧室“守舱”尽责,帮助7.8万名患者康复。她先后获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湖南省首届“最美医生”等荣誉,2023年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杨丽萍(右)帮忙搬运病人。吴巍伟 摄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高压氧治疗是让患者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呼吸高浓度氧的治疗方法。高压氧对于60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高压、浓氧易燃易爆,有诸多风险,杨丽萍每天上班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我会把医院给患者准备的纯棉衣服口袋剪掉,还要把患者自己的衣服每个口袋都检查一遍,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仓。”

翻开杨丽萍的高压氧舱操作记录,100分钟的吸氧治疗里,有4次加压和4次减压操作。平均10多分钟,她就要用对讲机提醒舱内患者注意事项,并完成相应操作。其余时间,她要盯着舱内电子监控画面和压力表数值,记录、观察每位患者治疗情况,与患者“同呼吸”。每次患者进舱治疗前、出舱后,杨丽萍都要做好舱内卫生,坚持每舱消毒。

高压氧室是杨丽萍一个人的“战场”。她不仅医生、护士、卫生员“一肩挑”,还要承担设备调试与资料库的工作,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2015年前,华容县人民医院高压氧室使用的是一台单人高压氧舱,每舱只能容纳1人吸氧治疗,患者治疗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杨丽萍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搬迁新院后,新的高压氧舱可同时容纳16人吸氧治疗,这也无形中给杨丽萍的工作“扩容”。为了新设备尽快投入使用,杨丽萍独自承担从设备调试到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工作。2016年,她又从无到有建立起完备的高压氧治疗资料库。

几乎每天坚守在高压氧室

为保障患者治疗需求,“白加黑”“5加2”成了杨丽萍的家常便饭。

每年春节期间,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时常有患者半夜被送到医院,需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杨丽萍连续19个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在高压氧室,未与家人过一个完整的春节。2020年除夕,她从死亡边缘“抢”回来11名重症患者。

“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尤其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时候,那种喜悦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杨丽萍说。

同事们难以相信,“工作狂”杨丽萍一直背负哮喘的病痛。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导致她频发哮喘。2019年5月,她因哮喘急性发作,晕倒在岗位上,被紧急送入ICU抢救。苏醒后第二天,她又坚持照常上班。

2005年,杨丽萍的丈夫罹患重症胰腺炎,住院期间多次病危,她都没有请一天假去陪伴。后来,丈夫两次手术,她也未能陪伴。有同事不解:“你为什么不请假去陪伴一下爱人?”杨丽萍说:“作为妻子,我何尝不想去陪伴他;只是我一走,高压氧室就要关门,耽搁患者治疗。”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是杨丽萍的初心。

一次,在广东就读的大学生崔灿一氧化碳中毒,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并未苏醒。回到老家华容后,崔灿在华容县人民医院继续进行高压氧治疗。

为了让崔灿尽快苏醒,杨丽萍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数次调整方案。

为了安抚家属,杨丽萍总是给他们鼓劲打气。考虑到患者家属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她为崔灿家属寻找便宜的出租房,还不时为他们带来饭菜;请人教会崔灿母亲做毛线鞋,寻找销售渠道,尽其所能帮助崔灿家缓解经济压力。

2个月的精心治疗后,崔灿奇迹般苏醒。又经过4个月的治疗,她终于能说会笑,康复出院。

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多数久病,有的进舱感到压抑害怕,杨丽萍就站在高压氧舱窗口前,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让他们安心治疗。病人抵触进舱,杨丽萍耐心劝导。哪怕有时被情绪不稳的病人“误伤”,她也不放在心上,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患者口口相传,都说杨丽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责编:王相辉

一审:马如兰

二审:颜石敦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