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这样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4 13:43:49

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刘汇

潮涌湘江畔、风从海上来。上海、长沙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上海是龙头,长沙居中,希望在上海的龙头带动下,中部长沙能够跃起,实现高质量的中部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湘商沿着湘江走出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先锋们共同结成了新沪商群体。如今在新沪商联合会及上海长沙商会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沪商溯沿长江赶回来,共同推动上海-长沙两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对接,能够巩固发展这一态势,加强两地的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共同助推两地的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创新升级势在必行,长沙将重点实施研发企业中心集聚、战略平台支撑、创新能级提升、产业集群赋能、成果转化增效、科技人才强基、创新环境优化七大工程。希望广大企业家主动融入七大工程,用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创新能级的提升。城市创新资源的聚集,也必将反哺企业,形成美美与共的良性循环。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赢开放发展的新挑战。衷心希望广大企业家发挥资本优势、渠道优势,一起宣传长沙、推介长沙,推动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引进来,推动支持更多的长沙智造、长沙品牌走出去,为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好则长沙好,企业强则长沙强。借此机会,我代表长沙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我们将进一步把政务服务优起来,继续擦亮“一件事一次办”品牌,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让企业舒心办事、便捷办事,进一步把民营企业信心提起来,一视同仁对待国企民企,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深入落实建设研发中心城市20条,积极推动免申即享。

加固创新底板,激发企业活力,我们将坚决依法保护企业家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推动知识保护产权一站式受理和驻企工作站模式,让民营企业家在长沙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进一步让城市建设美起来,保持房价的洼地优势,优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系列配套供给,让更多的企业在长沙这片福地生根发芽。

长沙市政府副市长彭涛

企业兴则城市兴,城市强则企业强。一直以来,长沙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排名全国第六,稳居中西部第一。

上海与长沙同属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契合度高、协同性强,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远大的发展前景。新沪商联合会、长沙商会的企业家,作为连接沪长两地的桥梁纽带,一方面让“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在上海激情绽放,另一方面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借鉴融入长沙发展,为加强两地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郑重承诺,长沙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营商环境,像办好自己的事一样办好涉企事项,让企业家朋友们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协手开创两地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共同谱写长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易敏华

长沙市正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继2017年出台《人才政策22条》后,先后启动了高端产业人才的倍增行动计划,又出台了乡村8条、自贸区45条和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形成了从工业领域到农业领域、服务领域,从高端人才到基础人才,从国内人才到国际人才的全覆盖,全方位的政策体系。

科学家领航工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顶尖水平,积极引进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对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并推动产业发展的科学家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扶持资金。

在长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可根据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按照ABCD四类分别进行分类认定,发放长沙人才绿卡,享受相关人才服务。同时,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推行高层次人才按照认定目录认定,前置认定、按薪认定。为支持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达到相应标准引进的人才也纳入了认定范围。

企业家高层次人才认定。根据企业市值、实缴税收,研发经费的投入、固定资产的投入,实际融资的规模,人才引进的数量等指标直接认定企业家高层次人才。

两大重点人才工程,即着力引进对长沙产业发展有重大引领推动作用和重点产业迫切需要相对紧缺的人才。对入选高精尖的领跑工程,对国际顶尖人才,给予最高200万的生活补助和200平方米的房子,目前已经有141名高精尖人才获得了支持;对入选市级紧缺人才的根据人类类别分别给于50万奖励,目前有767名紧缺人才获得了支持。

青年人才的支持政策,一个城市有青年就有未来,依托打拼能出彩、生活能幸福的网红城市特质,全方位构建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的成长生态。

“小荷才露尖尖角”计划,聚焦重点产业的初创型企业,每年评选100个青年创新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每年评选不超过20个青年研发人才,最高给予20万的经费支持,并纳入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计划。

海外人才支持政策。对落户长沙并在长沙工作的境外高校博士、硕士、学士,分别给予10万、2万、1.2万的租房和生活补助。学费补贴,高层次海外人才子女就读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最高给予9万元的学费补助。省外专业项目,针对引进的外企人才,每人给予25万经费支持,成功认定的科技创新团队每个给予100万的项目经费支持。

技能人才政策支持,这也是长沙人才政策的特点。评选和奖励长沙卓越工程师,建立以岗位经历、年薪待遇、实际贡献为标准的企业工程师认定体系,对经认定的卓越工程师3年内每人每月长沙政府津贴。企业新引进和新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的奖励。对新引进或新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职工,给予5000元奖励;在长沙首次购房的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万元的购房补贴。

科技支持政策。每年支持约10个揭榜挂帅的项目,每个最高给予800万元资金的支持;对市科技重大专项,每项给予400万元的经费支持。

部分省级层面科技政策。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等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最高支持1亿元,拔尖人才综合性支持可达3000万元。

人才服务政策方面,支持人才、服务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长沙市认定的ABCD类人才,高层次人才是子女入学,C类以上人才可以在全市点读,D类人才区域统筹,C类以上的全市统筹。长沙市基础教育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这比给钱更有吸引力。

长沙市商务局局长郑平

近年来,长沙多次获评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等荣誉称号。过去十年,长沙吸引人口净流入302万人,80%都是年轻人。作为商务局长,再向大家递上一份投资长沙实现共赢的邀请。

长沙的优势在于真才实料的产业基础。湘江新区作为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等相继布局,先进装备制造、先进储能、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其势已成。自贸长沙片区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完整、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品种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级经开区,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也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偏好型产业的承载区。望城的智能终端食品医药,宁乡的先进储能材料、智能家建家居产业,浏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都极具竞争优势。岳麓山大科城全力打造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V谷。南部融城片区聚焦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定位,北部新城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和跨境电商产业。可以说,长沙良好的产业布局,让每一位来长沙投资兴业的朋友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产业生态位。

长沙的优势也在于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去年11月份,长沙市出台了《招商引资新政》12条,支持引进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支持供应链精准招商、支持引进外向型项目、支持招大引强、支持中介招商。

长沙的优势还在于真心实意的配套服务。在资本支持方面,目前全市政府性产业基金认缴约1500亿元,创设了100亿元市级招商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在要素保障方面,对于重点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土地的供应,成本更低、使用灵活的M0新型产业用地模式已经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在政务服务方面,全市9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超过2000项高频服务事项可跨域通办。在人才服务方面,人才新政升级版45条,对新引进的国际产业顶级人才会给予200万元奖励,200平方米全额购房奖励。

我们成立了长沙市驻上海长三角招引工作专班,也有北京、广州、深圳的招商专班,将全心全意为各位企业家服务,全力推进项目的招引落地。

长沙市科技局副局长曾敏

今年6月19日,沈晓明书记在互联网岳麓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所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长沙市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并于7月30日正式对外发布。9月1日长沙举办了“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首开式,40个重大项目现场开工、揭牌和签约。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沈晓明书记给了“四个全球”的定位即: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由此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集聚人才、赋能产业,最终实现“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

实现这一目标分三步走: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涵盖:一是集聚研发企业中心。主要是引进培育5个类型的企业研发中心,将分别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落地补贴和研发投入增量奖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将“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0亿元支持。二是打造战略创新平台。对不同类型的国家级平台分类给予支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包括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强化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建设、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将设立3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20亿元人才支撑基金,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规模将扩大到50亿元。四是支持创新平台重点片区建设发展。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在创新平台先行先试,在重点片区先行先试;支持重点片区优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大用地供给和财税支持。五是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大力引育高端人才,优化人才服务,允许创新平台以长期自持等方式购置商品住宅引进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不受落户限制、不受社保缴存时间设置,就可在限购区购买长沙的商品住宅。六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将和海关一道建立研发人员和科研平台的白名单,对纳入白名单的科研人员和平台给予通关便利。支持金融机构为创新平台和海外人才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便利,设立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强化知识产权权益保护,为在海外境外的知识产权维权提供支持。

长沙还将成立4个招引专班,分别派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加快招引企业研发中心、推动本土企业扩能升级、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

【PS】

过去几年,上海企业家在长沙的投资纷纷落地、硕果累累:新沪商创始会长单位杉杉集团2018年投资200亿与巴斯夫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长沙基地”;新沪商轮值主席单位:复星集团在湖南投资建设的“一总部,四蜂巢”项目也在稳步落地长沙湘江新区、滨江新城;远力实业集团不仅有总投资约7亿元的长沙市智慧停车项目,与央企合作,在望城区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与大科城合作投资建设运维科学城,计划投资近130亿人民币,与中国能建集团合作在湘江新区签署了2000亿人民币投资合同;深兰科技与中南大学携手发起成立的“中南大学—深兰科技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落户湖南长沙;新沪商常务副会长单位湘芒果文化投资整合了湖南广电优质的媒体资源,在长沙倾力打造了芒果广场。投资湖南、投资长沙,就是投资未来!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