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3 23:15:5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湖南特别推出“开局之年话科创”专栏,邀请各市州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同志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谈谋篇布局、话创新发展、展未来新篇,引导全省科技战线进一步坚定信心打好打赢科技创新攻坚仗,凝心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做好“三新”文章,构筑创新“磁场”
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世愚
岳阳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纲,以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为径,把创新平台作为推动全市科技发展的“引爆点”和重要载体,着力打造技术资源创新要素的“集聚地”、保障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优选地”、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地”,科技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认定科技创新平台289家,其中技术创新平台177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75家、科普平台37家,科创平台在项目承担、科研条件、成果转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打造新高地,加强支撑保障。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九大重点产业链,有效整合集聚各种创新要素,布局构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功能服务”各环节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大扶持协调联动力度,先后出台《岳阳市强化科技创新动力支撑的若干措施》《岳阳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岳阳市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对新认定的科创平台给予5万—1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申报各类创新平台,加大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比如,岳阳市药品冻干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订工艺规程21个,完成2个仿制产品的批产,建立了4项行业标准,形成发明专利7项,完成成果转化10项,并获得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岳阳市多家药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构建新机制,积极试点探索。岳阳市委、市政府把握机遇,科学谋划,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在省四大实验室布局之际,主动争取省直相关部门支持,积极构建新机制,率先推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湘江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洞庭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阳分中心的落户。一方面,以项目合作抓好试点先行。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岳阳分中心)种业科技合作项目进展顺利,特别是部分院士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如印遇龙院士专家团队与弘康生态农业合作开展种猪杂交研究,有望在年底前培育出第一代优良种猪;刘少军院士专家团队与屈原城投合作的荞麦湖优质鱼类育种及生态养殖研究院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开始优质鱼苗的繁育。湘江实验室首次在岳阳市设立区域创新中心,与湖南工商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岳阳与芙蓉实验室就岳阳分中心达成初步共识,并就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问题进行了前期的政策规划。另一方面,以产研结合抓实落地转化。洞庭实验室是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下设四个节点实验室之一,是唯一一个省市共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其省市共建、成果共享的新型模式是全省的试点探索。按照洞庭实验室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在岳阳已组建“汨罗长乐甜酒研发中心”和“华容芥菜研究中心”。实施“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对重点食品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形成关键技术项目攻关清单,目前已经收集到5家企业9条技术攻关需求。
三、开辟新赛道,促进整合提升。一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岳阳成立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湖南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打造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助力岳阳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岳阳现代石化产业总产值达1738亿元,同比增长12.22%。未来,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将力争“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规模”,依托成果转化,计划在5年内孵化企业20家,吸引化工高层次人才200名、申请发明专利100件。二是推进国家平台创建。今年3月,以巴陵石化为主体创建的湖南省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与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合作,与安踏集团合作成立“巴陵-安踏鞋材创新联合实验室”,创建“湖南省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中试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充实人才队伍建设,为实验室成果转化提供了科技支撑。三是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就有色金属新材料、有机光电新材料、新能源与再制造等各优势领域开展全方位科研合作与转化。开启院校企战略合作模式,中国林业科学院与岳阳林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力创新“双碳路”,中南大学与岳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促成湖南洞庭高性能碳基复合产业链项目落户经开区,镁合金项目落实城陵矶新港区。开启院士团队+基地(工作室)模式,刘少军院士团队在湖南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立“良种良养良销水产高质量发展工作室”,印遇龙院士团队在湖南弘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弘润苯甲酸研究基地”。开启离岸合作模式,与中南大学合作,建成省级离岸科创港——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湘阴)中心,与岳麓山大科城建立战略合作,联合湖南大学建设湖大湘阴科创港。
责编:王相辉
一审:徐典波
二审:颜石敦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