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林 龙立飞 肖仁杰 刘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0 16:56:3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 吴东林 通讯员 龙立飞 肖仁杰 刘征
金秋九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处处稻香弥漫。近年来,腊尔山镇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要求,以稳定增加粮食面积与产量为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优质稻产业,探索实现产业振兴之“稻”路。
腊尔山水稻产业
种好“一块田”
“泰美公司和我们签订了产业收购协议,稻谷保底收购价1.5元到2元一斤,还免费给我们提供优质稻的种子、肥料和农药,时常派人来进行技术指导。”腊尔山镇追高鲁村的龙大爷说到。
腊尔山优质稻
腊尔山镇以水稻提质增量为目标,打好产业化和规模化“组合拳”,用“好水、好土、好地”造就好味“稻”。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将公司、基地、合作社和农户有机结合,同时签订协议,协同推动优质稻的规模化生产。
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植能手”,为优质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腊尔山镇作为该县种植优质稻主产区,2023年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覆盖全镇15个村(社区),预计亩产550公斤,量产550万公斤,让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完善“一条链”
“稻谷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和企业,上游主要是水稻种植、种子化肥、加工设备;中游是大米加工业;下游主要是食品制造、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及其他用粮。目前腊尔山镇的稻谷产业链以上游和中游为主,正在积极探索稻谷的综合运用,最大程度地提升稻谷的附加值。”腊尔山镇党委书记龙建为介绍。
水稻收割机械作业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腊尔山镇打好稻产业链“组合拳”,积极开展稻米深加工研究,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作用,拓展稻米上下游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在大米加工环节不断加大投入,实现“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
如今,腊尔山镇有在建的追高鲁大米加工厂一个,预计10月完工,完工后日加工量可达15吨,加工厂采取“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工厂生产的大米平均每斤零售价4元至5.5元,每年预估创收30多万元,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盘活“整盘棋”
走进泰美农业公司大米加工的厂房,一台台全自动机器正在有序运转,清理杂质、去石脱壳、存入米仓、抛光处理、分装打包,最终形成一袋10斤、20斤的腊尔山大米。目前以腊尔山镇稻谷为原料的大米已遍布凤凰县80多家店,在很多饭店都能品尝到腊尔山“好味稻”。
腊尔山大米品牌
腊尔山镇紧紧围绕优质稻特色农产品巧做文章,大力发展“稻”经济、积极探索“稻”文化,创新发展“稻”产业,探索开发出“腊尔山大米”“腊尔山夯卡大米”“尤麻河山泉米”等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
此外,还将生产、加工、销售、营销等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起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丰富“腊尔山味稻”的品质内涵,以优质稻为抓手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一颗稻,一粒米,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与文明传承。腊尔山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加大对优质稻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优质稻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稻”路。
责编:向莉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