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采取种养循环模式,让牛产业成为了“香饽饽”

钟屿右   靖州融媒体中心   2023-08-15 10:28:37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厂镇和平村犇牛种养专业合作社紧盯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前景,采取种养循环模式,让牛产业成为了“香饽饽”。

“养牛的牧草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原料就在家门口,处理起来方便,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近日,在犇牛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负责人罗卫国正在附近采割牧草原料,镰刀一挥一落下,不一会儿便将一天所需的牧草采集好,铡草、调配、拖运。

(用机器将采割的牧草打碎)

罗卫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牛食,宽敞洁净的牛舍内,一头头体格健壮、毛色油亮的西门塔尔肉牛大口咀嚼着草料,悠哉悠哉、好不惬意。

2014年,罗卫国和兄弟罗斌投资140万元,成立了村里第一家合作社——靖州犇牛种养专业合作社,以生猪产业实现年经营收入200万元。

2021年,兄弟俩对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决定利用现代化设施开启新的养殖创业项目。通过3个月的考察,育肥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的西门塔尔牛成为兄弟俩首选。

(将新鲜的牧草喂给牛吃)

2022年10月合作社投资130万元,从内蒙古购回100头西门塔尔牛,并对产业进行全面“升级”,采用种养循环模式将肉牛养殖、鱼塘养殖、牧草种植三者有机结合,现已发展牧草60亩、玉米45亩、鱼塘28亩。

“目前,合作社养了100余头西门塔尔肉牛,一头牛的利润在50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种养循环带动农户参与,从而扩大养殖规模,让犇牛合作社更牛,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罗卫国信心满满说。

(膘肥体壮的牛正在吃草)

近年来,靖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畜牧水产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

据了解,该县畜牧水产规模化程度和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全县肉牛养殖已达到1.9万头。

(钟屿右 梁华 金述靖)


责编:黄巍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