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与文明:多维语境下的哈德逊河画派》:哈德逊画派的荒野美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30 15:41:24

汤顺鑫

纵观我国艺术理论与美学界,专家学者们对于哈德逊画派的研究多局限于绘画作品的本体研究,鲜有运用综合性研究视角所生成的系统性研究成果。王洪斌的《荒野与文明:多维语境下的哈德逊河画派》是兼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哈德逊河画派研究著作。这部近三十万字皇皇巨著的亮眼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多维语境”的视角审视绘画艺术,有益于读者把握解读美国艺术与文化的要领。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后,语境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是探索艺术新的理论方向。而这部著作以“多维语境”切入哈德逊河画派的作品研究,通过将近200幅作品与文本相结合的综合审视方式呈现了哈德逊河画派美术作品的图像与符号含义,形象地展现了19世纪美国中西部鲜活壮丽的自然风貌。诚如相关专家学者在推荐该书时说道,该著对哈德逊河画派的研究跳出了概念化的陈述与单纯的作品分析,运用语境理论及方法,从历史语境、艺术风格语境、交互性语境、文化语境等面向,揭示了哈德逊河画派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正是从“多维语境”这一独特的综合视角出发,才将他国艺术创作历史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释义与解读,解开了美国艺术与文化神秘的面纱。当然,美国的艺术与文化也折射本土经济与社会变迁。该著中精辟地指出,美国风景画经历了从自然力量占支配地位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再到工业化转型,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也是美国经济、社会、政治、思想嬗变的回响。

二是科学地厘清了哈德逊河画派的实质,有利于社会进一步唤醒人类的自然主义意识。从大力发展重工业到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始终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呈现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视野与胸怀。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其在历史上普遍走过一条高资源消耗型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人与自然的联系由躯体逐渐往精神转移的现实困境更是司空见惯。在没有悠久深厚文化传统的美国,哈德逊河画派将浪漫主义与自然联系起来,通过视觉图像和文艺创作来弥补感官上的缺失,提出了新的美学形式,探索了美国荒野风景的视觉新定义。正如著中所述:“哈德逊河画派的画家们描绘了没有被污染、原始纯朴、荒野的大自然,他们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给予高度赞赏,辽阔壮美的荒野给人以敬畏之情,荒野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是美国的灵魂。”不仅如此,该著还通过深入挖掘与系统理析哈德逊河画派的荒野范式,促使我们思考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这一具有时代性的重要命题,从艺术视角唤醒人类的自然保护意识,从而最终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是丰富了对美国美术史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探索艺术创作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民族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世界美术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该著从美国艺术史的宏观视角总结道,“美国风景画在风格和功能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体喜好和利益,风景画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文化凝聚力的载体。”可以说,此著不仅促进了中西文明关于美学层面的交流碰撞,更是探索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绘就民族化与本土化的绘画发展道路。即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把握“文化自信自强”的艺术生成逻辑,通过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总观该著,其对哈德逊河画派进行多维且系统的研究可谓是意义非凡,不失为外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读本。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