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沅陵|辰州剪纸的前世今生

    2023-08-22 16:11:55

佘琴

“婆婆教我剪窗花,喜鹊登梅伴彩霞。戏水鸳鸯配双对,中间还有小娃娃。”近日,笔者走入沅陵龙兴讲寺内的辰州剪纸陈列馆,只见每幅作品都构图精美、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寓意深刻,令人不由想细细了解一番。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在不同地区表现着当地的文化特色。辰州剪纸,就是沅水中上游流域各族群众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图案纹饰和制作方式的特殊表现,202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辰州剪纸主要出自于湖南沅陵,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且达到鼎盛时期,但究其源头则可至东汉以前。当时辰州巫傩之风盛行,巫师们将各种符咒绘在绢帛、皮革或木板上,用剪、雕、刻、镂、剔等方式制作成纹饰用于伏魔、驱疾、祈福。纸张出现以后,辰州各族人民用剪刀在一张张薄纸上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通过镂空的平面,在视觉上给人们透空的感觉和视觉上艺术的享受,将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与山水风景、风俗人物、吉语文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寓意深远的吉祥图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辰州剪纸广泛运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婚嫁喜庆之中,被用为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装饰品,又或是作为印、绣、染、雕、银匠人的印版底样等融入其他民间艺术之中。

如今,辰州剪纸在无数传承人的不断发展、创新之下,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图案,尤其挖掘了苗族蜡染工艺中的“蓝印花布”元素,一张张蓝色剪纸描绘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展现出精妙绝伦的苗族艺术,打造了辰州剪纸简洁明快、精美多样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世界剪纸艺术画卷中绘出一笔浓墨重彩。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回到辰州剪纸陈列馆,看着剪纸传承人十指翻腾间裁出“莲生贵子”“穗穗瓶安”“五蝠捧寿”“三元及第”等传统图样,望着悬挂在展厅内的“甲第巷”“红军战斗在沅陵”“苗家阿妹”等创新作品,辰州剪纸一如这承受千年雨雪风霜的沅陵古城一样,历久弥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责编:陈诗雅

一审:陈诗雅

二审:郭宏波

三审:杨桂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