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不要低估人性,不要高估自己

张米 熊能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3-08-20 13:47:48

多一个人观影,少一个人受骗。近日,《孤注一掷》电影票房一骑绝尘,仅仅上映10天,就已经突破24亿。热映背后,许多人也在思考:电影《孤注一掷》仅仅是一部防诈宣传片?不全是。在追问案件频发的同时,人们也在拷问,这其中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犯罪电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东南亚所遇到的“境外诈骗”,远比影片更惨烈更悲痛。

影片的警示与教育意义也十分深刻。永远不要低估那些要骗你的人,会使尽怎样的手段;更不要高估自己,在诱惑面前所谓“浅尝辄止”的心态。

天上不会掉馅饼

反常识反逻辑一定有陷阱

互联网放大了人性深处的幽暗,也加大了现实打击的难度。电影里的阿天,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因为美女客服“安娜”长期以来提供的内幕消息,掉进了诈骗集团的虚假网赌骗局。输光了积蓄,不甘心,想要赢回来,于是四处借债、刷信用卡、骗奶奶钱和首饰……最后偷了家里的房产证抵押了800万,孤注一掷!全部输光。在无限的悔恨和绝望中,从阳台一跃而下。

电影中有个镜头。阿天曾在学校自信地向同学们介绍他赢钱的理论——“倍投”。“倍投”是网上流行的号称必赢的一种赌钱法,打个比方,第一把投1块钱,输了就投2块,再输就投4块,依次加倍,直到赢为止。

它的原理是一个人不可能一直输,只要赢一把就回本。听起来怪有道理,也挺诱人的。但前提是,你得有无限多的本金,并且,对方不能控制开牌结果。而现实恰恰相反。姑且不论赌博本身违法,姑且不论赌徒不可能拥有无限多的本金,即使就事论事也是极其荒谬的:在“杀猪盘”、虚假投资理财、虚假博彩等骗局中,骗子后台完全操控了输赢。等待玩家的,就只剩“成长的代价”。

《三体》里有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世界上最大的禁锢,是我们的大脑。比如电影里阿天孤注一掷,赌的是一个赢的概率和翻盘的机会。科学和知识面前,他的推断没有问题。然而,这种概率并不是客观的,是诈骗团伙处心积虑为他“私人订制”的“剧本杀”。骗子并不怕你脑子聪明、学历高、知识渊博,也不怕你懂“倍投”、K线、博弈论,他们只怕你不参与、不跟他们说话,因为他们诈的,是人性。

有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挣得了千万资产,也能被骗几百、上千万元。 广州的陈女士被“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带着投资,被骗1600多万元; 阿里12位女员工深陷“杀猪盘”,被一个初中文化的男子骗走2000多万元;南京一周发生6起百万元以上的大额“杀猪盘”诈骗案,受害者全是高知女性,一共被骗1089万元……或情感空虚,或贪图小利,只要上钩,纵使“最强大脑”来,也得赔的血本无归,更遑论普通的你我。

在内心理智与疯狂的博弈中,很多时候,那个自信张扬的大学生阿天也想停下来,但很难。就像电影中所说的那样: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的东西从来没有不劳而获。脚踏实地,清醒自知,才是我们抵御诱惑最坚强的武器。

人性的弱点,远比我们想得更可怕

所有的骗局,底层逻辑都是“贪”。

电影中,天才程序员潘生被海外的高薪招聘吸引。他觉得自己业务能力优秀,却一直得不到升职加薪,不甘心一直默默无闻,于是决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就在出国转机的过程中,他被人打晕套上黑布袋,绑架到了与世隔绝的境外诈骗工厂。到了才发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是被骗来的。或是听老乡说这里工资高,想寻个工作机会;或是被朋友介绍,来了才发现走不了。一旦有人“不服从”想逃离,就会被施以残酷的暴力,关狗笼、打断腿、指尖钉竹签、脑袋钉钉子、一枪毙掉……让人不寒而栗。

曾有被公安机关绳之以法的诈骗犯罪分子交代,他们最喜欢的,是那些过度自信甚至自负的人。这个人群最容易被骗,跟学识无关。电影里潘生可以轻松黑进诈骗集团小头目阿才的手机,非常厉害。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骗,结果也被拐到诈骗工厂。

人们用写实的视角审视缅北这个靠近金三角的区域时,发现这是一个军阀割据、经济落后、极度不安全的地方。偏偏这个弹丸之地,成了诈骗集团的“魔窟”。他们每完成50万诈骗任务就会放烟花庆祝,结果整个缅北的天空成了烟花的秀场。每一场烟花灿烂的背后,很有可能就是一部家破人亡的惨剧。

网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信息:如何躺赚100万?有哪些门槛低、收入高的工作?有哪些迅速减肥的方法?

在快节奏时代下,我们越来越等不及技能积累和习惯培养,一心只想速成结果。于是开始搜寻各种偏方,走上歪路,从而掉入骗子早已准备好的圈套。

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生活中那些看似惊喜的礼物,可能都是精心准备的“潘多拉魔盒”。爱走捷径的人,也往往容易陷入迷途。古往今来,真正取得了成功的,都是那些日积月累、跬步千里的人。而追求“小投入高回报”的人,即便一时好运踩中了风口,也免不了飞得高摔得狠。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唯有行稳,方能致远。

面对诈骗,如何形成“群体免疫”?

电影持续的热度恰恰因为激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防诈反骗,不仅仅是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同时也是一份面对利益和诱惑的灵魂拷问。

《孤注一掷》导演申奥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他在拍摄途中遭到过威胁,被要求不能再拍下去。

而在电影中,刑侦支队警察赴缅甸进行联合打击行动时,同样也受到了地方武装力量、当地民众等“诈骗利益共同体”烧伤堵截式的威胁报复。境外执法遭遇的难度出乎意料,最终出面解围的却是当地的华侨商会会长。这种错位的社会结构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结构,特殊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使其成为诈骗集团的温床、“大本营”。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关应该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不受威胁的机构。但是,当国家掌握的高阶暴力机构缺位,低阶暴力集团就会填补这个空白,从而成为这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治理的不稳定因素和犯罪来源。

可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人民安全健康幸福,则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和努力的方向。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几年,我们的国家正义与邪恶激烈交锋,掀起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这几年,见证了人性的美与丑,光明与邪恶势如水火,此消彼长。

这几年,有太多刻骨铭心的反诈故事,或悲伤,或激扬,有人负重前行,守护了岁月静好。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律的出台不是终点,而是正式向“魔鬼”宣战。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防诈反骗开展的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猖獗的诈骗行为,还需要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如何让人民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正在探索研究的课题。

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多年来,国家公安机关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势头、筑牢反诈安全防线的态度不变。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通过、施行,成为我国成功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注解,更加坚定了国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心、决心。

维持“居高不下”的热度。随着我国反电信诈骗的联动协作逐渐铺开,全民反诈宣传以“360度无死角”“白+黑”模式完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让反诈热度不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反诈宣传新格局。

坚持“多管齐下”的力度。下猛药,去沉疴。“云剑”“断卡”“断流”……一系列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有效压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斩链”“清源”“利剑”……一系列战役相继打响,全链条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多管齐下,力斩电诈“魔爪”,全力夺取反诈人民战争新胜利。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