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口古镇吟新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19 13:38:56

杨学成

自古以来,乔口被称为长沙北门户,其地处望城、益阳、湘阴、宁乡四个区县(市)交界,位于湘江之滨,洞庭湖畔,三面环水,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尤其是水系发达,交通便利,古镇依水而建,集市因水而兴,素有“长沙十万户,桥口八千家,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之美誉,也是商贾云集的黄金码头。

大历四年(公元769年)的春天,唐代诗人杜甫乘一叶扁舟,从湘阴青草湖出发,下午到达乔口。艄公将船停靠在乔江码头,这是一处避风的港湾,杜甫索性率家人上岸,下榻在江边乔江客栈,稍作休息后再启程。

翌日,杜甫饶有兴趣环游老街,考察市容和民风。乔口人勤劳朴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主要经营水产品。路边摊担,人头攒动,那些鱼虾焙得半干半湿,外酥内鲜,吃过的人都觉得蛮好吃。杜甫也爱吃鱼,他写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写吃鱼的就有几十首,如“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老街沿河延伸,参差不齐的青石板路,低矮的土砖瓦房,歪歪斜斜长满藤蔓,看起来非常和谐。河道柳树成荫,充满着水乡的诗情画意。当地人喜欢聚在家门口,坐在木板凳上一起聊天,无忧无虑,悠然自得,杜甫苦闷的心情得以慰藉。

当晚,杜甫思绪万千,以诗托情《入乔口》,诗云:“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诗人以娴熟的笔触,描摹郊外那旖旎风光。细心地观察早峰和轻燕的动态特征,那么温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春光如此明媚,而他的心境却又何等苦闷,让人备受煎熬。

在乔口900多年前,贾谊上疏,针砭时弊,惹恼汉文帝,被贬长沙;900多年后,杜甫上疏,指言时弊,触怒唐肃宗,放逐华州。他的时运与贾谊那样相似,更何况去国离都,从此漂泊日远,今日竟步贾生后尘,诚如李白诗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诗人心中能不悽恻?

大明《统一志》载:“在长沙县北九十里乔口镇,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重情重义的乔口人们,将屈原、贾谊、杜甫三位怀才不遇、漂泊潇湘的诗人聚集起来,视为乔口的宝贵财富,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支撑古镇自身文化延续和发展。

千年过往,繁华不再。乔口系偏僻的湖区乡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尤其进入以陆运为主的时代,乔口一度渐渐地沉寂下来。穷则思变,历史经验证明,乔口的振兴离不开水,贯穿发展之魂是文化。乔口镇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者,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因地制宜,规划了本地全新发展愿景,修十里长街、做百里水产、开千家门店、建万人集镇,打造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小镇。

我曾在原望城县工作多年,几次去乔口镇参与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具体困难。旧城改造过程中,我用相机记录那些残垣断壁、文化遗迹,汲取眼前景,付与后人读。对这里的一砂一石、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由于工作调动,乔口不再在我服务的范围,但心始终牵挂这方热土。

一个星期天,邀上三五好友,暂离城市的嘈杂,去乔口故地重游,拥抱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次来到乔口古镇,不再为绕道等车所困惑,真正实现了出行便捷,朝发夕至。我们一行领唔杜甫《入乔口》诗意,按图索骥穿过鱼形门楼,沿着老街且停且行,慢慢品赏,感叹古镇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青瓦白墙,飞檐翘角,麻石街道两旁明清建筑映于眼前,那怀旧木窗子镶嵌鱼儿跳跃,每一个细节都具创意,久看不厌。街上店铺林立,有服装店、饰品店、杂货店,门庭若市,游人如织。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告别陈规陋习,人人注重讲卫生、讲礼貌,崇尚文明蔚然成风。

古镇吟新韵,杜甫自然成了乔口的独具魅力的名片。当年诗人登临乔口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个杜甫码头;诗人投宿下榻的客栈修缮一新,已改名杜甫客栈,总之,以杜甫命名的各类招牌随处可见。除此以外,乔口古镇还开辟了湖尾古遗址、乔江书院、万寿宫、柳林湖、柏乐园等景点,已浸染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脚步的文化符号。

杜甫《入乔口》原注为“长沙北界”,这在古典诗词作品中是少见的,或许由于乔口当时名气不大,担心读者有所忽视,诗人特意在题目中标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250多年后,乔口不变的仍然是长沙最北端的建制镇,变化了的是享誉三湘大地,名扬全国的湘江古镇。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