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头条丨汤春华 杨鹏: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融入未来产业体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17 07:03:22

核心提示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应推动湖南民营企业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机遇,优化包括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内的产业生态圈,让民营企业加快融入未来产业体系,为自身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进而成为引领湖南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汤春华 杨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民营企业是推动湖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2022年,湖南民营企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均首次突破万亿元,呈现“76999”发展格局,即为全省贡献70%左右GDP、60%左右税收、90%以上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经营主体数量。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应推动湖南民营企业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机遇,优化包括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统称“四链”)在内的产业生态圈,让民营企业加快融入未来产业体系,为自身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进而成为引领湖南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系统创新链,促进未来技术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

创新力是湖南民营企业融入未来产业体系的第一动力。通过发展未来技术,强化和完善湘商民企创新链条,多方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四链”融合,对促进湖南未来产业发展、夯实湖南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前沿产业发展趋势和湖南特色产业基础,持续发展未来技术,开展强链、补链行动。湖南民营企业应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依托长株潭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湘江新区新型储能材料、株洲动力电池、以山河科技为代表的通用航空等先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储能”领域,积极对接全省各地分布式新能源、5G基站等终端用户,探索新型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聚焦高端硬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聚焦智能装备、空天利用等领域,打造未来计算产业集群。应强化湖南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策源力,充分发挥未来技术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作用。

打造“四链快车道”,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新动能,实现融链、固链发展。支持产业规模领先、创新活力迸发、数字生态繁荣、应用场景多样的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发挥“链主”作用;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四大省级实验室等各类园区和研发中心,强化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实施科技人才强基工程;发挥湘商、高校校友作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保障资金链连续性;组建富有湖湘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合力建设未来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夯实湖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础。

构建坚韧产业链,提升民营企业在未来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应紧扣湖南未来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链部署,推动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实现“链”上发力、“链”上攻坚,乘“链”而上、“链”动未来,提升民营企业在未来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一核多点”未来产业链,优化湖南未来产业空间布局。立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学城、湖南自贸试验区,发挥环长株潭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辐射作用,建设“湘江国际研发走廊”;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核心增长极,以湘潭经开区、常德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益阳高新区等未来产业配套园区为中心的多个增长点,重塑湖南民营企业产业链,优化未来产业的空间布局。

采用“源头创新+科技赋能+要素集聚+成果转化”模式,推动湖南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依托四大省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等优势资源,集聚湖南领军民营企业研发中心,打造高水平研发创新策源地和技术要素集聚区,以未来技术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利用湘江新区“三智两先一芯”优势产业,展现湖南智能汽车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链、湘江清洁能源产业链、数字科技链等生态、智能应用场景,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加快未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迭代,推动湖南民营企业以产业技术创新赢得未来产业市场。

构建“政府引导+科技园牵头+领军企业+社会资本”未来产业链生态圈,促进多链精准融合对接。各级政府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重大标志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中重点布局网络技术、未来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培育;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谋划湖南未来产业先导区,组建高质量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由高新技术领军企业牵头,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的“潇湘之星”,打造湖南未来产业集群高地;构建集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未来产业项目挖掘甄别机制,以人才链和资金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

优化企业资金链,助力民营企业孵化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应以资金补给为主线、配套系统为支撑,强化政、企、产协同,着力推进湘商民企孵化未来产业。

以“构协同,融互补”为基点,推进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立足我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发展特色,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以长沙为核心的科创主阵地应积极带动全省各区域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的未来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模式;推动各区域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市场机制为保障,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以产能优势充实资金链条,通过科创转化带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造全国创新发展新高地。

以“促长效,固常态”为根本,建立多层次未来产业资金支持体系。完善政府补贴机制,健全“投有针对,税有减免,奖有侧重”三环培育机制,鼓励湘商民企加大科创投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精特新”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实施“未来雁阵”培育计划,分阶段分梯次对未来产业孵化给予补贴,引导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前移,重点加大初创环节培育力度。

以“改制度,分步走”为导向,完善多方共担的融资机制,提高金融政策的“直达性”。推动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向湖南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延伸,形成“股+贷+券+金”一体化金融服务;构建完善涵盖种子投资、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体系,发挥“湘企融”多方融资平台作用,为湘商民企提供精准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推动湘江基金小镇等基金聚集区发展,成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结合“未来雁阵”计划实施,为孵化具有湖湘特色的未来产业提供全周期融资服务,促进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锻强专业人才链,为民营企业依托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专业人才是企业进军未来产业的第一资源,民营企业应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优化人才培育流通机制,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有力支撑未来产业培育孵化。

锻强人才链,重在“栽培”。结合湖南“一超带两域,地区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围绕长株潭城市群这个核心点,以及以常德、娄底经开区等未来产业配套园区为中心的多个增长点,依托我省重点高校,加强与未来产业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前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进全省“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发展,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

锻强人才链,贵在“流通”。破除人才流通壁垒,优化人才引退机制;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科研人才,形成湖南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重点突出优势产业、刚需产业未来孵化研究,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围绕区域发展需要,畅通基础研究人才流动渠道,促进各省份、各市县之间人才顺畅流动。

锻强人才链,关键在“留住”。深化“芙蓉人才计划”,在薪资补贴、激励机制、工作条件、生活服务等方面,对适配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予以多重保障,有效吸纳本土培养人才与外来人才留在湖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给予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打破束缚人才发展和阻碍科研进程的不当评价体系,让未来产业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作者分别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万枝典

一审:姚帅

二审:周红泉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