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做师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09 11:41:51

文/戴汉超  图/尧伟康

教育是一份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传播爱的事业。她,二十七年如一日,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她,敢为人先,守正创新,一路播撒为教育事业生根发芽的“种子”。工作二十七年,她始终坚守在学校教育管理一线,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4所学校担任校长、书记职务,无论是筹办新建学校,还是接手成熟学校,都坚持“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把教育作为引领个体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精心耕耘、热忱奋斗。

她有一个响亮的“外号”,人称“铁人老罗”,这个称呼是这位70后女校长的最美真实工作写照。她就是罗湘君,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校长,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优秀教师,首批“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永州市教育局市级培训优秀教员,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先进工作者,“双向四融”帮扶模式的探索推广者,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18年度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委、市政府2019年度建设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优秀个人”,2022年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全国科学协会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坚守初心,做“学校发展的掌舵人”

教育是什么?作为校长,她不断叩问自己,也不断在办学实践中探寻教育的终极价值: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罗湘君上任校长以来,以“实”字引领人、以“情”字凝聚人、以“严”字管理人、以“勤”字感召人,要求年轻教师要围绕教育教学加强学习,围绕立德树人正确“三观”,达最佳管理效能。2011年,她在永州市零陵区七层坡小学任校长之初,就以“创建让师生幸福栖息的校园”为目标,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年内学校在职的46位教师中有7人通过市级骨干教师选拔,成为全市市级骨干教师占比最高的学校。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激发师生内驱力,七层坡小学从一所薄弱学校跻身为全区优质学校。

2016年,通过骨干选调考入长沙高新区,任明德麓谷学校副校长,主管小学部教育教学工作。两年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区小学毕业检测中名列前茅。2018年,在新建的旺龙小学任校长,提出“同生共美,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引领师生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书法、武术、科创三大系列特色,学校成为湖南省科创教育基地校、武术进校园特色学校。

2022年,接受组织派遣,接任麓谷小学校长。作为长沙高新区教育的龙头品牌,如何实现高位发展?在全面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后,坚持传承“让每一位师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创造的幸福”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研创育人”路径,明确学校新时代的发展定位为“素养导向、大区领航”,为麓谷小学在湘江新区的教育大环境中找准定位,持续发展,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构建“教师研教、学生研学、家长研育、学校研治”四位一体的“研创育人”体系,培养师生家长的研究意识与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同年,学校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戏曲“三进”示范校、长沙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示范校、长沙市平安校园,长沙高新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研究院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师生获得各级各类荣誉奖励200余项,成为了长沙高新区示范性学校。她对麓谷小学未来发展提出两大新目标:教育理念转为“素养导向”,发展定位转为“大区领航”。近年来,她坚持理念引领,不断推动学校向纵深发展,麓谷小学以文化人,以文养心,以文培元,以文育人,倡导树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建成了湘江新区一所别具魅力、充满生机、富有特色的龙头学校。

融合发展,做“学习研究型排头兵”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认为学习是永不停歇的主旋律,让她有了更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者,她坚持学习教育教学工作新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新方向,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构建趣味化体育课堂,并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教学比武、送教下乡等活动。多年来,她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曾获全国新课程改革优质课例二等奖、湖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十余次,被评为全国科学协会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罗湘君的生动写照。她从来都是以实干精神来践行她对基础教育的理解和奉献。她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两本笔记本,一本是情感谈话记录本,另一本是每日工作清单本。2015年,罗湘君获得湖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教师需求的校本研修研究》,通过对当地义务教育学校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的校本研修需求,提出有效策略,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此项研究成果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微讲座中获一等奖。

自2014年以来,她先后参加湖南省高端培养项目青年精英教师培训、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名师培养高端项目培训、湖南省教师培训师培养高端项目培训,得到北师大、清华大学教授专家的精心指导,均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她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与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主持长沙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科学实践活动的小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策略研究》,获2022年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收获幸福》,发表《五育融合 研创育人,让理想在麓谷启航》等论文十余篇;在第二届湖湘教育论坛作《浸润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善新美少年》主题演讲,在第二届“基础教育改革岳麓峰会”作《“双减”背景下小学素养本位的教育实践探索》主题报告。

引领辐射,做“教师发展的领航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里的这句话一直被罗湘君奉为人生座右铭,她提到自己的职业总是满脸幸福:“教师是我从小理想的职业,我喜欢校长这个岗位。”在自己不断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罗湘君更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罗湘君既要加强自我学习,还要带领学校全体教师不断学习。近年来,她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在教学竞赛获奖;担任校长期间,重点引领学校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形成典型案例,被评为湖南省培训师第二届“同升论坛”优秀课程。

同时,对学校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与发展规划进行了探索研究,2020-2022年参与湖南省培训师团队驻江华县实践指导工作,帮助该县县域教育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指导江华县芙蓉学校、双峰县芙蓉学校构建办学文化理念体系与制度体系,在学校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双向四融”式手拉手学校帮扶模式,在省内进行推广应用。

近年来,她先后在多个国培、省培项目中主讲《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基于教师需求的校本研修》《研创育人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等课题近百场,被评为湖南省国培项目先进工作者,发挥了较大的辐射引领作用。现为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湖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库成员、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大爱至简,做“学生发展的贴心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罗湘君在教书育人中始终践行的准则。根据培养要求,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重点在学校治理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形成有效经验。

在教学工作中,她坚持责任与爱心同行,不忘教育初心,历练师者匠心,辛勤耕耘,用心专研;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感化、引导、倾听等方式,艺术化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课堂管理制度,善于借助因材施教、激励性、发展性等教育原则,用心、用爱呵护每一颗“幼苗”成长。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她始终坚守教育底色,坚持以活动为主线,寓教于乐,尽心培养少先队员小骨干,引领青年团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断尝试创新活动,携手青年团员为少先队员搭建多彩的“体验舞台”,引导队员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活动中,她携手青年团员,带领少先队员宣讲红色故事、走访红色基地、走进敬老院献爱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效。不仅让学生读万卷书,还引领他们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磨炼了意志,收获了成长和进步,科学有效地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

开拓创新,做“教育发展的追梦人”

“我在基层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担任了11年的校长、书记,早就习惯了学校的工作,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校园,最让我牵挂惦念的还是师生,回到学校,我安心!”在教育发展的路上,罗湘君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根本,推广运用“双向四融”帮扶模式,指导一批学校做好特色发展和品牌建树工作,从学校理念体系建设、治理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建构、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推动帮扶学校高质量发展。2023年湘江新区麓谷教育集团通过遴选成为“湖南省红色教育基地送培送教项目”送培校,与双峰县芙蓉学校结对,罗湘君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充分运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建构“基于教学研究引领学校共生互促”的2.0帮扶模型,推动双峰县芙蓉学校高质量发展。

雨果曾经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唯有用心耕耘,方能静待花开,收获幸福!

匠人之心传承致远,初心不改逐梦前行。二十七年如一日,二十七年践初心,一腔赤诚,一念执着,一心奉献,罗湘君老师将自己的青春化作教育的暖阳,与莘莘学子紧密联结起来。罗湘君用她的亲历躬行践行着她的人生梦想,用她的真诚朴实书写着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她将继续用青春书写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将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忠于使命,做好师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谈到对未来的期望,她说:“我愿意将自己炽热的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愿意刻下皱纹、染白双鬓去成就孩子们前途的辉煌和人生的绚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她将继续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让追求和梦想永远在路上。

责编:王宇蓝

一审:王宇蓝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