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本义竟是养孩子

    2023-08-03 09:34:32

(刊载于《文萃报》2023年4月14日05版)

《说文解字·子部》云:“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字”表示生育、抚养、抚育,在一些古文的用法中亦可见:“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诗经·大雅·生民》)这里的“字”便是抚养的意思,后稷饮牛羊乳而长大。传说姜媛踏着巨人的足印有感而孕,生出后稷;而后稷的童年却充满坎坷,这样的出生经历使得他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史记·周本纪》生动地描写了后稷三次被抛弃的命运:被母亲丢弃在狭窄的深巷之中,路过的牛羊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避让并抚养了他;“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厉公派遣大夫,欲与鲁国结盟。而鲁国的声伯却将施氏的妻子夺走,送给这位晋国大夫。女子很是失落,离开了施氏,嫁给晋国大夫,还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这位晋国大夫去世,女子又被晋国人还给施氏。施氏在黄河边上迎接自己曾经的妻子,却把她的两个孩子沉入汩汩河流。女子很是愤怒,自嘲道:“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意思是说,自己不能保护自己的配偶,而离开了她;又不能抚养他人的孤儿,使得他们被杀害,这样怎么能有好结果呢?

这里的“字人之孤”意为抚养他人之遗孤,后又称“字孤”。比如《资治通鉴》记载三国东吴史事,说南阳王孙和将死之时,他的妃子张氏以“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随后自杀,但是妾何氏认为这种死法不太负责任,她说“若皆从死,谁当字孤!”于是便活下来,抚养孙浩以及其他后嗣,才有了后来东吴政权的继承人。

那么,表示生育、抚养的“字”是如何逐渐用来表示“文字”的呢?《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一开始就提示我们“字”的内涵。他自恃洞悉文字源流,通晓圣人造字的奥秘:“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在“文”的基础上,汉字的创造,正如人类生育后代一样,有了独体字简单而形象的字形,才有结合书写而孳生出来的更加丰富的“字”。

(摘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王明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