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志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8-02 17:12:59
文/唐华志
左宗棠,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波澜壮阔,名动天下,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建设西北,文治武功,彪炳历史。除了这些,他还是一位楹联大师,以联会友,联交名士,被誉为“联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佳作和楹联故事。
陶澍:慧眼识才 联姻结亲
道光十六年(1836年)秋,陶澍回乡省亲,路经醴陵。知县请当时渌江书院山长左宗棠在县公馆的馆舍大门撰写了一副楹联。上联为: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下联是: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印心石在”,是指陶澍曾得道光皇帝题匾“印心石屋”珍藏家中;“春殿语从容”活画出陶澍在金殿应答道光时从容自若的气度;“廿载家山”,陶澍出山做官已二十余年,家山指代家乡; “大江”语出谢朓《夜发新林至京邑赠送西府同僚》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八州”,指全中国。“翘首”,抬头而望,形容父老盼望殷切之情。
陶澍一见联,心中大喜,短短二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自己人生最得意的、最辉煌的事情。没想到在这小小县城,竟有如此人才,还能懂我。于是急召左宗棠,一番倾谈,陶澍对左宗棠的才干、见识大为称赞,认为左宗棠有王佐之材,前途不可限量,遂以总督身份折节下交,并替儿子向左宗棠的女儿求婚,结为儿女亲家。总督与布衣结亲一事,被传为士林佳话。
林则徐:一面恩师 一生榜样
1850年1月,林则徐从云贵总督任上告病还乡,途经长沙,经胡林翼引荐,在湘江坐船上会见左宗棠。去见林则徐时,左宗棠因为心情激动,一脚踏空,掉进水里。在江风习习的湘江之夜,神交已久但素不相识的两人,开怀畅饮,促膝恳谈。林则徐对这位三十八岁的布衣秀士,“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期许良厚。左宗棠对这位六十五岁的前辈名臣,视为“天人”,崇重逾常。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填补了他们年龄和身份悬殊的鸿沟,好似阔别多年的故人意外相逢。
两人秉烛而谈直至天明。分手时,林则徐将他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临终前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1850年11月,林则徐逝世,左宗棠作联悼念,联曰:“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上联意思是:追随您的人不一定都是君子,但离间诬陷您的人必定是小人,您忧国忧民,直道而行的风范永存。下联意为:国家倚重您为长城,民间视您为时雨,可是您却壮志未酬,因病而去(指1850年11月4日林则徐奉命,赴广西弹压拜上帝教,走到广东普宁因病去世)。挽联精准概括林则徐生平,高度评价林公的千秋功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曾国藩:亦师亦友 瑜亮情节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比左宗棠大一岁。他们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从前期的惺惺相惜到中期的龃龉隔阂,再到后来冰释前嫌。从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生可以看出,两人还是合作的地方比较多,没有太多的深仇大恨,曾国藩还多次举荐过左宗棠,算得上有恩于左。
至于两人如何产生嫌隙,有一件事不得不说。
曾国藩当年在湖南办团练,需要筹钱。他便号召乡绅捐款。当时湖南长沙的富家乡绅,比较有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贺长龄,一个是陶澍。贺长龄官至云贵总督、云南巡抚,陶澍官至两江总督。他们虽然都已经去世,但是影响力还在,曾国藩也是没有办法,才想让他们带个头。
贺长龄是曾国藩的儿女亲家,他不好意思去,便选择陶澍家,曾国藩把陶澍儿子陶桄请到军营,要陶桄拿三万两银子。陶桄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钱,只能交一万两。曾国藩觉得陶家家大业大,三万两不过是一年的收入而已。
左宗棠知道此事后大怒,因为陶澍是左宗棠的恩人,陶桄还是左宗棠的女婿,左宗棠直接去找曾国藩要人,说陶澍为官清廉,家产不丰。曾国藩还是不允。最后气得左宗棠直接让陶家拿着房产地契交给曾国藩。
有一联能似乎能佐证两人之间的不和传闻。曾国藩曾戏作上联:“季子何言高,隐不在野,仕不在朝,与吾意见常相左。”左宗棠则对曰:“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君经济究有何曾?”曾的上联巧妙嵌入“左季高”的名字,笑侃左当幕僚时郁郁不得志,而且和他意见经常相左。而左的下联也是绝妙无比,同样将“曾国藩”三字天衣无缝嵌入,并反讽曾在军事上的保守和被动。
1872年3月,曾国藩病逝于南京。左宗棠闻讯,撰联挽之。“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此联意为:为国谋划的忠诚,知人善任的英明,我是不如身为朝廷首辅您的;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像黄金一样坚固,我俩不辜负平生的交情。从此联可以看出,左宗棠对曾国藩还是尊崇感佩的。
胡林翼:同年同乡 生死知己
胡林翼与左宗棠均出生于1812年(胡林翼大3个多月),两家是世交(左父左观澜与胡父胡达源一同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胡左两人于1833年在京师初次相见。“一见定交,相得甚欢。每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论列得失原始要终,若预知海内将乱者,辄相与欷歔太息,引为深忧。(胡林翼语)”两人此后遂成“一生真知己。”
1844年,胡林翼因父丧丁忧回益阳,在老屋潜心读书,曾自撰“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联以明心志。左宗棠此时正在益阳安化陶澍家馆任教,胡林翼系陶澍女婿,两家相距不远,胡左二人多有往来,常携手畅谈,于“古今大政,以及古来圣贤、豪杰、大儒、名臣之用心行事,无所不谈,无所不合。”虽然左宗棠“刚而褊”,胡林翼“通且介”,但二人心意相通,纵言阔步,相与歌咢。左宗棠曾集陶渊明诗题联相赠:“乐是幽居,称心易足;愿兹俦列,好音时交。”
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因病英年早逝。左宗棠撰联敬挽。上联:论酒则弟胜兄,论才则兄胜弟,此言我敢承哉。召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生死暌违一知己。下联:世治正神为人,世乱正人为神,斯语公自云耳。功昭昭在国,心耿耿在民,古今应许此纯臣。“论酒则弟胜兄,论才则兄胜弟”,是胡对左言(胡以弟自称)。下联前两句出自胡林翼挽罗遵殿联。意思是世间太平,正神愿意转世为人,世间混乱,正人救世为神。“功昭昭在国,心耿耿在民”是指胡林翼功在国家,心系黎民。此联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左宗棠对胡林翼的高度赞许和惺惺相惜之谊,对胡作为其人生伯乐、知己、恩人的哀婉之情溢于言表。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彭业忠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