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3-08-01 13:27:54
文丨陈诗悠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有幸听了范诚老师的一个文学讲座。讲座中,谈到故乡历史题材的写作,他很大一部分讲到了楚勇和湘军,感觉他对此有很深厚的研究。那些湘军名将征战故事,他娓娓道来,鲜活生动,荡气回肠,听得在坐的我们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那时,才从《湖南文学》上读过他的《蓑衣渡的刀光剑影》,看到楚勇那些风起云涌的人物,豪气睿智的战事。我想,范诚本就是一个豪迈、赤诚之人,那些历史故事跟随他的情怀,变得更加熠熠闪耀,光芒万丈。
不久前,我又读到他新出版的《杨岳斌传》,该传更加展现了他的文学功力和对湘军文化的深情。
本书最大的美好,作者把人物放于历史大背景之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足智多谋,侠肝义胆、公道正派,临危受命、忠诚爱国的湘军将领形象。
杨岳斌这个湘西峒河的少年,出生于军人之家,从参加清军,到初次出征,再到征战岳州、武汉,人生的征程如湖中的波纹,徐徐向周围展开,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征战的不断,阅历的丰富,他的眼界一日不同于一日,胸怀也日渐宽广,骨子里又满是家国情怀,最后成长为一位清末名将重臣。
杨岳斌在军事上,骁勇善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有着湘西人的个性特征,那就是勇敢无畏,舍生忘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奋勇当先。
自从他加入湘军水师,带队出征以来,可以说每战必胜,所向无敌。他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多谋善断,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往往做到绝处逢生,转败为胜,因而深受曾国藩的器重和喜爱。湘军战胜太平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水师。因为通过水师肃清了江面、湖面,消灭了太平军的有生力量,阻断了太平军的后勤供应,给太平军沉重的打击。而杨岳斌是湘军水师中打胜仗最多、消灭敌人最多、火烧敌人战船最多、立下战功最大的将领。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不断升官加赏。胡林翼在咸丰五年(1855)奏折中这样评价杨岳斌:“载福(杨岳斌)每战必先,病不言劳,功不言赏,志识高出寻常,为水师将才最。”
最为出彩的是,杨岳斌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的人。中法战争爆发后,本已解职的杨岳斌面对当时中国外患日迫、国土沦丧的危局,是一个主张坚决抵抗的主战派将领。
杨岳斌忠肝义胆,勇赴国难。光绪十年(1884),杨岳斌已经63岁,烈士暮年,本是安度晚年的好时光。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朝廷的征召下,他毫不迟疑踏上征程。在乾州、长沙招募集结兵力,筹备粮响,赶赴台湾,进行抗法战争。这一点上,他与另一个湖南人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异曲同工,为国人敬仰。
杨岳斌带兵横渡台湾海峡也是充满狂风恶浪,惊心动魄的。
因为法国军舰对台湾海峡的严密封锁,任何船只无法正常横渡进入台湾西岸港口。1885年3月4日,杨岳斌带领卫队亲兵一百余名,及长子杨正仪等,均扮作渔人,雇佣“长胜”轮,由泉州秀涂口乘晚出发,夜渡前往台湾。
这是一艘小轮船,很难抗击大风浪。船行二百余里,将至午夜。可以说是茫茫大海,月黑风高。突然,海面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小小渔船在海面上颠簸、飘摇,随时都有翻覆的危险。一生见过无数风浪的杨岳斌一时也大惊失色,仰天长叹,“天亡我也”。又对着身旁的儿子杨正宜说,“我为国尽忠,你为子尽孝,就是死,也落得个两全其美,死而无憾!”
后来,风平浪静下来。杨岳斌说,“天不亡我,台湾就有救了”。
他们乘坐的轮船经过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再沿台湾东海岸北上,历时三天三夜,才到达台湾东海岸的埤南厅。可见征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不惧生死,不惧风浪,勇毅前行,是多么的英勇豪迈。
在杨岳斌未去台湾之前,台湾驻军有镇道不和,派系之争,各部之间,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杨岳斌作为湘军老将,德高望重,加上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公平处理各种事物,所以他一到台湾,就改变了这种局面。团结了海峡两岸的所有力量,一致对外,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迫使法国义和撤军,护卫了宝岛台湾。
杨岳斌还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官,不忍百姓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每每上奏治理方案。他的水师以“不扰民”为根本,始终以“军纪严明,秋毫不犯”而受到高度赞誉。当他卸任回籍后,不忘为家乡捐建义渡、修缮文庙。可谓满心仁慈,心系百姓。他一生清廉,秉承朴实家风,虽为清廷高官,生活却低调俭朴。“今日归来何所有?半船明月半帆风”,既是他空船返乡的写照,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表白。
此书的内容,设计得巧妙又细腻,历史大背景讲述得完整又精彩,可见作者的历史史证掌握得十分全面。从历史背景这条大主线出发,分出很多旁枝,来围绕主人公展开讲述,把主人公从正面、侧面、旁人、旁言中树立起饱满、立体的形象,把主人公杨岳斌的成长经历,人生起伏,展现得血肉丰满,淋漓尽致。
本书的语言,客观、写实、简炼、极具情节性,又引经据典。书中不时会引用一些经典语句,非常精辟。还会引用主人公在征战之中,即兴创作的诗歌。这些,都为传记增加深度和古典韵味,形象生动,又意味深长。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字字句句,如在听作者生动地讲述。故事迂回曲折,情节生动鲜活,语言铿锵有力,令人忽而欢腾,忽而哀叹,忽而平静,忽而又久久深陷。
在合上此书的那个晚上,屋外正好下起了大雨。漆黑中,雨打窗棂,窗帘浮动,雨声响彻耳际,我内心静到极致,但发出细碎声音,不由得念出陆游的那句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古时候,英雄将领报效祖国的气节。但于今时的我,也渴望铁马冰河入梦来,梦一场湘军熠熠生辉的征战场面,便真正沉醉于属于我们湖湘人的骄傲。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