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唐文君:一曲唱响永州情

  湖南文联   2023-08-01 13:23:40

文丨唐文君

我有上班和下班途中听歌的习惯,歌单里,古典、民族、摇滚……有各种风格,碰到好听而喜欢的歌,便循环播放。七月,永州人写的一首新歌《走,去永州》已经让我循环了大半月,打破了我的最长循环记录。

永州八景《恩院风荷》 汤玉军

《走,去永州》,由双牌人蒋建辉、刘兴国共同创作,在今年六月举行的永州市百万职工大合唱比赛中不胫而走,破壳而出,像一个精灵,飞进了六百万永州人的心里,飞出永州,飞向了大江南北。在永州,街头巷尾,男女老少,个个都能唱上几句,网络上,合唱、独唱,男声、女声,祁阳、道县,专业的、大众的……各种改编如雨后春笋,歌声配上永州锦绣的风光,便是风景大片,奉献了一场视听大餐。网上播放量迅速破亿,热度直追《早安,隆回》。

《古村印象上甘棠》 赵清茂

这首歌,我用三天,学会了哼唱。上班路上听,精神振奋,下班之后听,轻松惬意,真是百听不厌。有人说,永州是本书,这首火于盛夏的歌,让我听到了永州文化,听懂了永州故事,听出了永州情怀,听见了永州之美。第一次听到,我便惊觉,在碧绿清凉的潇湘山水之间,竟还藏着如此动听的歌。看来,永州不仅是本书,还是一首美妙的歌。

我不是音乐人,更不是乐理专家,不会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旋律和技巧。我要从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来分享我从《走,去永州》中听到的几点感受。

《走,去永州》唱出了永州文化。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开创了中国山水散文文体,《小石潭记》无人不知,他的五言绝句《江雪》早就编进了小学课本,在中国人人会背;舜帝南巡,崩于永州,娥皇二妃千里寻夫,泪洒九嶷,化为斑竹,凄美的爱情至今传颂;浯溪碑林,国宝《大唐中兴颂》,成为三绝;草圣怀素,蕉叶练字,笔走龙蛇;理学宗师周敦颐,月岩悟道,写下名篇《爱莲说》;性别文字千年女书、古代学府蘋洲书院、国宴名菜东安鸡、江永古村上甘棠,湘江源头、中华瑶都、千年银杏、青云古塔……这些永州独有的文化标签,都在歌词里呈现,听这首歌相当于上了一堂极简版的永州文化课。因此,这首歌迅速得到文化界的肯定。

《她在丛中“啸”》 李建民

《走,去永州》唱出了百姓味道。通俗,是这首歌能“勾人”的最大特质。歌词不是文绉绉的“官腔”措辞,没有隐晦难懂的句子,而是直白简单,是老百姓的家常话,是湘南人的惯用句式,从头到尾以永州的“州”字押韵,朗朗上口。上到文化专家,下到山野村夫,一看能懂,一听能记,一唱能理解,很快能熟练。歌曲的旋律简洁,层次简单,节奏明快,像平时走路哼歌,学会这首歌,不需要超高的技巧,不必专门的训练,便能轻松唱完。这种通俗,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立场”的体现,所以,必然受到群众的欢迎。

道县龙舟《百舸争流》 胡南丹

《走,去永州》唱出了家乡情怀。家乡情结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共同情怀,人文、风景、饮食会在每个人心里留下最深的印记。要体现这种印记,必须倾注真实的感情,因而,吟唱家乡的歌,往往家乡人写才能得其精神,家乡人唱,家乡人演,才能表达出独属于家乡人内心深处的“根”,才能获得普遍的共鸣。这首歌正是由生于永州长于永州的人创作,歌词既表达了永州人的共同地域感受,也有每个县市区的独特情感寄托物,一句“走,去永州”的呼喊,将对家乡的思念、喜爱、追随浓缩在“想要牵的手”“想要唱的酒”之中,真是令人遐思逸飞,心动变成冲动,个人的喜好变成集体的选择。所以,一定会勾起永州人的乡愁。很多常年奔波在外的网友表示,听歌之后想马上出发,回家乡看看。情感是相通的,我相信即使不是永州人,也能从歌里听出自己的故乡情来。

《走,去永州》唱出了美好愿景。歌曲用民谣风格的流行唱法,轻吟浅唱,拨弦弄琴,曲风轻快,字里行间给人闲适轻松惬意的感觉,就像落日时刻牵着爱人的手蹰蹰于湘江之畔,炎炎盛夏穿行于清风扑面的阳明山间,某个清晨于鸟鸣声中执卷读书于蘋岛之上,深秋季节席地于落满金色杏叶的桐子坳间……一种独属于湘南、只属于永州慢节奏生活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永州人的多年的奋斗,文化、生态、经济都上了大台阶,创作者想通过传唱把这种幸福分享给家乡人,分享给全世界,歌曲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符合了新征程的节奏。为了表达幸福,永州人嫌一个版本不够,于是就自发推出了各种改编版本。

《中国最美乡村—桐子坳》 陈朝辉

《走,去永州》像亲切的奶奶,像邻家大姐,像隔壁大哥,有一种久别重逢的熟悉、似曾相识的亲切、一直都在的温暖。《走,去永州》像吹过本土乐坛的一缕清风,很久没有这样接地气的本土作品了。《走,去永州》像一道浓郁的家乡菜,用专属于永州的韵脚,唱出了独特的永州味道。两位创作者难能可贵,期盼他们今后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美丽的风景最终需要亲身实地去感受。要是你没来过永州,希望也来听一听这首歌,到永州走一走,我会唱着这首歌陪你看尽永州最美的山水。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