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7-28 08:39:56
作者|谭谈
到大理快半个月了,心里总是想着一个地方。那是湘江边的古镇朱亭,那是古镇里的树。
动身来云南大理的前几天,友人邀约,要我到株洲渌口区去看看。正是流火的七月,我打点行装,准备往贵州、云南去寻觅清凉。而株洲,岂不与火炉长沙一样,炎热难耐?然而,友人的盛情难却,我还是与一群好友,在流火的七月,往流火的株洲去了。
天气炽热,而友情也炽热。一路上,大家笑声不断,非常愉快。走访过鲜果小镇,攀爬过一脚踏三县的山峰,接着,就来到了湘江边的古镇朱亭。
大家都在江边的一棵大香樟树前停住了脚步,听主人讲这棵树的历史,这棵树的故事……
这是一棵有一千八百年树龄的古树了。
凡古镇,古刹,古村,都是有故事的。就让我们从这棵古香樟前,朝古镇的历史深处走去吧!
朱亭,原名浦湾,因她紧旁湘江港湾,港内弯曲多滩涂,滩涂上长年生长着香蒲和芦苇,由此得名。到了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理学大家朱熹偕名儒张栻,来到了这里讲学,长达五个月。朱熹离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浦湾改名为朱亭。三国时期,这里是吴蜀必争之地。传说有一年,蜀国君主刘备,派名将张飞到这一方巡视。庞统投奔刘备时,因其貌不扬,被刘备发配到湘江边的耒阳县做县令。庞统对自己怀才不遇和主子刘备以貌取人的做法心里自然不悦,上任后,多日不上报信息,为此,刘备嘱张飞去考察。张飞行到此,见此处山林秀,江水清,江边还建有一座古刹一一祖师神殿,便下马去拜祖师神。并将马拴在神殿旁边的一棵香樟树上……从此,这棵樟树,被这一方的百姓呵护起来了。一年一年,香樟越发生机勃勃。你看,一千八百多年了,它仍然枝繁叶茂。干树粗到几人都难以合抱……
许多古镇、名城、大村,都有使他们引以为傲的宝物,被称之为镇村、镇城、镇馆之宝!而这棵古香樟,自然成了朱亭的镇镇之宝了。你看,大树四周,用青色石条规规整整垒砌成墙,将树围了起来。粗大的树干上,挂上了政府有关部门颁制的保护牌牌。
在我们这个国土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过往里,水路交通,曾主宰着人民的生活。人流物流,全靠水路。于是,城,傍水而兴,村,近水而旺。那些年月,朱亭是这一方山地的物质集散地。镇子前面,一溜地铺开六个码头。码头旁,河面上,摆满了北来南往的船只。从这里往北,就是湘潭、长沙,接着入洞庭、进长江,就可以驶向天南海北了……而往南,则可以到衡阳,入潇水,进入更深的山地!
朱亭,因水而辉煌了多少年啊!如今,时代的车轮,驶入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年代!过去称雄了多年的江边码头,却渐渐地清冷起来了,委屈地缩到一边去了。
智慧的古镇人,没有抱怨,而是不失时机地开创自己新的天地。人们不是常说,靠山吃山,近水吃水。以往,我们靠水而旺。以后,我们可不可以近山而兴呢?镇子四周,就是连绵不断的荒山啊!于是,从1964年起,那个还是人民公社的时代里,这里的公社和大队,都建起了自己的林场,社、队林场联手,开展了扎扎实实的开山造林。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打拼,方圆一百多里的人工林海,就出现在这一方山地上了……他们的这种成就,这种精神,震动了全国,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注目。1977年7月5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走进了他们的工人林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众多媒体纷纷于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和全世界39个国家组织代表团来这里观摩、参观、取经……国内30多个省、区、市219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这个古镇,又一次火了起来。当时,株洲县还没有改为渌口区。朱亭,属株洲县管。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从全国四面八方走进这个小镇参观。没处住啊!县里只好在朱亭盖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县第二招待所……现今,这个招待所,转身变为镇政府的办公地了。
社会发到今天,生态环境建设,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意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这里的树,无论是历史留下的,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栽种的,都成了一方地域的财富,成了这一方百姓的宝物啊!
随着社会物质的富有,人民生活的富裕,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更上一层楼了。旅游业火爆起来。乡村游、周边游,各种各样形式的旅游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古镇人又紧追时代的脚步,依靠自己优越的自然条件,厚重的历史,开掘自己独有的资源,将水运时代遗存的肖家码头、大码头、湾码头、官家码头、莫家码头、一苇亭码头等六处古码头(六个古码头,现全列为湖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住),以及正街、港街、桌子街、后街等四条传统古街,陆续着手修复整理,让古镇变得鲜活起来。古镇的人民,张开双臂,拥抱四面八方涌来的新时代的游人!
只可惜,那天的行程太紧,主人没有安排我们走进那百里人工林海,去观赏那郁郁葱葱的满山遍岭的林的海洋,树的天堂!
离开朱亭多日了。难忘古镇里的人,难忘古镇里的树!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