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7-24 17:31:19
凭借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坚实的农业基础,攸县近年来稳定推进产业结构改革,被评为湖南省经济十强县、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为更好地探索这一乡村振兴百强县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7月15日,喻竹湖南攸县实践队在“实训攸州”的带领下,奔赴酒埠江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融山水人文,丰旅游新路径
实践队的首站是酒埠江旅游核心景区——酒仙湖。初次踏入即被酒仙湖的“仙气”包裹住——两岸层峦叠嶂,林木葱茏,沟叉幽长。一如攸县籍作家陈丽雅曾作诗记录酒埠江悠远的意境:山笼远黛水生烟,晓岸渔家钓画船。如若青莲居士在,酒湖一醉误成仙。
风景优历来是酒仙湖的名片,经过多年拓展探索与整合利用,现在的酒仙湖景区充分联结秀丽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已经从过去的传统观光型景区,转变为具备游览欣赏、参与体验和文化感悟等多重价值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在景区的旅游路线设计中,攸女的浪漫爱情传说与双子塔的感人孝道故事被融入随着游船开动而不断更换的山水一程,游客游览的丰富度大大提升,深度也得以拓展。
实践队员登上双子塔远眺
“站在双子塔塔顶俯瞰整个广阔的酒仙湖景区,传说所蕴含的浪漫与情义都好似化进了蒸腾的夏日水汽,借着湖面风漫到人眼前。我可算知道为什么古人每次登高望远都忍不住赋诗感叹了。”队员王俊红说。
酒仙湖“自然+人文”的旅游发展模式,高度契合“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巩固优势叠加从而实现双生共赢的战略部署。
寻红色热土,传革命新精神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酒埠江国家地质博物馆和攸县苏区革命历史展厅。作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县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红色热土,涌现了谭震林、蔡会文等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而酒仙湖景区内的官田碉堡、红军兵工厂等诸多红色景点,理所当然地构成新时代我们追忆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源。
队长李芊芊拓展讲述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再定义
尽管红色文化展厅内部分展区正在修缮,实践队还是被攸县烈士的爱国情怀深深触动,队长兼华科大红色理论学讲团讲师李芊芊即兴为队员们讲述革命历史长河中的斗争精神,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延伸与拓展。
队员们随之纷纷发表感想,并结合当下语境,对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理解。
“攸县酒埠江红色精神展厅参观激发了我对爱国主义的深深敬意,展厅中的陈列品和故事让我深切感受到攸县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队员谢丹妮说,队长以斗争精神的新时代定义为主题进行讲解,让自己更加理解了斗争精神的内涵。新时代赋予斗争精神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在战争中的拼搏,更包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斗争。这种精神超越了个人的舒适与安稳,鼓舞着人们奋发向前,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爱国青年,自己有义务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会继续学习攸县人民的斗争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攸县苏区革命历史展厅的参观,在党员同志们最后重温入党誓词的铿锵誓言中结束。
以“葡”促乡,开振兴新篇章
下午,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湖南攸县实践队与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实训团队为代表的调研组走访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普安桥村的葡萄园种植基地,近距离观察、了解、体验现代农业技术加持下的葡萄种植和采摘。
调研葡萄种植大棚
秉持着“把调查研究写在攸州大地上”的实践理念,队员们还对话了酒埠江镇镇长贾立星、普安桥村党委书记汤林、产业发展带头人——攸县葡萄协会会长董红梅、返乡创业人员廖总等,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葡萄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近况,切实感受示范村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对外知名度吸引力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据村支书介绍,引进葡萄得益于20年前一位老支书同志对机遇的果断决策与把握。2003年前后,村里的种植大户们对引进何种经济作物一筹莫展,直到老支书从湘潭请了一位有葡萄经验的师傅来村里考察,发现当地环境十分适宜葡萄生长后,便常驻村内细化具体的培育流程,指导迁苗与施肥,细小的葡萄藤这才逐渐爬满普安桥村。
普安桥特色葡萄种植业近20年的发展,催生了三大葡萄合作社,吸纳村内50多位自由劳动力参与,其中留守妇女占比较大。“在乡里,不少农村妇女没太多事情做,而种植葡萄相对耕地来说不算太累,对全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较少。”村支书解释,可以说是妇女撑起了普安桥的葡萄架。
葡萄协会董会长同队员分享种植经历与经验
董红梅就是普安桥葡萄种植的典型女性代表。作为攸县葡萄种植示范户,董红梅在2011年主导组建了非盈利性社团组织——葡萄协会。在攸县县委、县政府、县科协等县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下,葡萄协会立足于攸县葡萄产业现状,及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为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搭建生产、流通、加工、销售服务平台,加强协会会员间的合作以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助推本地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在协会牵动下,谭家垅葡萄种植基地曾获评株洲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谭家垅葡萄专业合作社曾被中国供销总社评为“全国50佳合作社”,葡萄协会由此拿下“湖南省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甚至在2014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是地区造血的长远之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葡萄特色种植业的发展,使得普安桥村逐渐富裕兴旺,村民留村建设多了底气,人才返乡投资有了勇气。经济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敦促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良性循环的建立为广大村民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多方走访,华科大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生根发芽乃至茁壮成长的攸州力量。队员刘雨琪在参与活动后感慨:“一串小小的葡萄,竟然能生发出促进村民留乡、企业驻乡、人才返乡的不竭动力。葡萄协会的自发创立,更让我们看到群众自治的热情,正是这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村落,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共和国篇章。”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初步探索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的全域旅游、特色农业两大产业后,喻竹攸县实践队预计将后续的调研重点转向攸县产业结构改革的其他发力成果——高分子材料,为乡村振兴聚合华科大力量。
(刘雨琪 李芊芊)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