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常:探访书堂山

  湖南文联   2023-07-18 17:59:39

文丨罗永常

书堂山位于长沙城北25公里处的书堂镇,距铜官窑仅6公里,濒临湘江,高仅190米,却因唐代有“楷圣”之称的欧阳询生于斯长于斯而享誉千年。或许是这里的山水真有灵气,欧阳询祖上看中了这方风水宝地,从公元301年欧阳世族迁居书堂山,到欧阳询的爷爷欧阳頠建镇南将军府,再到欧阳询父子在此研墨习字,一扎根就是300余年。其间,从欧阳询的祖上欧阳生算起,连续8代都出了当朝博士,可见当时欧阳家族已是闻名全国的书香世家。

当我们跨进“书香门”,便感受到了这里墨韵飘香。这是一座高逾10米的木结构牌楼,上书“书香门”三个金色隶书大字。在书香门外还有三个门,分别为东门忠勇门,西门尚孝门,南门书卷门,讲述的都是儒家经典,蕴含的尽是文脉相承。穿过“书香门”,便进入到一条由麻石铺成的宽道,直通书堂山。麻石铺就的小街店铺林立,陶乐坊、书画院、银艺店还有各类艺术培训场所,充盈着一股书卷气。街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书香门前欧阳询手书的“开元通宝”铜塑,既隐喻着所写字体为欧体八分书,又把欧阳家族书香宅第的意蕴勾出了传神一笔。

当我们走到一半,一组欧阳询坐于石碑前忘情比划的雕塑出现在路旁。史传,一次,欧阳询去长安朝见隋文帝,途经洛阳,看见路旁有一古碑,原来是晋朝大书家索靖的真迹。他越看越舍不得离去,于是干脆铺下毡子,坐卧在碑前指画心摹,整整三日方才离去。看罢,周少剑老师颇有感触地说:“正是‘楷圣’这种好而学之的精神,才锻造出了他融汉隶、晋楷、六朝碑书于一体的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的‘欧体’。真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走到街道尽头,便是一座山。山不太高,190来米吧,但满目青翠,挺拔秀美,泉石相间,古蔓藤萝遍布,还点缀了不少的桃、李、梨花,间或还有樱花,万紫千红,芬芳一片。三座相邻的山峰逶迤在一起,宛如笔架,因此书堂山亦称笔架山。千余年来,这座清秀芬芳的山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延续书香的文化高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宋诗人刘克庄来此寻访,留下“涧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熟读壁间藏,痛扫毫端尘”的诗句。清代郑板桥留下了“麻潭长耸翠,石案永摊书。双枫今夹道,桧柏古连株。稻香泉水涌,洗笔有泉池。书堂称故址,太子号围圩”的诗,将书堂山八景收入他的诗囊。

我们随山环行,走不多远,便有一座巍峨的仿唐建筑——欧阳阁出现在眼前。阁分三层,第一层用来祭祀欧阳询,厅里矗立着欧阳询立像。他宽衣博带,头戴官帽,身材清瘦,面容端肃,左手握一卷书放于身前,目光炯炯,凝视远方。这分明是后人想象中的欧阳询。

站在欧阳询雕像前,便联想到我在永州绿天庵所见到的醉僧怀素挥笔狂扫的雕像,这两位同是唐代湖南籍的书法大师,其书法风格、人物性格、命运是如此不同,但他们两人不就是大唐王朝的风范吗?既有法度森严的内心又有热情奔放的形骸,他们两人加在一起不就是咱们湖南人的气质吗?

阁旁便是欧阳询纪念馆,欧阳询的一生在此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徐徐展开。他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出生于潭州临湘(今望城书堂山),祖上是西晋从冀州渤海(今河北南皮县一带)南渡至此的豪门望族,其祖父欧阳頠为南陈镇南将军,其父欧阳纥为广州刺史。欧阳纥因被南陈朝廷猜忌而遭征伐,战败被俘受诛,家口籍没,三个儿子死于乱军之中。当时欧阳询年仅12岁,被其父挚友尚书令江总救走逃过一劫,后遇天下大赦才得以活命。其坎坷身世没有让欧阳询沉沦,反而使他更加坚强执着,一如他那如枪如铁的书法。

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有亭翼然,见柱上有副对联:“笔洗千秋荆楚月,泉流一脉晋唐风。”甚得吾心。一看署名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法师,果然大手笔。亭下一洗笔泉,相传是当年欧阳询洗笔处。山不太高,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就爬到了山顶。有雾,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云雾里似弥漫翰墨书香。站在山顶,大风吹来,仿佛这是一股初唐的大风,让人神情恍惚,此时此刻身处何方?读书台不远处即是太子围圩(墓),这里是书堂山的最高处。因欧阳询曾任太子率更令,故他在贞观十五年(641年)以85岁高龄逝于长安后,“奉敕归葬于此”,其墓便有此名。我们最后来到欧阳询读书台,并在台上远眺,西面,只见湘江如玉带连襟而过,麻潭山相邻对坐,而远处的岳麓山、九峰山、黑麋峰、祥云山黛色如烟,相拥相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次,我们怀着景仰来书堂山,经受了一次大唐书风的洗礼,也沾染上了“楷圣”的文气,感受到了书堂山翰墨飘香的韵味,使我们的文化视野、书学品格,更上一层楼矣。

图片来源丨马蜂窝旅游网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