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湖南行动|库区移民,平安和谐新柘溪(二)大坝建在这儿,全镇人民作贡献

    2023-07-18 17:17:17

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王薇 见习记者 田心

一坝斩资江,高峡出平湖。1962年初,柘溪水电站建成,年发电量23.2亿度,是此前全省发电量总和的10倍,被誉为“湖南红宝石”。如果说柘溪水库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厚礼,那么柘溪水电站工程就是湖南水电发展的风向标,标志着湖南省大步走进工农业生产水力发电和航运时代,它承载了几代湖南人的梦想,包含着18万移民的奋斗与奉献。柘溪水库中柘溪镇域面积1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辖9个村(社区),总人口1.7万人,库区移民占67%。

“一个城市的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而人的文明体现在道德、精神层面。我们库区移民的文明表现在奉献、创业和团结三个方面。”益阳市安化县柘溪镇党委书记刘超群介绍,近年来,柘溪镇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机制,成立镇村两级志愿者队伍10支,吸纳在册志愿者近5000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完善9个村(社区)村(居)民代表工作室,推选近400名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1.7万名群众,志愿身影处处在,平凡善举常常有,主题活动月月新。

柘溪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卫生镇、益阳市平安创建示范乡镇、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柘溪水库移民们的持续坚守与顽强拼搏的结果。

奉献:“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当时,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很难出门,经济收入只能靠着几亩地,望天收。”

“为了国家建设,这些移民举家迁徙。”柘溪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夏庆芝带着记者穿过拓溪水电站坝下一条狭长的隧道,眼前是一条狭长的溪谷,绕过溪谷,小桥流水、白墙屋檐,炊烟袅袅人家处,三五村名坐在溪水上的风雨廊里聊天,好一幅恬静的山水田园画。道路与农田的交界处,是老党员、老支书邓旺兴家。这是一户普通的乡村人家——门前屋后,果树园、菜园、河塘,生机盎然。

作为柘溪水库最早移民之一,邓旺兴说起那时的生活,忍不住喃喃感慨:“太苦了,我们村最多的搬了13次家,我搬了7次,现在柘溪水电站机房就是我曾经的宅基地。”上世纪60年代,邓旺兴家迁至大溶村(大榕溪社区),“当时,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雨天很难出门,经济收入只能靠着几亩地,望天收。”几年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大榕溪社区开始实施道路硬化、河塘清淤、绿化亮化等综合环境整治,社区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焕然一新。

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容易、长效管护难。为此, 大溶溪社区在镇政府指导里建立志愿服务站,成立 8 支志愿服务队, 从“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和老劳模)人员中推选有威望、热心公益的 居民 出来参与 环境 治理。 邓旺兴第一个报名,成为乡风文明志愿队一员,并动员身边人全部参与进来, “现在 社区 环境这么好,哪家要是再乱倒乱排 (垃圾) ,我们都不答应。” 邓旺兴和社区老人们争相表态。

“家乡变美了,也带动了在外乡贤的建设热情,这几年都在出钱出力支持家乡建设。”大溶溪社区党支部书记谌晚菊 介绍, 社区通过屋场会、党员组长会议及村民代表评议等形式,评选出“好党员”“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10人,这些身边好人成为大家传颂和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双桥村,志愿者谢安辉常为人称道。闲暇时间,他为五保户、残障人士打扫卫生、买米买油,提供了诸多帮助。谢安辉所在的志愿者队伍共有100多人,在相互配合下,大家完成了走访慰问、台账登记管理等工作,给其他居民群众带来了关爱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 在不断拓展, 一头是热心群众,一头是不断精细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柘溪镇立足政府工作平台,邀请卫健局、应急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面向志愿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队伍服务水平。”刘超群介绍,镇本级和 9个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场所,专人负责机构管理,配备设施设备,志愿服务已经融入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生态保护、扶贫济困等多个领域,“全民争当志愿者,个个都是主力军”渐成社会风尚

创业:“故乡生活,美过所有”

“只要人勤快,在哪里都能致富。父辈们都说柘溪水电站的成功发电,对急需用电的三湘大地来说,如久旱逢甘霖。我希望我能成为村里的那片甘霖。”

5月的柘溪气候,很是火热,和天气一样火热的是柘溪镇广益社区内安化县益康生态农场,30多亩桑葚园正值采摘期,一串串黑紫色的桑葚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搞一点回去不咯,个大香甜,还不打农药,一篮子才50元。”身边的农户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得感谢我们李书记咧,自打这(桑葚园)建起来后,我经常在这整地、除草、浇水、施肥、剪枝……每天都有收入,离家近,也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桑果甜味儿十足,你看手指都被果汁染红了,哈哈。”农户发自内心又极赋感染力的介绍引得周围游客纷纷驻足。

园中采摘者人流如织,农家乐门口车水马龙、一桌难求。桑葚采摘园为周边游客体验农活采摘、亲近自然提供好去处,也带动果农增收、村民致富。“生意好,我们种植才有劲头。”广益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定球高兴地说。

2008年以前,李定球一直在外经商,一次回乡探亲,他看到村民们住的多是土木瓦房,与外界贫富差距极大,柘溪水库的建设,李定球所在的广益社区需整体搬迁,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他虽未经历修建水库的艰苦岁月,却见证柘溪这些年的重大变迁,当下便毅然返乡创业,“只要人勤快,在哪里都能致富。父辈们都说柘溪水电站的成功发电,对急需用电的三湘大地来说,如久旱逢甘霖。我希望我能成为村里的那片甘霖。”

李定球深知,返乡创业不是简单的头脑发热,必须深思熟虑,凭借多年在外经商的敏锐嗅觉,经过观察与探究,他将目光投在了白芨种植上,经过6年时间反复摸索,成功掌握紫花白芨人工种植技术。为带动村民一起种植白芨,李定球免费向村民提供种苗、有机肥和农药,并教授种植技术,承诺按行情保底回收。

2017年,安化益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李定球也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被乡亲们推选当上了村支书,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2019年,广益社区79户21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目前,合作社种植了9个品种的中药材共计1050余亩,户年收入均在4万元以上。

在镇政府指导下,李定球在广益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站,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把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制订志愿服务措施,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资料、免费为来服务站学习和咨询的人提供食宿、免 费上门技术指导、免费赠送试验品种,同时还带领志愿者服务站的会员指导周边村民科学种养。

如今,这片“甘霖”普洒故土,滋润每一位柘溪人心田。

柘溪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思路,在培育壮大“小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2022年,全镇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的有8个,其中2个村(社区)突破20万元,同比增长80%。

团结:“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当它们抱团在一起,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

“谢书记,帮我给老伴儿在谢医生那里取个药吧。”“谢书记,帮我带个身份证复印件吧。”每次去(安化)县里办事,对溪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明亮的手机都会响个不停。对溪社区老年人多,出行不便,谢明亮每次进城,汽车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进城时是代销的农产品,返程时是代购的生活用品。”

“他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是我们的定海神针。”一位居民笑着感慨,“谢书记每天走1万步很正常。他很少待在办公室,基本穿梭在田间地头。买了2部手机都不够用,电话经常被求助的村(居)民打到占线。”在谢明亮看来,志愿活动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村(社区)里矛盾少了、村(居)民交往多了、干群关系好了。志愿服务,培育淳朴乡风。我们与村(居)民心贴心,志愿服务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谢明亮说。在他的带领下,对溪社区在一年时间内发展出200余名志愿者,在镇政府指导下成立8支志愿服务队,教老人用手机、帮独居老人理发、给腿脚不便的老人取药送药……他们以走村入户拉家常的形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志愿服务队成立后,村(居)民们的幸福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谢明亮说。

今年74岁的居民王偶花,连续10年义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每两个月左右会剪一次。”王偶花说,自己以前是村妇女主任,做公益已成习惯,现在全家都在她的影响下积极行动起来,热心参与各种志愿活动。

“今天吃过早饭了吗?这是熬制的汤药,一次一包,一天三次。”谢了梅是对溪社区的低保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腿脚不便,自今年年初感染新冠病毒后,社区卫生室家庭医生谢长安已多次上门给她做检查、送药,如今病情已好转。

按照三级诊疗体系要求,谢长安每天都会对行动不便、患有基础病、家庭困难的居民上门巡诊。“每天随访大概在30余户,送药达40余人。”

居民通过微信群发布各类帮扶信息“订单”,义工队员根据自己专长和时间采取“接单”的形式开展点对点活动。居民谌明丽家厨房灯坏了,微信群发布“订单”消息,水电工王社良立马“接单”,免费处理好了。义工队队长谢金中介绍,刚开始党员义工队只有6人,经过宣传发动,参与的党员越来越多,目前已发展到25人,也有不少群众申请加入,截至目前,党员义工队已成功处理各类帮扶“订单”200多件。“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当它们抱团在一起,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

移民精神体现的是柘溪人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这些年来柘溪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不断延续和演化。就像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坝建在柘溪镇,全镇人民作贡献。”刘超群认为,这些是柘溪得以推行志愿服务机制的重要基础。

熟悉的柘溪,虽是难离的故土,但陌生的天地,已变成心之所安。大山深处,响起的是激情澎湃的奋斗者之歌。未来已来,18万库区移民人人皆是志愿者、齐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他们满怀憧憬,雄伟浩荡地奔向乡村振兴之路。

责编:王薇

一审:王薇

二审:任琼瑨

三审:何金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