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3-07-11 11:26:16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彭静 通讯员 刘贵雄 何新瑞 李宁
7月5日,新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廖敏华在县图书馆“偶遇”了班长小覃,她惊讶地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翻看的是纯文字版的名著《三国演义》。一旁的小覃妈妈直言“都是学校培养得好,孩子喜欢阅读,放假了也自觉阅读”。
近年来,新田县思源实验学校秉承“师生大格局,学校大发展”的理念,加强氛围营造、提优阅读场所、丰富活动载体,广泛播撒阅读“种子”,让“全员阅读”成为校园永恒的主题。学校收获了永州市书香校园等诸多荣誉称号,是新田县基础教育的一颗明珠,一面旗帜。
时时能读、处处可读、人人悦读的书香校园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树灵魂,让学生“爱读书”
书香,可以涤荡心中的尘埃;阅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姿态。
走进新田县思源实验学校,你会发现,在这里,每一面墙壁都展现了校园书香文化,连台阶都贴满了名言警句,每一个角落都是奋发向上的身影。在这里,绿树和红楼交相辉映,琅琅读书声萦绕身边。教室里、操场上、香樟树下,到处都能看到教师、学生埋头读书的场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诗书的人,思想自有深度。学校党总支书记何楚瑞就是这样一位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人。
2019年,在教育局工作已经二十多年的何楚瑞,毅然回到教育一线,担任新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我每年都要做几次同样的梦 :再次回到学校,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课,带孩子们读书。”何楚瑞道出“复出”初衷。
▲何楚瑞跟孩子们一起阅读
回归教育初心,何楚瑞面临着第一大难题——学校怎么管理?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成长环境?
思虑再三,何楚瑞瞄准目标——没有书香的学校不是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他致力于打造一所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庭全员参与的书香校园。在大小会议上,何楚瑞多次强调:“书香校园不是建设出来的,是一点一点积累,慢慢渗入学校里的每个角落!那样的书香校园,才是真香!”
这几年,在以何楚瑞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将阅读定位为发展主基调,把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书香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书香校园工作的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等工作细则,用整校推进的方式不落下任何一人。
学校鼓励师生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在“厚德、砺志、尚美、求真”的校训下,为实现“生有书生气,师有书卷气,校有书香气”的共同理想信念奋力拼搏。于是才有了我们入校时所见到的这一番阅读盛景。
抓关键,让学生“读好书”
方向既定,一系列细化的书香计划随之紧密推进,重点来看几个关键动作。
首先,以优质温馨的环境,埋下阅读的种子。
先把阅读平台建起来。学校图书馆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现有图书137369册,各类图书结构合理,更新及时。学校严格落实并完善借阅制度,每个班级不仅可以集体到图书室借阅书籍,每周还可以到图书室上一节阅读交流课。
再让阅读场地活起来。在“最美图书角”评比的激励机制下,各班自主设计、装饰阅读角、阅读柜。走出教室,走廊上还设置有楼层读书吧。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玩中读、下课读、放学读,在不知不觉中,阅读的种子开始萌芽生长。
▲阅读课堂
有老师欣喜道:“我们班的书悄然变多了。观察了几天发现,是孩子们自带好书来分享。”也有老师“抱怨”:“书都翻烂了,又要换新咯。”教室内外的阅读成果展示区,展示着读书心得、读书笔记、阅读手抄报、阅读绘画、书签等,细品之,皆是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其次,以融合创新的教师,点燃阅读的火苗。
“语文教学,做好阅读是关键。”但何楚瑞认为,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所有教师的事。当融合创新的教师,既指学科教学要融合阅读思维,亦指教师跨学科当阅读指导教师。
转变,从开展教师全员阅读开始。学校科研室主任陈兰芳介绍,每天阅读一小时,每月读一本人文著作,每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这是“硬指标”。最热闹的当属每周在图书馆开展的小组阅读和组内交流,那是一场场思想碰撞的欣喜。最近两周,余香老师分享书籍《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条理清晰地分享于永正老师对教育的思考。邓琪阅读书籍《一线带班》后,从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作品赏析、读后感四个方面分享了带班小妙招。“她们的分享拨动了我的心弦,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今,每周分享已然成为一份教师们的“阅读大餐”。
与教育名家对话,与文化名人同行,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慢慢地,一种新的课堂格局呈现。
数学教师会强调读题、读定理、读数学故事;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在情景剧中理解单词含义,读英语故事;音乐教师强调要读懂歌词、理解歌词;美术教师会带孩子们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并自由点评作品;体育教师会先讲解口号的含义,让学生们跑操时喊出力量……
从书本里走出,一批批老师成长起来,去年,该校就有3名教师获评永州市书香教师。在实践中沉淀,该校形成了教师人人会阅读,亦能指导阅读的新局面。英语教师李宁将自己学习的儒家文化实践运用到经典阅读课中,并将《弟子规》分章节编写成系列课程。今年3月份,她的《弟子规》节选阅读示范课,受到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一致好评。
重内涵,让学生“善读书”
教书育人,宗旨是立德树人。学校从课堂和活动着手,不断深化阅读教育品牌和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用好课堂这一载体。校长蒋海兰告诉记者,学校按新课程的要求开设了丰富的阅读指导课,有低年级段的读书方法指导课、中年级段的经典品读课、高年级段的交流评论课等。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创意频出,为课堂增效。虽方式不同,但目标趋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认真阅读的少年
学校青年教师廖敏华是永州市书香教师,她曾带着三年级孩子们在室外放风筝,感受乐趣,写出情节丰富、感情饱满的作文,被大家口口相传。如今,她设计的“阅读存折”又受到追捧。孩子们将每天的阅读时长存入“存折”,以阅读时长兑换小红旗、小奖章。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曾经不爱读书,甚至在阅读时间上“造假”的留守儿童小悦,渐渐捧起了书籍。
四年级语文教师陈琼曾让孩子们带着感受山脚下、半山腰、山顶的风景的任务爬本地宝塔山。在上《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课时,孩子们对文中风景的细腻描述有了切身感受,完成习作“写一处风景”时也下笔有神,孩子们直呼“这种感觉棒极了”!
用好活动这一载体。学校开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阅读活动,打造“读书月”“诵读周”阅读品牌类活动,并通过好书推荐、阅读分享交流座谈会、旧书跳蚤市场等活动将阅读引向深入。同时,学校每期评选校园“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构建阅读的大格局,让师生在一次次交流中汲取智慧,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此外,一年级的讲故事比赛、二年级的汉字听写大赛、三年级的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四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五六年级的课内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诸多活动,贯穿学校5000多名学子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亦沉淀为学校的阅读传统。
▲学生在图书室读书
“看着学生们在阅读中成长、进步,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何楚瑞说,在“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2022年湖南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成果展中,学校参赛作品《百善孝为先 争做好少年》从全省近万个视频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省十佳演讲视频,这也是永州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初登省级舞台便获奖,学生李惠芷领到获奖证书后激动不已。
近几年,师生们参加各项比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逐步成为常态。这些都是何楚瑞主张的“阅读教育不疾不徐,做到极致”的生动呈现。家长们情不自禁地感叹:“看到读书的孩子,让我在琐碎生活中,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希望。”
时光不逝,阅读不止。我们相信,伴着四溢的书香,载着奋进的梦想,这所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学校,将一路凯歌前行,前程坦荡,其道大光。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