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不息的孟姜女传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7-06 11:22:53

龙泽巨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历史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

小时候夏夜在屋外的天井上乘凉,母亲多次给我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从我家沿着澧水东行10多公里到达津市市,渡过澧水前行10多公里就到了嘉山。秦始皇当政的时候,嘉山脚下住着一个姓孟的大户人家,孟员外有个女儿叫孟姜,年方18岁。

夏季的一天,她在丫鬟的陪伴下来到后花园的荷花池游泳洗澡。池塘的四周耸立着高高的杨树和柳树,遮住了射向池塘的火辣辣的阳光。她和丫鬟光着美丽的胴体在池塘里游泳嬉戏,突然,她发现高高的树上飘下了几片碧绿的叶子,抬头一望,惊呆了:一个青年男子趴在树弯里正在痴痴地凝视着她们。她们急忙穿好衣服去找那男人算账。那男人长得英俊潇洒,自述叫范喜郎,年方19岁,是附近北村人,因为逃避官府抓民工修长城,急急忙忙地躲了进来。

孟姜女听了就要嫁给他,因为这里的风俗是“小儿脱衣见爹娘,长大脱衣见丈夫”。范喜郎高兴地答应了,姜员外也点头了。第二天就办了喜事,但新婚不久范喜郎还是给官府作为修长城的民工抓去了。离别时小夫妻哭得死去活来,范喜郎发誓三年之后回家团聚。范喜郎走后,孟姜女每天爬上嘉山顶上最高的一块石头上,北望丈夫。但孟家屋檐下的燕子做了三次窝,门前的桃树开了三次花,望夫石上踩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丈夫还是没有回来。一天晚上,她在梦中得到土地神的点拨,决定背着给丈夫做的寒衣,到千里之外的长城修筑工地寻找丈夫。她翻过了千座山,趟过了万条水,终于在两年之后来到了长城脚下。

长城已修好,丈夫已亡故。她放声大哭,长城轰然倒塌25公里长。她朝山坡上一看,到处都堆着民工的白骨。她决定把丈夫的尸骨背回去。她无法辨认丈夫的尸骨,便咬破自己的手指,让指血滴在尸骨上,边滴边说:“若是我丈夫范喜郎,血入骨髓;如不是我丈夫,血顺骨流。”忽然,一滴血落在一具白骨上,一直浸润到骨里面,她扑到这具尸骨上号啕大哭。哭累了,她用包袱包了丈夫的尸骨,摇摇晃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沿路乞讨走了半年,走到今陕西省宜君县地方,口渴找不到水,她大哭,突然地泉涌出,给她解了渴(这地方今天叫哭泉乡)。但走到今陕西省铜州市地方,她就因劳累倒在了路上,再也没有爬起来。当地有识之士为他们夫妇立祠建碑,供人祭祀。

听完这个传说,我既感到悲惨,又感到恐惧,常常在梦中见到范喜郎的白骨。

到中共澧县委员会工作后,我专程去嘉山凭吊了孟姜女的遗迹。但看了感慨万分,思绪不断。这个传说并不一定真实,据文史专家应国斌考证,类似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传,并记载在《孟子》《左传》等书中,说的是齐国孟姜女哭倒齐国都城城墙的故事。但到后来,这个传说演变成了秦代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而且越传越远越传越久,成了久传不衰、生生不息的重要民间传说。

我想,这个传说之所以久传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善良、耐苦、刚烈,动天地,泣鬼神,震撼着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明代工部尚书、孟姜女的老乡李如圭组织修建了嘉山孟姜女祠,并吟诗曰:

烈女何年失所天?

哀号矢死未亡前。

声声彻骨城倾堵,

点点伤心地涌泉。

黄壤无情迷蝶梦,

青山有意怨啼鹃。

杞梁久已同枯草,

尚托清风入汗编。

我进一步想,这个传说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恐怕在于范喜郎的悲惨命运以及由此带来的孟姜女的悲惨命运。即使秦始皇领导所筑万里长城是国防工程,但也要视国力民力能否承受而定,量力而行。像他那样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建造那么浩大的国防工程,弄得民不聊生,尸横遍野,人民切齿痛恨,最后内乱四起,陈胜、吴广举起义旗,四面八方风起云涌,导致秦朝二世而亡。这正如李如圭所言:“使始皇果有公天下之心,议兴此役,俾近者输其役,远者输其财,先其所急,后其所缓,次第修举,无急遽之心,则民不知劳,财不致费,何尤之有?唯其惑于‘亡秦在胡’之心出于私,是以逞威肆暴,不恤民命,驱数千里之氓以供其役,欲速尽美,作子孙千万世之计,曾不识‘天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怨如此,国岂能久存也哉!”

这个教训,值得当今为政者牢记在心。兴修公益性工程,一要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急需;二要量力而行,国力和民力所能承受。后来有个伟大的帝王 ,对于如何抵御外敌之法与秦始皇有着不同的主张和做法。这就是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康熙皇帝。1691年5月,古北口的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修缮他管理的那一段长城 ,康熙竟然不同意,他的上谕写道:“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可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 ,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帝实在比秦始皇更明白抵御外敌的根本之法。

我又想:对于一些能够为许多老百姓解决重大生产生活问题并且能够不断产生经济回报的重大工程,还是应该勒紧裤带修建。位于津市市之西的临澧县也就是我的家乡,在20世纪70年代举全县之力修建了青山水轮泵工程,使10多个丘陵乡镇解决了几千年来缺水的问题,保证了农业年年丰收;邻近的澧县,也是我后来工作过的地方,与此同时举全县之力修建了太青水库、山门水库及太青山门干渠,修建了引来湖北省洈水水库的干渠工程,使20多个丘陵地区的乡镇农业年年丰收。两县在修建上述工程的时候都是怨声载道 ,但几年后就开始年年收获回报,老百姓至今都交口传颂当年的领导人的眼力、胆识和魄力。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传颂了2000多年,仍将继续流传下去。我以为。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