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究

  科教新报   2023-07-05 16:44:37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铁光

摘要: 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落实“三教”改革,贯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难以适应产业链人才需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课程思政为教育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教学需求,以技能大赛为实训抓手,以技能考证为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赛证+思政融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岗课赛证;思政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1]

一、“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赛”“证”真正起源比较早,但前期都是进行单一研究与实践,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地方与职业院校就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在九十年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创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是指,毕业生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到了2000年后,国家推行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让老师熟悉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并将职业院校教师下企实践纳入国培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职业学校应当会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实习。2018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职业院校学生必须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并且要求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掌握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继续深化“三教”改革,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国务院已把“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作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推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提升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构建“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以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业务链、质量链、创新链等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为依托,以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标准为依据,“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课程体系探索路径与方法如图所示,具体做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把“岗”融入“课”、把“赛”融入“教”、把“证”融入“考”,把“思政”融入“学”,以产业链岗位需求“知识能力素质”为主导,最终实现“岗课赛证+思政融通”,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一)岗课融通

把“岗”融入“课”,即把产业链上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融入教育教学中,把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结合生产性实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工作岗位要求深度融合。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要搭建好“岗课”融通平台,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合理规划课时比例,建立实训教学体系,实现“岗课融通,产教融合”。

1.校企深度合作。 “课岗融通”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向学校开放校外实习基地,为老师提供企业实践与专业技能提升的条件,为学生主动提供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岗位,同时企业能工巧匠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让学校利用企业资源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实现“双主体”育人,提升专业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面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攻关,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升级改造,承担科研课题、项目推广等,还要允许教师担任企业兼职工作,让企业感受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2.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担基地责任与义务,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实训,假期也可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实习,同时也培养企业员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员工技能。因智能制造业飞速发展,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两个基地需要不断更新与淘汰设备,保持设施设备优良,具有最新生产力,基地还要拥有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优秀的师资队伍;实训与培训使用的教材要求案例典型、有用实效、内容合理、结构科学;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自己稳定的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师生实践与实训,两个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互相补充,助推“岗课”融合。

3.合理规划课时比例。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要相得益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也要安排恰当,为确保实习实训时间充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专业兴趣小组或专业技能社团,弥补实训课时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让他们在后续的实训中能起到引领与指导其他学生学习的效果。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识岗”“熟岗”“练岗”“顶岗”四个阶段实习,形成“四岗递进”人才培养长沙模式。“识岗”阶段:学生刚入校不久,为提高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感情,由专业群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了解岗位能力要求、企业文化与制度。“练岗”阶段:学生已经开设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开始向往探究技能世界,专业群可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学期安排3—4周校内外工学交替,让学生熟悉多个工种技能操作,为下一阶段实训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练岗”阶段: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工种,在第5学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争取更多时间进行校外实践,让学生了解真正生产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顶岗”阶段:明确每个学生在企业实习任务与要求,安排好“双导师”,在行业指导委员会与家委会的配合下开展顶岗实习,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不定期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价与考核,家委会每月安排一次进企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与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热爱本职业的思想工作。在毕业前,企业将组织行业指导委员会(第三方机构)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考核合格后办理正式入职手续。

(二)课赛融合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专业兴趣与技能水平,要把富有趣味的技能比赛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把技能竞赛流程融入到实习实训,将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作为学习标兵,弘扬立德崇高,精技惟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助推专业快速发展。

1.把大赛内容融入课程内容。 将大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先由核心课程再到基础课程拓宽,先从重点专业再到一般专业推广。学校可邀请高校专家、大赛评委、企业大师来校指明竞赛方向与指导竞赛流程,分析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转化竞赛成果,使学生具有技能竞赛核心能力。

2.把大赛项目融入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金牌教练的引领作用,辐射全部专业教师,大力发展名师、大师工作室和双师型教学团队,整合大赛数字资源开发理论题库和竞赛样题,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后段的竞赛过程中,并逐步完善与升级。

3.把大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评价。 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不断的改革创新,技能竞赛评价体系增加了学生自我检测部分,学校每年还要聘请高校与企业的专家给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竞赛规程与评价标准的变化,这样教师才能紧跟竞赛的脚步,及时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评价中。

(三)课证融合

职业资格证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近几年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学校要把具有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学校,将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中,并把技能等级考核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课证融通”。

1.把职业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 专业群在修订教学标准时,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认定充分融合,要结合市场形势认真遴选职业证书,将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或(1+X)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确保在毕业前取得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

2.把职业证书考核项目融入实训。 专业群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在考证前安排必要的强化训练,要将职业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同时也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3.把职业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评价。 专业群要将技能考证要求融入实训评价,将考证评分标准与实训评分标准相结合,将考证规范操作纳入职业素养,严肃考风考纪,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在评价过程中,首先学生要学会“自评”,自己能正确检测作品质量,同时也可以“互评”或“师评”来校验自己检测结果,逐步提升学生自检能力。

(四)思政融学

思政教育是落实人才质量的根本,思政要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思政融学首先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融入教案、最后才能融入教学。

1.把思政点融入人培方案

学校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来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校企双方共建的教学团队,根据岗位所需的素养和技能,共同商讨确定人才培养中所需要开设的课程、课程标准及其思政点。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撰写岗位说明书,包括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根据岗位说明书,专业教学团队负责编写“以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的思政点,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

2 .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案

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案,首先通过集体备课讨论、谈个人的理解与想法等,剖析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明确教案思政设计思路;其次让“课程思政”与“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在教案撰写过程中,从实践中提炼更多立德树人的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融入教案;最后通过学校组织实施培训、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精品课程申报及建设等系列教研活动,推动思政教育落实在日常备课中。

3 .把思政案例融入教学

如何把思政案例融入教学,要像盐一样溶于水,要使学生喝的水不会感觉太咸,也不会感觉淡淡无味。如:在讲数控机床系统时,讲述了国外法兰科与西门子系统的特点,还要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国产华中数控与广州数控系统的优点,强调现在国产系统性能已非常稳定,价格非常优惠,企业应用广泛。课程最后,还要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国产数控系统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相信同学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岗课赛证+思政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课程目标: 坚持以技术性、工作化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以思政教育为中心,将“岗课赛证”融合成类型化、系统化、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示意图如下),培养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上岗即熟岗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融合策略: 坚持“四岗递进”,在识岗、熟岗、练岗、顶岗中融合企业管理制度、劳动精神、企业文化、工匠素养、职业资格标准、公共文化基础、技能大赛、实习实训等要求。坚持“两课并重”,在公共课与专业课中融合生产工艺、竞赛项目、职业鉴定内容。坚持“三赛同练”,在专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中融合竞技训练与生产标准、教学标准、竞赛标准、考证标准。坚持“思政为先”,在“岗课赛证”中融合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教学管理、竞赛管理、考证管理,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国育才。

(三)理论模型: (见下图)

四、“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育人效果

(一)助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职教普化”的现象严重,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上“重知识轻技能、重技能轻素养”。我们亟待深入贯彻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发展理念,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岗定课使课程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课证融合使课程内容以职业要求定位,证赛互补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课赛互促使学习兴趣和效果得以提升,思政融通使学生职业道德与操守更高尚;提出要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实施建议,进而融“岗”“赛”“证”“思政”元素于“课”,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岗位技能标准、技能大赛标准、技能认证标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湖南“三高四新”与“强省会”战略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5 ]

“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直接阐明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做中学+思政”综合育人方式,体现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是传承技能改造世界的教育类型,更有别于普通教育传授认识世界的学问培养学术型人才,从而得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并在职教新法上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政校企行协同机制,校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路径,及时更新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素质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把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技能大赛和职业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综合育人方式适应市场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能力、科技创新、职业道德的耦合匹配,精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技术技能为纽带连接产业与就业,具有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就业格局与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需求造成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缺陷的弊端,“十四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增强适应性”的要求,着重解决学用脱节和技能滞后的问题,其核心是要求人岗技德匹配,强调学用一致性和实效性,要求职业教育要由普通教育的“学问思行”知识育人方式向技能教育的“学练赛考”的“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综合育人转变。

(三)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

“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综合育人通过系统的技能开发,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业务链、质量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把真实的工作领域任务转化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任务,把富有趣味的技能竞赛融入案例教学和情境训练,把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证书能力标准融入学习评价,把“事实”和“符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真实工作情境的能力建设,把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向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转变,开启课程教学质量变革,推动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的社会期待转为“大有作为”的具体实践。

“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就是瞄准技术变革、产业优化升级和产品质量为先的方向,服务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五育并举,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驱动。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在高端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2022B162)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2]孙丽莎阎军. 立德树人视域下理工院校课程思政创新研究与实践[J]. 人文之友, 2020, 000(024):205-206.

[3]李铁光. 双元育人,三级管理,四岗递进,促实习质量提升[J]. 湖南教育:D版, 2019(5):2.

[4]徐新玉, 王树立. 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15):5.

[5]程宇.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17):1.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