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又现”魏了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25 15:13:11

唐星火

无独有偶。继去年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以魏了翁为题材的试题以后,今年高考语文卷中,魏了翁为题材的试题又赫然在目。从一位老师那里得到这套新课标试卷时,顿时有一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感觉。

去年,笔者以《人情苦向南山觅----魏了翁诗词成为高考语文试题有感》为题,写了一篇短文,刊载于湖南日报,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是真如乍暖还寒时候见到第一片嫩叶一般。今年看到这道试题后,惊喜之余,带给我更多的却是细细的琢磨和深深的思忖。作为一个魏了翁爱好者,多么希望魏了翁这位在靖州谪居时间长达六年之久的文化先贤,能够重新回到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视野,正明其湖湘文化重要阐发者的身份,回归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呀!然而让人感觉无语的是,魏了翁这位南宋名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长期以来,在湖湘文化发展史上没有其应有的一席之地。2015年,湖南一些知名专家组织的“湖湘文化十杰”评选活动,魏了翁这位为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先哲,却连36人的候选人名单都没有进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当然,我们没有理由质疑评选机制,但相当多的评委对魏了翁不甚了解是肯定的,除张京华教授等少数几位学者在研究魏了翁和鹤山书院以外,湖南鹤山学的研究学者寥寥无几。魏了翁没有走进评委视野的原因无外乎:魏了翁不是湖南人氏,既然是湖湘文化十杰,身为四川人的他被自然摈弃。虽然谪居靖州多年,但当时靖州系南蛮腹地,且南宋时隶属荆湖北路,自当不在此列。魏了翁名气和影响力不大,无法成为举足轻重的十杰人物,凡此种种。笔者在思忖,历经八百年的岁月沧桑之后,历史究竟为魏了翁的凸显布撒了多少重重叠叠的迷雾?

看到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那一刻,我在琢磨,出题人是与魏了翁杠上了吗?要不就是给考生们布下迷魂阵,去年刚刚考过,今年应该不会考了吧。但偏偏又出现了以魏了翁为题材的试题,一部分考生肯定后悔了,悔不该以己之心度出题人之腹啊。由此可见,魏了翁是每届考生都不可忽视和遗漏的知识点。

2023年高考语文涉及魏了翁题材的试题有两道,共计为9分。特别是16题,题为: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按照林希逸的诗《答友人论学》为主题,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无论今年与去年的试题孰易孰难,但笔者都认为,今年的试题思想性更深邃,学术性更具象,知识性更广博。从试题本身来讲,不仅凝聚了南宋后期两位理学大家的思想精华,更体现学术上的传承和互动,知识点也十分精彩,予人以智慧和启迪。考生的理解一定各有千秋,但其中所蕴含魏了翁对学术思想追求之原则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思想认知、社科学术、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重要标准。魏了翁根柢儒学源头,“取六经,《语》、《孟》,字字读过,胸次愈觉开豁”。由于魏了翁游学蜀中,受周敦颐濂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交替影响,很早就打下了坚实的道学根基。虽然当时党禁尚严,但他毫不避忌,传其学,用其学。稍长,蜀中之学未能满足其追求和向往,入仕后借助在京的便利条件,广泛接触求教于朱子门人弟子,受闽学的影响和熏染,进一步打开了其通向“义理之学”的大门。宝庆二年,被贬谪靖州居住以后,他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讨和梳理古今儒家经典注疏。他精注九经,钻研自得,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靖州谪居的六年,魏了翁学术思想得到极大升华,是奠定其成为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他将理义本心作为治学修身的根本,不愿人云亦云,主张“一一从圣人来看”,如若“不到地头亲身涉猎一过,终是见不得真”,对待各类观点和学说,总要自己于社会实践亲自历练一番才能判断其是非曲直。他反对“只须祖述朱文公诸书”,“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其学术思想愈来愈贴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古意,正是这种不屑拾人牙慧,而是从事物的本源出发,认真探究事物的规律,得出自己的治学心得的学术态度,才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理学集大成者。

魏了翁的学术思想、文化价值及历史地位显然是被严重低估了,特别是其在湖湘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被我们无意忽视。作为一贯倡导“实事求是”的湖南,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魏了翁先后于嘉定七年和嘉定九年接连两次向朝廷奏请,最早上疏陈情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赐爵定谥。现在学术界公认周敦颐是理学源头,湖湘文化发展的又一时代性开创性人物,那么魏了翁是推崇元公第一人。如果没有魏了翁,那么元公、明公、纯公、正公的名字不知何时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况且,魏了翁谪居靖州期间,创办鹤山书院结庐授业、聚书求友、切磋教益,探究义理之学,渠阳一时成为理学传播的重要发源地。《宋史·魏了翁传》称道:“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乃著书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魏了翁在靖州讲学兴教,掀起了两宋时期湖湘学派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高潮。可以笃定,魏了翁是两宋理学和湖湘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关键性人物。似乎为了使魏了翁重回社科研究视域,正明湖湘文脉身份,回归历史应有地位,高考语文用连续两年以魏了翁为题材的试题,向莘莘学子和世人一再昭示,一直被文化先贤阴影遮挡的魏了翁不日一定会走向前台,成为灿烂天空下一颗万众瞩目的耀眼星辰。

既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照“我还”的日子想必不会太远了吧。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