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15 21:21:54
新湖南客户端6月15日讯(通讯员 文娜)为构建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机制,6月15日上午,芙蓉区学前教育科学学习小组在芙蓉区教育局朝阳幼儿园开展了以“几何类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芙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教研员谭湘府、芙蓉区教育局朝阳幼儿园园长卢璨、芙蓉区教育局东岸锦城幼儿园园长杨亮、朝阳小学副校长夏夜、朝阳小学教研主任范平、芙蓉区学前教育学习小组核心成员、芙蓉区朝阳小学教师代表、区属公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60余人参加本次教研活动。
教研伊始,教研主持人刘芬老师带大家回顾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关于“几何图形”的内容和发展目标,并带大家了解了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图形的要求。接着刘芬老师带领老师们一起梳理了不同年龄阶段几何图形的核心经验要点,通过理论回顾,参研人员对几何图形的核心经验有了全面的了解。
为了让参研老师更直观地感受幼儿园和小学关于几何图形的侧重点,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针对几何图形这一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现场,大家观摩了芙蓉区教育局东岸锦城幼儿园刘利娟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铺地砖》以及朝阳小学唐霞老师组织的一年级数学课《七巧板》,课例展示后,两位执教老师对活动进行了说课反思。
在研讨交流环节,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共同交流,针对“在《铺地砖》的活动中,幼儿体现的核心经验现有的水平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里?”“幼儿园教师运用了什么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感知并获取这些核心经验?效果如何?如何优化?”“幼儿园和小学在图形类教学活动中关注的重点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三个问题进行了研讨,三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将本组的研讨情况与大家分享。
随后,教研主持刘芬老师对此次谈论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几何图形的核心经验要点包括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组合),或分割成其他图形(分解);图形变化包括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等。幼儿园和小学的数学教学,在学习形式、学习过程活动来源和教学内容上都有所不同。
接着,朝阳小学数学老师郭花老师从小学数学新课标入手,跟老师们分享了小学阶段孩子数学学习的发展阶段和顺序,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谭湘府教研员对本次数学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引领,他肯定了本次教研,一是肯定了教研参与度,教研主持人、执教人、参研人员的参与程度高;二是肯定了教研主题,教研的主题对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非常有启发性,三是肯定教研形式,今天的研讨形式不一样,小学和幼儿园老师共同研讨更能凸显幼小衔接。同时谭老师也希望老师们可以继续深挖数学领域几何图形的核心经验。
卢璨园长最后作了教研总结,她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同课异构,能让老师们直观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设计活动的思维不同,同时提出幼儿园老师要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情境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注重孩子数学习惯、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
共话衔接,双向联动。本次教研活动带来了幼小教育理念的碰撞,也是幼小衔接实践的互研共进,加深了幼儿园和小学的相互了解,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桥梁。
责编:王宇蓝
一审:王宇蓝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