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河畔,小村建了座艺术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14 09:30:56

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坐落在兰溪河北岸的“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蒙志军 龚柏威 王为薇

【一线见闻】

初夏时节,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北岸新村,田园阡陌,屋舍俨然。

青山滴翠。一座造型简洁、色调素雅的现代建筑,掩映其间。

这里,就是“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它的主人,是益阳籍著名山水画家赵溅球。

反哺乡村

阳光,洒在波光潋滟的兰溪河上。

沿着清嘉庆年间修建的枫林古桥,一路向北,行数百米,便到了“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白色的建筑线条简洁硬朗,像一个端坐的巨人,用温柔的目光,凝视着身处的水乡小村。

这是一座集收藏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的艺术馆。进入一楼展厅,扑入眼中的尽是巨幅之作。最显眼位置,一幅《芦花如雪》,足足有普通人家半面墙之巨,画面热烈奔放,生机勃勃。

“洞庭湖哺育了我和我的艺术生命。我作品的主角,很多都是洞庭湖。”今年68岁的赵溅球,刚刚从洞庭湖写生归来。

赵溅球对家乡的山水,有种无法言说的情愫。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最自然生动的美,是有温度的存在。

即使你不懂艺术,也能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一种炽烈深沉的乡愁。一楼展厅共有赵溅球的52幅作品,都是湖湘元素,或洞庭波涌,或雪峰逶迤,或气势雄浑,或柔美飘逸……

“我在岳麓书院写生时,得知书院曾七毁七建,仍弦歌不绝。这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写照。我深受震撼,于是创作了作品《麓山圣域》。”赵溅球说,“艺术反映精神,精神滋养艺术。我就想着在家乡建一座艺术馆,搭一个平台,让更多农民特别是孩子,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更传承精神。”

随着艺术馆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赵溅球经常还会客串讲解员,质朴生动的讲解,让人流连忘返。

艺术馆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共6层。赵溅球曾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个展,其中的85幅作品,收藏在二楼展厅。

他还打算将目前空置的另外4层利用起来,做艺术培训、艺术沙龙,或展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用高雅艺术反哺乡村建设,让乡村更加包容、开放。”

双向奔赴

兰溪镇,因境内资江支流兰溪河而得名,宋代成市,明代建镇,水运发达,是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沿着古镇漫步,水乡悠远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街上,人来人往;街两旁,糟酒的、炸油粑粑的、煮白粒丸的,一字排开。青瓦飞檐处,藏着一家家画院、民宿。

街上的百姓,几乎都认识赵溅球,会亲切地称其为“赵老师”。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这个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的大画家,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们兰溪人。”

艺术馆的落户,带来了高端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双向奔赴。

兰溪镇党委书记邓凯兵介绍,艺术馆从构想到落成,前后经历了10年。2018年,艺术馆正式立项后,兰溪镇依托这一项目,大力推动乡村道路、龙舟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实施水乡古镇仿古建设、兰溪河十里画廊等工程,努力提升小镇的气质和颜值。

兰溪还持续打造“桨声灯影里的兰溪”,推动“双桡龙舟”“兰溪山歌”申报国家非遗和枫林古桥申报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策划了“舌尖上的兰溪”“水乡古镇山歌节”等特色节庆活动。

古镇越来越有“文艺”范儿。去年6月,在赵溅球的组织下,全国130多位艺术家齐聚兰溪,创作出一幅幅体现兰溪古镇丰富人文景观和独特民俗风情的艺术作品。今年2月,“彩墨洞庭·美丽兰溪”美术作品展览在艺术馆举办,自带流量的画家们,通过388幅美术作品,把兰溪的美推介到更远的地方。

“化学反应”

几天前,兰溪镇做了个摸底调查,龙舟竞渡活动马上就要开始,沿河几个村的饭店、民宿,家家都已订满。

一个开民宿的郭姓青年老板告诉记者,他和女朋友都爱画画,在大理、丽江都停留过。去年初,听说艺术馆要落户兰溪后,就决定来这里开客栈。他认定这里“肯定会成为一个能留住游客的特色小镇。”

艺术与乡村碰撞,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北岸新村党支部书记汤光明介绍,受双桡龙舟商业化运营和洞庭画院的地标影响,很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经营民宿、饭庄、特色商铺等。北岸新村、沙岭村、小河口村等村落,文旅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如今的兰溪,一树一花、稻田泥土、传统习俗,皆为“艺术”,蕴含着发展致富的强大潜力。

变化的,不仅仅是百姓的腰包。当艺术融入乡村,乡村也因此而熙攘、亮丽起来。

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赫山区兰溪镇文化振兴示范基地为契机,兰溪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投身乡村产业,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提振了精气神,孕育了好风尚,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那些慢慢被艺术浸染的人们,空闲时去艺术馆转转,已成习惯。

为了迎接端午节,洞庭画院重新布置“芦花如雪”中国画作品展,近期都是闭馆状态。

村民张怡告诉记者,这段时间,12岁的儿子经常会问她,“艺术馆什么时候再开门啊?”

这些小故事传到赵溅球耳中时,往往会触碰到他的心弦。他记得今年初艺术馆刚开馆的那会,有村民跑来问他,多少钱一幅画,想买一幅挂到家中堂屋。

后来,又有几个村里的年轻人,从田间上岸后,先是直奔艺术馆,走到门口时,又折回家,换上干净的鞋子再进来。再后来,一位老奶奶连连夸赵溅球“画的芦花越看越喜欢”,领着孙子过来,要拜他为师。

每当这些时候,赵溅球会想起他的舅舅,那个在他少年时打开了他绘画之门的老师、长辈。还会想起一辈子种田的父亲,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再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金子。”

这些,都慰藉了赵溅球的内心,当然也是他坚定前行的动力。

【记者手记】

当艺术遇见乡村

一支画笔,能不能撬动一个乡村?

在兰溪,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的落户,如同一块激活乡村振兴的“芯片”,带来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相融,更带来了农民素质、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的提升。兰溪镇党委书记邓凯兵介绍,在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过程中,仅1个月时间,北岸新村就顺利完成了兰溪河畔400余座坟地的平整任务,为全镇做出了示范。

当艺术遇见乡村,产生的影响,在于一个地方“颜值、气质”的提升,在于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与激情,也在于人心的重塑,或立竿见影、或潜移默化,还有一些,需待生根之后,让时间去发酵,用心灵去感悟。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文化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国家兴。我们期待,更多的乡村插上艺术的翅膀,以文化振兴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

责编:达庆玙

一审:达庆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