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的力量,举重若轻 《草籽花》新书分享会举行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09 13:16: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煌

命运赋予每个人的生活有两面:生活之重与生活之轻,它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当你去努力承载生活之重时,生活之轻已经悄然而至。6月8日下午,“生活之轻”李文金散文集《草籽花》新书分享会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

《草籽花》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李文金的第二本散文集,作为一位企业家,李文金通过写作行为本身以及文字里的世界,努力给予读者一份生活之轻的感受与思考。李文金表示,“我为什么要坚持写?我写的东西都是我有感而发的东西,我就是想写,我看到故乡一些事情,看到过去的一些人,现在还在的人,我就是有感而发,随性的东西。”

在书中,李文金将笔墨多着墨于乡情、民俗、花草、美食,路上的风景,他用人生经历与作品告诉外界,生活之重固然难以承受,但有了文学的力量,或许我们可以举重若轻。

当天新书分享会邀请了众多嘉宾一起分享关于《草籽花》的读后感。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不带功利去写作,写自己的真诚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感谢文金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作品,我觉得艺术应该是要符合审美的,审美是艺术的本质,真诚是生命的本色。周立波写的电影,我读来读去我觉得有三个中心值得我学习,一是对故乡深深的爱,二是对老百姓深深的爱,三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所以才有这样的作品。如果带着功利去写作,我认为是不会出好作品的,希望文金先生一定不要带着功利写作,因为财富你已经有了,财富过眼云烟,要写好作品,写我自己的真诚、写我自己的纯粹,不管别人买不买。我写书从来不管别人买不买。我立志不送书给那些不读书的人,这就是我的写作理念。

写东西路子对,写作基础好

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彭见明:我到过文金家里,我有两点感受:一是他写东西路子很对,我们离不开儿童时期的记忆。我们的文学作家沈从文也是写故乡的,我现在也是如此,写了几十年都是写知青,所以我觉得他的路子很对,他的感受很深,资料也齐全,不需要很大的虚构。二是他的基础好。他是中南大学毕业的,阅读了很多好的东西。这两点构成他成为一个作家的可能,他的作品会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把生活的细节融入思想化、哲理化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宗玉:《草籽花》 一是从语言上感觉饱满多姿,并且摇曳多姿,并且词汇量比较多。二是结构上我不是说你做得非常好,但是你做得特别有味道,你写的不拘一格,可以说随思赴行,跳跃性很大,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从这件事到那件事,每篇文章文字不多,要是换成我写,可能每篇文章都会破万字,但是你的跳跃性是非常好的。内容包罗万象,我读起来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三是艺术性方面,我感觉李老师对传统审美是比较欣赏的,对传统审美艺术的说法是比较娴熟的。最大的体现在哪里?李老师很容易把这个事或者物升华了,很容易上升到生活的哲理上了,把物拟人化,把生活的细节融入思想化、哲理化。

看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饱含的清醒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万宁:《草籽花》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花草、美食、风俗、风景,看上去就是生活中的一些闲笔,我读到了作者对故乡的回望。也看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饱含的清醒,这样才有了《草籽花》。我觉得作者在这本书里特别真诚,真诚来源于作者的诚实,诚实就是我们写作的第一要义。讲真话是最难的,因为它无可替代,而写作唯一的途径就是真实,这就是文学最大的魅力。

《草籽花》有很强的真实性,我觉得真实性来得于作者的阅历和生活,所以我觉得我在读它的时候随时能感受到那种场景,感觉马上加入了现场直播,作者是无意识的,但是它在写某些场景的时候,作为读者可以通过他的眼睛、耳朵、鼻子在文字里看到、听到、闻到真实感。

通过《草籽花》再一次走进醴陵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念: 你在写作时理念的正确与否,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态度,会决定这部作品的形态和整体的特征。我拿到《草籽花》翻开看到作者简介的时候就有亲切感,我通过《草籽花》再一次走进醴陵。

文金老师的写作还是偏向于传统的散文表达,他的抒情、议论,写的也都是我的所知、所感。他在写他亲身经历,写醴陵的人文、自然、民俗的时候,我觉得他本质上就是描写的生存经验,这里面又有他个人的发现,同时也有很多人共同的记忆。包括他写到的石灰、菜肴、用具的感受,通过这些小小的东西最后汇聚起来。散文的贵重之处不是在于你写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写,你写的内容和个体精神的世界一定要互相体恤,也就是所谓的患难与共,要友好相处。

重构了一个让现代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晏杰雄:《草籽花》的主题,内在的品质就是文化传承。这本书体现了故园守望与文脉传承的结合,《草籽花》的主体内容是对故乡的思念,把人事物交融在一起,重构了一个故乡,也是让现代人魂牵梦绕的。在故乡朴素本真的书写中,作者注入了浓浓的书卷气与浓浓的情怀。《草籽花》还体现了远方诗意与文脉传承的结合。反映了作者更开阔、更普遍的文化格局。比如说徽州漫步还有泉城有泉,其中插入了一些古典诗词,开始我还以为是李总引用其他古人,我刚刚特意问了一下,他说都是自己写的,不是引用的。在他的白话文散文创作中,白话行文和古典文脉随时随地可以形成一种融合,化为彼此的关系。

厚积薄发,自然而成

湖南省油画学会名誉副主席、湖南省当代油画院院长蔡国胜:李文金写作散文是半路出家,写作经历不到四年,但由于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丰厚积累,以及他由玩赏、爱好各类艺术品而浸淫出来的审美修养,厚积薄发,使得他的散文创作出手不凡,其思想深度与美学价值让人瞩目。

自然是《草籽花》作者意志的物化、精神的偶像。作者作为知名企业家,是一位极富理想主义精神与情怀的人,他积极向上、百折不饶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坚强意志与理性精神,也投射到他散文的字里行间。自然在他的笔下,是他心灵世界的辐射体,精神的偶像。

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给《草籽花》作者提供了认识生活的独特视角与精妙的写作构思作者对家乡醴陵历史有深刻了解,多年来潜心挖掘醴陵传统文化,他的散文因此增添历史厚重感与地域文化亲近感。

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赋予作者深邃思想,作者几十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读书不倦,天性中的审美潜质,作者拥有的这一切,犹如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深掘了一口源泉之井。他若能从这口深井里不断汲取创作的源泉,他的散文创作一定会呈现更为广阔的天地。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