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艺风丨《侗乡大医》:医者大爱,艺者匠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09 07:41:47

《侗乡大医》剧照。

李丽

原创话剧《侗乡大医》以第六、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全国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感动湖南”十大人物、“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杨文钦和扎西志玛夫妇为原型,塑造了杨元清、扎西卓玛两位“侗乡大医”的感人形象。要在话剧舞台上,将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回乡58年、走遍700多个侗族村寨、出诊30多万次、退休后仍坚持平均每年接诊4548人次的无私奉献的一生真切生动讲述出来,创作难度可想而知。通过充分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格,创作者用心截取两人人生中的关键片段,精心选取工作生活中的细节点滴,用7个场次、时长110分钟的作品把“侗乡大医”的事迹和精神在舞台上艺术化地呈现出来。

家常事抒家国情

剧作采取“大医小事,小事大爱”的创作原则,以碎片化的细节拼连出两人奉献终身的人生轨迹,在讲述家常事中抒发家国情怀。话剧一开场便直入主题,围绕杨元清、扎西卓玛夫妇毅然放弃北京工作、申请回乡引发的争论展开故事。面对同学的极力相劝、母亲的家法相逼,杨元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同学亲人,获得理解和支持,突出了夫妇二人立志回乡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现状的决心。家常的情景、日常的事件、质朴的话语、真切的情感,奠定了整部剧作的创作风格。

剧作通过扎西回乡后不久便犯了脊髓炎的小细节,把两人初回侗乡就深入基层、走乡串寨为乡亲们看病的情形再现了出来。而在夫妇二人和小霞的聊天中,不仅把他们为龙婆婆手术切除52斤囊肿的情形描绘了出来,也把乡亲们医疗知识的严重缺乏、侗乡医疗设备的严重短缺、医疗条件的极其简陋“聊”了出来。杨元清被蛇咬伤,乡亲们争相送来“祖传”的解药秘方的情形,充分展示了他们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信赖和感恩,也暗示出他们不辞辛劳、不分昼夜为乡亲们看病治病的忙碌日常。扎西对杨元清改革举措的群众意见的侧面反馈,反映了改革进程的艰难,彰显了杨元清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和气魄。对于他们长期努力和奉献的成果,剧作以医院对一场突发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处理,充分显示了医生的医疗能力和救治水平,证明了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发展。

采取“以小见大,以点牵线”的创作方法,剧作实现了小细节有大容量、小事件含大背景的艺术表达效果,在有限的时空容量内把杨元清、扎西卓玛回乡工作的人生轨迹勾勒了出来。同时,此剧也是医疗领域发展改革的中国故事的缩影,是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农民求医问药治病难的乡村振兴故事的典型。

小故事彰大品格

碎片化、细节化的故事讲述,产生了真切、细腻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对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的事迹有了感性而立体的认识,而对于夫妇二人精神品质的提炼和彰显,剧作通过展现他们在人生道路选择、为人为己取舍、理想与现实差距抉择等关键性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突出其闪光品质和博大情怀。

在面对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个人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及面临家乡贫困、落后、愚昧的环境的“回与不回”的抉择中,夫妇俩义无反顾的坚定和坚持彰显了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和报国之志。而在医疗器械极度缺乏、手术条件极端简陋、手术风险极大的情况下,在“做与不做”的挑战中,杨元清毫不犹豫的选择,体现了不畏艰难的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生病是恶鬼祟侵了身体,只有请傩敬神才能消灾”的根深蒂固的愚昧观念,“医生是外来的恶鬼,害死了生病的孩子”的“事实”,只学了一年医便被分配下来的吴长青的极度不自信,致使对医生的“信与不信”的观念极端对立,面对寨人拿刀相逼,杨元清以命相抵,终于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剧中最激烈、最紧张的冲突极致彰显了杨元清不顾个人安危、竭力改变乡亲们落后观念的勇气和韧劲,也凸显了作为侗家子弟“同血脉、共生养”“背要直话要硬、做事要踏实”的义气、硬气和匪气。

而面对自己和妻子家庭、工作无法兼顾的牺牲,学生生产与学习不能兼得的冲突,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中组织大规模培训的风险,在“带与不带”的矛盾纠结中,杨元清坚持五年不断不懈地申请,终于把24名下放的医学院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了大规模、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充分反映出他们不惧压力,为医疗事业发展、医疗人才培养呕心沥血、竭尽所能的奋斗精神。面对经费预算困难、政治原则问题、“我无他无”的普遍现象,在先进设备“买与不买”的斗争中,杨元清敢于拍板、勇于承当,体现出不计个人得失的“一心为医”的担当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量。

诠释传承“大医”力量

杨元清对“命”的解读,是其精神品格的生动诠释。虽然医生可以“改命”救人,但他不记得救活过多少人,只遗憾有太多想救而没能救的人。从“命运”的层面来说,被需要生命才有意义,有意义地活着是掌控命运的关键,而“使命”则要靠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地践行。“创造奇迹的是一群人”,一辈子的忘我、无私、大爱,正是杨元清、扎西卓玛夫妇精神品质的崇高所在。“侗乡大医”不仅为乡亲们治好了病,更改变了愚昧落后的观念,不仅为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更传递着敬业的精神。在夫妇二人的极力劝说、多方争取、不懈努力下,集体要离开的年轻医生集体留了下来,尤其是小霞的殉职、吴长青独自坚守着爱情和事业,更极致地彰显出这种精神传递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话剧《侗乡大医》的创作,是对其精神情怀更深更广的传递和传承。两个人的承诺,一群人的坚守,更多人的传承,话剧创作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鲜明体现出来。

在多方扶持和协助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秉承以湖南家乡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激励人心的创作初衷,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创作、排演并上演了这部立足现实、扎根基层、反映时代,用原创力量讲好湖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湖湘精神、中国精神的话剧作品。在创作、排演和演出过程中,师生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升。同时,杨文钦、扎西志玛“回民族地区服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承诺,为家乡医疗事业发展奉献一生的践行,相互理解、包容、扶持的爱情相守,都对青年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剧作是学校把握专业建设、思政教育两条主线,推进高校德育、美育工作协同发展,探索“课堂+原创+舞台+多屏”教学新模式的积极成果。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杨丹

三审:曹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