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旅发 赛龙舟|沅陵的龙船,沅陵的人

    2023-06-08 11:21:21

郁群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除了龙船还是龙船,就连视频号、抖音都被大数据推送的是龙船。因为疫情,沅陵已经三年没有扒龙船了,沅陵人个个都憋坏了。今年,沅陵县委、县政府重启沅陵传统龙舟赛,沅陵人早就闻风而动了。你看,离端午还有段时间,沅陵各地的龙舟已陆续登江下水,开始训练。我老家朱红溪龙舟队也发了募捐书和招募令。

沅陵人爱龙船由来已久,在沅陵,只要有水就有龙船。有人说龙船是沅陵人的魂,还有人说龙船是沅陵人的半条命,这些话对沅陵人来说真的都不为过。上个星期,我远在广东打工的侄儿和我通电话,他说今年没有请到假,回不了老家,扒不成龙船了。他说他16岁开始扒比赛,上船就扒了个三连冠,除了疫情三年沅陵停赛,他从来没有缺席过老家的龙船,今年是回不来了,疫情过后,广东那边的工作也不好找。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的心情十分落寞。他给我转了一千块钱,要我带给老家的龙船组委会。

我的老家叫朱红溪,在沅水流域沅陵段的中游,三山两水,历来有“小汉口”之称,是沅水流域一个重要的码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这天是老家龙船下水的日子,我们那叫“开庙门”。“开庙门”就是朝拜龙王庙,龙王庙在老家唐门前的庙前山上,听老人说,这个庙以前香火旺盛。那时,上下货船、纤夫和排牯佬大多会到这靠岸歇脚,上龙王庙烧香祭拜,祈求龙王保佑其顺风顺水。庙早就没有了,听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破除封建迷信时拆了,现在只剩下几块空地,被村民当了菜地,但每年龙船下水还是会到这边的码头焚纸烧香,供奉祭品。除了开庙门朝拜龙王庙外,我们那还有一个习俗——朝拜龙门洞。龙门洞是上咀后垭山下的一个天然石洞,洞上面是悬崖峭壁,洞门边盘绕着许多藤蔓,洞里有光滑的石板和光洁的鹅卵石,可容身三四个人,传说这是老龙歇过脚的地方。老家人一直都相信,朱红溪的龙船之所以在当地一带赫赫有名,就是因为有老龙助力,甚至还有老人说亲眼看见龙船竞渡时有一条龙附在船边,说得神乎其神。

(2019年沅陵举办传统龙舟赛。瞿云 摄影)

祭拜完龙王庙,龙船开始拜码头了。在我老家,只要有码头的地方,龙船都会去拜,被拜码头的人家要准备礼品,礼品多少随意,但鞭炮是必须要放的,家境殷实一点的人家还会给龙船赏红。记忆中,每年龙船下水,我父亲都会给龙船赏红。年年这个时候我就特别自豪,总感觉龙船如果扒赢了,我家就有好大的功劳。

端午扒比赛,十里八村的村民无论多忙,这天他们都会赶来看船,有些人实在放不上手头的农活,那游江是一定要看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游江。游江是比赛前的节目,游江时,龙船装上了彩色花纹的龙头和龙尾,龙尾挂着帅字旗。十几只龙船排成一条巨龙,从沅江上游呼啸而来,它们时而排成长龙绕溪水嬉戏;时而分散开去,直奔江心,满江飞舞,各显风采。此刻,沅水岸边的码头上、沙滩上、吊脚楼里挤满了看船的人。

端午是老家最盛大的节日,比过年都要热闹。

比赛时,大家都铆足了劲,鼓声、锣声、鞭炮声、呐喊声,一条江都沸腾了。赢船的一方,锣鼓敲得洋洋得意,旗帜舞得花样百出,所有划手双手举起桡片,高声呼喊;输船的一方,捶胸顿足,锣鼓敲得有气无力,旗帜舞得心不在焉,桡手们垂头丧气。这时,赢船的开始花样表演,竖阳雀(船头倒立);输船的则不可,输船如果竖阳雀那就是挑衅,这是江湖规矩。谁破坏了规矩就会引起船队吵架,甚至打群架。因为龙船是有派系之分的,沅水流域沅陵段有红船、黄船、白船、乌船、花船。其中红船和黄船是死对头,我从小印象深刻,至于红船和黄船为什么是死对头,我不明白,也没有人告诉过我,反正历来如此,因为历来如此,也就没有人能说明白。我偶尔也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默默念叨,说什么黄船赢了年成好些,红船赢了会干旱,我们那时候可不听这些,一心只求自家的红船扒冠军。

那时在学校读书,一到端午,班上红船派和黄船派就开始吵龙船架,除了学校同学之间吵,每年端午前后,不同派系船的夫妻会吵架,婆媳会吵架,翁婿也会吵架。老家人对龙船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一次次的民间邀约扒船变成一场场体育赛事,已经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了,沅陵县完成了一次空前的移民大搬迁,因为五强溪建发电站,五强溪上游的许多乡镇村落自然消亡,祖祖辈辈生活在沅水边上的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重建家园。我的老家被整合重组,附近几个自然村都并到了我们村。因为失去了田地,一部分村民选择了外迁;一部分则选择了南下或北上打工。但每年扒龙船时节,他们都会回到老家。

这时的龙船比赛是由沅陵县政府组织,各乡镇组队参与。这时的朱红溪龙船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朱红溪村的龙船了,它由当时的北溶区政府组织,朱红溪村承办,地域包括沅水南岸的北斗口村,下游的斑竹溪、杨家洞、碣滩等周边几个大的村组,甚至还包括朱红溪这条溪流之上的落坪、大合坪、七甲溪、火场。现在没有红船黄船的派系之争,所有的只有一个称呼——朱红溪的船。

2000年朱红溪龙船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顺意杯”全县龙舟大赛,这一年全县共有参赛船只39只,朱红溪龙船夺得亚军,在沅陵县崭露头角。

2002年沅陵县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称号,那一年沅陵举办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全国龙舟邀请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1只龙船,3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竞赛,20余万观众观看比赛。沅陵县城万人空巷,沅水河畔,“鼓如雷,烟似云,吼声破山门。”特别是51只龙船队组成“群龙闹江”的游江仪式犹如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大赛开幕式,沅陵龙舟一举享誉海内外,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为沅陵县人民政府特赠匾一块:龙的传人,同舟共济。这年,朱红溪龙船夺得本次大赛传统组冠军。朱红溪龙船在整个沅水流域名声大振。

接下来几年,沅陵举办的赛事一年比一年热闹,一年比一年有特色,除了全国各地的龙船参与,还引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外朋友的兴趣,他们也组队参与,感受沅陵传统龙舟的无穷魅力和神秘的传统龙舟文化内涵。2009年沅陵龙舟成功申请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舟搭台,经贸唱戏。沅陵文化名人石煌远老师的一首《龙腾序》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张天甫的演唱,传遍了大江南北,里面有句歌词“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沅陵人”还被央视改成“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中国人”。沅陵龙舟成了沅陵的一张名片火爆全国。那几年,朱红溪龙船一路开挂。2003年、2005年(2004年停赛一年)朱红溪龙船蝉联冠军,实现了沅陵龙舟竞渡史上唯一的一个三连冠船队。

朱红溪龙船成了沅陵龙舟史上最闪耀的一颗新星,县、市、省电视台都对朱红溪龙船进行了跟踪报道,最让朱红溪人自豪的是央视四套节目组专程来到朱红溪,对朱红溪龙船进行专访、探秘。

2013我借调到沅陵县文化馆工作。那一年,沅陵举办“老乡,老外,老龙船”的国际龙舟邀请赛。为了大力宣传沅陵的传统龙舟,助力沅陵的文化旅游,时任沅陵县文化馆馆长刘武华教授和沅陵县作协主席戴小雨老师受县政府委托编写了一本沅陵传统龙舟专集《激流横渡》。我有幸参与了这本书的文稿统筹工作。那段时间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于是有机会广泛详细地了解了沅陵龙船的历史起源、地域特色、历届赛事、保护传承等。这些资料帮我解开了小时候对于红船和黄船之争的困惑,也豁然理解了当年那些老人想黄船赢的矛盾心理。原始的农耕生活,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种种奇怪现象无法理解,也无法改变,就只有借助于神的帮助,而龙是远古传说中的施雨的神,所以祭龙王,划龙船就成了我们沅水流域的精神图腾。

龙船越千年,我找到了朱红溪龙船的根源所在。

老家先后经历了库区移民和洪灾滑坡两次重大变迁,如今我们散居各地,只有龙船是我们的精神皈依。不管我们现在身处天南还是地北,不管我们是富裕还是拮据,只要五月的龙船鼓一敲响,我们就如一股股洪流往老家汇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扒一回龙船,讲几天赛事。

今天下班回家,侄儿突然出现在我家,让我吃了一惊。我问他怎么请到假了。他说他辞工了,因为村里有人给他发了一条老家龙船登江的视频。我一时语塞,竟然找不到骂他的理由。

了了!沅陵的龙船,沅陵的人。

责编:陈诗雅

一审:余珊

二审:郭宏波

三审:杨桂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