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湘潭 记者在一线丨解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先锋密码”

  新湘潭客户端   2023-05-29 10:49:06

先锋街道桐梓村蔡家坝文化广场旁,工人们抓紧建设“桐心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方阳 摄)

让闲置资源再“生金”

——解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先锋密码”

符瑶 钟佳燊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对于下辖五村、两社区和一农场的雨湖区先锋街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任在肩。

去年以来,先锋街道以“清家底、理思路、破难题、促发展”为主线,紧紧扭住闲置资源资产盘活“牛鼻子”,坚持“一村一策”多元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主动研究对策办法,赋予低效闲置资产“二次生命”,让“沉睡”资源再“生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资产拼招商取得明显成效,乡村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先锋街道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受到雨湖区通报表扬。

荒地变“金地”

蔬菜种植实践基地、瓜果采摘实践基地、劳动拓展课堂……5月初夏,桐梓村蔡家坝文化广场旁,工人们抓紧建设的“桐心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预计在今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中小学生们又多了一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原本,这块面积达40余亩的土地,因企业原因闲置多年,变成了脏乱差的“垃圾场”,困扰周边村民生活。去年,桐梓村收回土地使用权,研究盘活利用的可行办法。

桐梓村周边分布着风车坪建元学校等多所学校,学生资源丰富。立足村情,通过精准招商,一个集蔬菜种植、瓜果采摘、劳动课堂等于一体的“桐心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落户在此。“打造实践基地,既能防止土地抛荒,又能种植推广特色农产品,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桐梓村党支部书记周扬介绍,街道成立了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全力优化服务保障,产业项目建设大大提速。

桐梓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紧邻城区、交通便利,是其最大的优势,但零碎、分散的土地也成为发展的一大掣肘。村集体经济该如何进一步壮大?乡村振兴该如何“兴”?桐梓村扬长避短、转劣为优,因地制宜巧做“土地文章”。

今年,桐梓村对村里所有闲置土地精准“把脉”,摸清家底,并制定本村总体发展规划,计划将分散的土地分片进行开发,植入更多旅游元素和看点,将美景串珠成链,将旅游要素互联整合,打造特色鲜明的研学路线,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同时,实行土地清单化管理,大抓招商引资,不断丰富研学路线的元素。

去年,了解到在外地种植湘莲的贺建国有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周扬第一时间对接贺建国的发展需求,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走村入户取得村民支持,为种植湘莲提供了闲置的百亩连片水田。正在打造的“荷花鱼+湘莲”基地,不仅点缀着研学路线,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秋天卖湘莲,入冬荷花鱼上市,赏荷季还能带来巨大客流,每亩产值预计能达到2000至3000元!”贺建国说。

望着已长出许多新芽的湘莲基地,周扬兴奋地说道,“盘活了闲置土地,多个项目连续落地,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有望增长20%。”

闲楼变“钱楼”

“先锋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今年预计突破100万元!”2023年还未过去一半,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建伟估算了一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出的结果让他笑容满面。这两年,先锋村通过租赁、整合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了从薄弱村到“百万村”的逆袭。

2017年,由先锋村投资建设的先锋村综合楼落成,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共6层楼。当时,除了第4层楼自留为村部办公,其余楼层计划用于经营出租。由于多种因素,2022年之前,综合楼仅出租了1楼的一半和6楼,其余楼层则一直闲置。

如何变资产为资本、变闲置为利用,考验着先锋村的智慧。一方面,凭借紧邻高校的区位优势和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的环境优势,先锋村做好对外推介,加大招引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和项目;另一方面,以用心服务留住企业,让招引项目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早在2019年,伊梵克布艺有限公司就租赁了综合楼第6层楼。多年来,村干部用贴心服务,让企业牢牢扎根先锋。“村干部就像‘老朋友’一样,全力为我们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公司负责人刘俊说,疫情期间买不到口罩,村干部主动为企业联系购买;企业员工停电动摩托车不方便,村里就修建了遮风挡雨的停车棚。村里的贴心服务让刘俊深受感动。今年公司扩大再生产,又租赁了村部综合楼4楼的一半面积、5楼及地下室,仅租金就增加近40万元。企业蓬勃发展,同步带动村民增收,目前已累计为5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月增收3500元。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今,村部大楼1楼经营家具批发、蔬菜配送,2楼经营餐饮,4楼一半面积为村部办公使用,4楼的另一半区域、5楼、6楼则由布艺公司租用, 3楼正在与几家企业对接,地下室也已出租,大楼“租位”供不应求。

眼下,刘建伟对周边基础设施动了改造的心思,“村集体有了收入,道路硬化、环境美化都要搞起来,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村里投资兴业。”刘建伟踌躇满志。

危房变厂房

路过建新村崔家湾路,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有序拆除闲置多年的原南岭化工场地危房。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新建一家酿造基地,年生产白酒1000吨。

化工场地的土地是建新村集体资产,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因长期闲置,该处房屋破败不堪,已成危房,存在安全隐患,住在附近的村民都忧心忡忡。

今年,街道部署开展各类排危除险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我们村何不趁这个机会,‘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呢?”将村民的担忧看在眼里的建新村党总支书记卢新阳,以此为契机,在街道的支持下,将安全隐患消除和闲置资产盘活“两手抓”,将招商引资项目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成功将该处资产盘活,改建成湘潭汾酒传统工艺传承地。

起初,项目投资方满坛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伟并不看好这个地方。场地基础设施老旧、项目周围环境较差、矛盾纠纷突出集中等问题,让他打起了“退堂鼓”。得知陈志伟的顾虑后,卢新阳多次上门与他沟通对接,逐一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街道和村里以优质的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大支持,用行动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我们最终决定将项目定在建新村。”陈志伟感慨地说。

湘潭汾酒传统工艺传承地分为两期,一期为纯高粱酿造基地,二期为仓储基地,目前一期正在启动建设中。“虽然村集体经济增收暂时不多,但是开了个好头。”卢新阳表示,如今危房拆除,改善了人居环境,新增的就业岗位预计能为1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村民安心更开心。

记者手记

村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好,找准路子是前提,开对方子是关键。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闲置资源不断增多。空闲的老屋,荒废的土地,是一笔沉睡的巨大“宝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先锋街道从盘活“三资”入手,因村施策培强集体经济,采取出租、改造和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多元转化盘活闲置资产,发挥存量资源最大效益,把村里的“包袱”变成财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编:胡孟婷

一审:蒋睿

二审:肖洋桂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