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我的赶考之路

  大汉集团   2023-04-26 16:16:32

4月17日,去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全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班。

五天时间里,通过课堂听课,现场交流,参观走访,劳动体验,我在理论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思想上对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升华,在情感上对焦裕禄精神的感召力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我而言,这是人生中的又一次赶考。

在学习中吸取精神力量

我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这次长途奔赴,舟车劳顿,本想报到后尽快休息,但到了目的地焦裕禄干部学院,顿时被满园花开正浓的泡桐树惊艳了。

于是,我干脆先行一步,来到了焦裕禄同志生前亲手栽种的那棵两人才能合抱过来的泡桐树下拜谒。

一看简介,太巧了,这棵树是1963年焦裕禄来兰考后不久,带领全县人民治盐碱、抗风沙时栽下的,今年正好60年,这对我真是一个无声的激励。

几天的培训,虽然白天晚上的课程都安排得很紧,但我每晚回到房间,还要坚持读《焦裕禄》事迹读本,并用诗抒发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当年,兰考36万人口,就有20万灾民挤破火车,逃荒外地,讨米要饭,党组织把这个改变贫穷面貌的攻坚战压在了焦裕禄身上,调任他来兰考,解决县委班子工作不力的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了为缓解肝部疼痛而用硬物顶出了大洞的那把工作藤椅,听到了访贫问苦时,对盲人老大娘说的那句"我是您的儿子"的深情,懂得了"我死后,家里再困难也不能找组织"的叮咛,理解了他去世后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兰考的老百姓就去哭坟,哭也要把老书记哭回兰考重新安葬的决心。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475天,而他却用拼命与生命赛跑,书写了一位共产党人伟大的事业传奇。

如今,满山遍野、成片成片的泡桐树,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焦桐",那一树一树的盛开的白色花朵,寄托着兰考人民对老书记的无尽思念。

在工作中练就过硬的本领

企业党建和文化不仅是企业的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团队建设和人的建设,即我们如何从业务入手,重视和抓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成为我们各级管理干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具体人,见具体人又找不到工作方法,你的业绩是做不好的,你的团队也是带不好的。比如傅总讲的"微笑年轻态"就是价值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焦裕禄访贫问苦,不笑不说话、不叫大娘大爷不说话、不问寒问暖不说话的"三不",就是我们干部要掌握的工作本领。

又比如,党中央现在要求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怎么调查怎么研究?我看焦裕禄就很有这个意识这个本事。

他上任第一天就下到乡里去了,叫"摸情况",然后"想办法",他不轻易听办公室汇报,要下去验证,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治盐碱抗风沙,要填土种树,他形象地总结为"先贴膏药再扎针"。

他的调研重细节,重数据统计,甚至他从老百姓的脸上表情和嘴中话语去深挖他们的困难,及时安排加以解决。

在焦裕禄纪念馆,我还看到了他总结的十条工作经验,包括党的领导、群众观念、团结观念、学习观念、典型带动、政策掌握等等。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讲得他懂"的真本事,有"喊得他动"的硬本事和"向我看齐"的大本事。

在事业中交出满意答卷

我做了一辈子企业党建和文化方面的工作,六十岁理应退下来了。那天,集团的工作例会,傅总笑着给了我八个字,要我继续抓好"党建引领,文化富心"工作。

我知道,我跟大汉已经深度融合,大汉需要我,我也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志们,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接受了,那就得抓好。

这次参加培训班,我又与全国100多家大中型民企中的一部分董事长、党委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不仅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而且每天我都会通过培训班全员群不断分享大汉文化,因此,不断被大家认可,不断有粉丝加微,成为培训班最活跃的分子,这也是大汉的品牌力。

做好企业党建和文化工作,对我而言,没有"逐利"者的动机,只有"同道"者的纯粹。"热爱"是我干好工作唯一的内在驱动力。

我希望继续干好傅总和同志们交给我的工作,同时也特别希望有高境界高素养又年轻有为的思想业务骨干能涌现出来和成长起来,保持和弘扬大汉的红色文化,使我们在全国和全省民营企业中始终走在第一方阵的队列里。

对于进取者而言,赶考永远在路上!

绿洲当年治沙苦,泡桐泣泪念公仆。

做官甩膀闯且干,为民挺脊鼓与呼。

楷模映日焦裕禄,春波洗心澄碧湖。

盐碱旱涝成追忆,不忘来时赶考路。

在读了我写的这首诗后,傅总也即兴赋诗一首:

人生即是赶考路,每日作答总生情。

若是遇题绕着走,未见人生真风景。

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大家永远记住傅总这四句充满哲思的话。(作者:邹明,大汉集团党委副书记)

责编:陈丽丹

来源:大汉集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