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中共溆浦县委组织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20 17:40:32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溆浦 县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小处细处入手,用“微”的理念创新举措,巩固提升“溆浦 经验”,探索“一网九微”乡村治理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被授予全省首届“平安杯”,成功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走出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

固“微”强基 优化治理网格

充分整合党建、统战、民政、综治、信访、应急等各类网格,织密建强党建引领一张网,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各民族老百姓的“主心骨”,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科学划分网格。 按“就近、就便、就小、就熟”原则,将溆浦 县412个村(社区)划分为1876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管理10至15户,覆盖所有农村人口。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乡镇—村(社区)—大网格(村民小组)—微网格”四级乡村治理体系。

配强网格力量。 以村(居)民代表网格长、党员为主体,整合网格内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军人、“五老”人员、新乡贤能人等充实微网格力量,选出政治素质过硬、文化水平较高、政策业务熟悉、沟通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担任微网格员,推动治理力量下沉。

规范网格管理。 微网格长组织网格员,通过向各族群众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册,结对联系手册,采取“周联系、月走访”,联系服务农户、即时化解问题,面对面、近距离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对现场化解不了的问题,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实行“四方会诊,三级化解”,即:村“两委”每周召开一次民情碰头会,对问题进行化解;村里化解不了的,由乡镇每半月召开一次民情例会;乡镇化解不了的,由联乡县领导统筹县直部门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和村干部,每月到乡镇、村召开“四方会诊”民情化解会,让“细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据统计,2022年,该县 化解村民各类事务近20万件,其中95%以上在村内化解。

村民代表网格长入网格走访

聚“微”成炬 提升治理效能

采取“党抓统筹、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完善村规民约“微自治”。 由村党组织牵头,聚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聚焦树新风、治陋习,聚焦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围绕当前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院落恳谈、问卷调查、网上征集等方式,全面提取民意、汇集民智,在乡镇司法部门全程指导下,全县412个村(社区)修订了群众认可、管用有效、各具特色的《村(居)规民约》,让群众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了怎么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做得好怎么奖”。

推行实时在线“微调解”。 在乡镇常态化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坐班接访,构建“乡镇主导、村(社区)主体、微网格为支点”的多元化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机制。在村(社区)设立“金牌调解室”、培育“金牌调解员”,通过坐班值班、公开联系电话、建微网格群等方式,全天候24小时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治安防范等服务。2022年以来,全县诉前调解数同比上升16%,接警数同比下降32.93%,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8.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

思蒙镇思蒙湾村“金牌调解室”

建立村务专卡“微监督”。 创新推广“村务卡”结算制度,由商业银行为每个村办理一张“村务卡”,对村(社区)组织的日常办公费、会务费、水电费、差旅费、印刷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全部纳入“村务卡”结算。一张“村务卡”绑定持卡人(报账员)、村书记、纪检员3个人,每一笔开支即时提醒、实时跟踪,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公开,让村务消费公开透明、网上留痕、消费存迹、全程监控,真正管住村(社区)的“钱袋子”。

水东镇溪口村党务村务监督栏

强“微”兴业 破解治理难题

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同发展理念,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事业,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少数民族旅游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发展集体产业“微公司”。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了22条措施,每年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和提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全县共组建村级施工队171家,成立农村合作社879家、家庭农场465家,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该县 创新村集体经济全产业链托管模式,被列为怀化 市新型村级集体发展“八种模式”之一。

观音阁镇青垅村鸿羽鹅业合作社

实施人居环境“微改造”。 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创建“美丽庭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景观,实现美丽乡村品质提升。该县 先后拆除废旧房屋1119栋、治理污水321处、落实家禽圈养2958处,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32个、美丽村庄40个、美丽团寨(院落)107个,16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2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

北斗溪镇茅坡村人居环境微改造

探索数字赋能“微管家”。 按照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要求,为412个村(社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开通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力建设“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安装高清探头2545个,人脸识别设备160个。全县街面犯罪发案率同比下降35.46%,寻找失踪或迷路群众159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细“微”入心 彰显治理温度

坚持把服务理念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组织党员干部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听、站在群众角度去想、朝着群众需求去做。

开设党员干部“微讲堂”。 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先进模范人物等力量,成立宣讲小分队。以网格为单位设立“微讲堂”,聚焦党的二十大 精神,通过“恳谈会”“屋场会”“夜谈会”“楼栋会”等形式,累计开展微宣讲4320余场,真正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展乡风文明“微评比”。 以“正家风、淳民风、兴家业、美家园”为导向,大张旗鼓开展“卫生示范户”“平安家庭户”“勤劳光荣户”等模范人物的评选。通过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引导群众养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法治的良好氛围。先后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全国文明单位1家、全国文明家庭1个。

黄茅园镇金中村“好婆婆”“好媳妇”评比

建立幸福基金“微帮扶”。 通过社会捐助、村民自愿缴费等途径募集资金,每个村建立“幸福基金”,用于开展困难帮扶、医疗救助、奖励助学、公益活动,解决群众的小困难、小需求、小心愿,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截至目前,全县幸福基金累计筹资1200余万元,帮扶群众4716人次。

桥江镇章池村幸福基金群众捐款

责编:夏帆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