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20 17:16:26
龙泽巨
早春时节,我终于遂了一个夙愿,游访了坐落在澧水之滨的黄右昌故里。
黄右昌少年时代是澧水流域家喻户晓的“神童”。我小的时候,就多次听父老乡亲津津有味地讲述黄右昌儿时的一些传奇性故事。传说黄右昌家境贫寒,母亲早逝,他的少年早婚与父亲的中年再婚的佳期定在同一时日,以便节省开支。亲属中的长辈为了验证他的聪颖,便请他撰写一副对联,他略一思索,便吟了出来:“新来媳妇初来婆,少是夫妻老是伴。”一箭双雕,亲属们赞叹不已。又传说他12岁时赴澧州考秀才,考官大人(知府)要求他围着城墙转3个圈,他却围着考官大人坐着的太师椅转了三个圈。考官问其故,他答道:“澧州是小城,大人是大城(大臣),我不围着大人转围谁转呢?”他的机敏得到了考官的赏识。听了这些传说,我就一直想去游访这个神童的出生地。长大后到长沙市岳麓山中读大学,游云麓宫,见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那壮美的意境令人顿觉天宽地阔,心旷神怡。一个与黄右昌同乡的老师告诉我这就是黄右昌祖父黄道让的诗句。这更刺激了我游访黄右昌故里的欲望。可惜这欲望燃烧到了今天才化为灿灿的现实。
沿澧水上溯,经临澧县新安镇往西北行约五六公里,就到了澧阳平原与武陵山脉的相吻之处——金坑村,黄右昌的故址就在金坑被称为黄家棚的山坳里。这里曾耸立过一座长近100米、宽近20米的雄伟宅院,这种民居当地叫“烽火筒子”。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右昌就诞生在这座宅院里。宅院背靠青山,前面静卧着一块喇叭型的小平地,上面的麦苗儿和油菜苗儿饱含着新鲜的绿,好像要滴到地里。山村,涨满了初春的气息。
我们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老黄做导游。他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寻访了黄家“烽火筒子”和黄氏宗祠的地址,拜谒了黄道让的坟墓,一路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黄右昌的平生。黄右昌是民国时代的著名法学家,有不少重要著述,当过中华民国政府的立法委员、大法官。新中国成立前不久辞官返湘执教,还在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宣言上签了名。新中国成立后应周恩来总理之聘,当了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他还是一名诗人,近年岳麓书社出版了他和祖父的诗合集《湘西两黄诗》。诗集中收录了不少他回乡小住的感怀诗。其中一首写到“乱后还家味故园,雪盈楼角竹盈轩。东风作意偏吹帽,夜月多情早到门。大抵彝伦存野老,最怜清瘦是农村。山间古木依然在,谷口徐看没烧痕。”描绘的是57年前此地此时的景象,不过感受与我今天有所不同罢了。
黄书记还带我们到一户农家找到了一套黄右昌主修的《黄氏族谱》。盈盈18卷,蔚为壮观。黄书记一边为我们翻阅着那些橙黄色的毛边纸,一边如数家珍地叙述着黄右昌子女的行状。黄右昌育有4子4女,个个都上过大学,四个留过洋,除了长子黄宏建办实业、长女黄湘和三女黄季彬因病早逝外,其余五个都是我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三子黄宏嘉是国际上被称为“光纤之父”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次女黄绍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的美国史研究权威;次子黄宏熙是我国知名的大学教授、翻译家,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四子黄宏荃是大学教授、翻译家;四女黄颂康是历史学家。真可谓英才满门,云蒸霞蔚。
金坑,这个风景秀丽的偏远山村,为什么充满了如此灵气,孕育了这么多风流人物?难道是哪位风水先生为他的屋宇和黄道让的坟墓选上了风水宝地?我以此问黄书记,他说:“我们乡里的老人都这么说,我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他们都是聪明又好学。”他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黄右昌儿时苦读和教子苦读的故事,似乎给我一个回答。但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山村与众不同,也许是地因人奇吧?
离开山村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景仰,充满了依恋…..
作者简介:龙泽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曾出版论文集《浅思浅谈》、散文集《一碟盐菜》。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