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庶华:三掌湖大的“胡子”传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15 12:36:11

向敬之

1

胡庶华,对于大多湖大人而言,已如历史烟云,消散在记忆深处,但,他留下的一件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经常激情歌唱——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攘。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这首承载着千年文化和现代荣光的歌词,即1933年确定并沿用至今的《湖南大学校歌》(萧友梅作曲)。文词简洁而思想深邃、高度融合中国传统与世界视野的歌词,出自胡庶华之手。

他是词作者。

这一年,是胡庶华首任湖大校长的第二年。

2

1932年,因“九一八”事变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第二次被迫下野的蒋介石,再度复出,继续铲除异己。

湖大校长兼省教育厅长曹典球,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秘书长,参加过北伐。蒋介石叛变革命,曹典球为唐生智撰写东征讨蒋电文,遭到蒋某人怀恨已久。

旧仇新怨,多重纠葛。蒋氏追责,何键拿着其手令,于1932年7月免除曹典球的教育厅长与湖大校长,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校长胡庶华来长沙出掌湖大。

这,不是胡庶华第一次任职岳麓山下。早在9年前,即1922年,他从德国回长,被在岳麓书院办学的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聘为教授兼事务主任。

湖南工专源起曹典球曾任监督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民国肇建,蔡元培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调曹典球任教育部主事。高等实业学堂更名高等工业学校。两年后,曾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或译柏林工科大学)机械工学士的宾步程,出任校长,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本科机械三个班采用德国原版教科书。

胡庶华17岁考入明德学堂第一班,次年考中秀才,很受校长胡元倓看重。后考入京师译学馆德文班,毕业名列最优等,得奖举人和七品京官。辛亥革命爆发,他回籍奔父丧,在明德学校、达材法专及高等师范任教。

他曾考取了留日公费生,但因侍奉病重的继母而放弃机会。1913年8月,他舍弃优渥薪金,考取公费留德,进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财政经济,又在柏林矿业大学(又译柏林矿科大学)上课。

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实力一度超过英国,占全球15.7%。钢铁年产近1800万吨,是同期日本70多倍。技术革新能力比美国还要高,稳居世界第一。当时中国望尘莫及。

胡庶华认为“矿科为富强之本,极愿从事于此,走上钢铁救国之路”,“决计专习冶金工程”。1916年11月,他随柏林矿业大学并入柏林工业大学,在化学冶金系专习钢铁冶金工程,成为了宾步程的小师弟。

一战结束,胡庶华进入克虏伯厂实习一年,后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和应修科目,1920年夏参加德国国家毕业考试,取得钢铁冶金工程师学位。这是德国注重工科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位制度,相当于博士,也有人认为只是硕士,不论是何等学位,也是中国人在柏林获此学位第一人。 

拿到镀金的学位证,胡庶华没有急于回国,而是前往英法考察工厂半年,然后返回德国借代侨商订购制钉机器的机会,在工厂监督和实习半年。他学成归国,被宾步程聘任至湖大前身之一的湖南工专。这是他第一次任职于湖南大学体系。

从一张他53岁时(1939年)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的“公务员任用审查表”的经历“历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二年,国立武昌大学教授一年,国立同济大学校长、湖南省立湖南大学校长、四川省立重庆大学校长各三年……”的情形来看,他在湖南工专任教两年后,离开了长沙。而在履历表中,没有写到他曾兼任过武昌大学总务长和代校长。

他在审查表“其他”上,说明曾任农矿部技监兼司长。这是1928年的事情,担任过农矿部农民司司长、技监兼林政司司长。第二年6月教育部长蒋梦麟推荐他出任同济大学校长。

这就是说,他再度回长,担任湖大校长时,已在武昌大学、同济大学积累了三四年的国立大学校长管理经历和经验。此外,他还一度担任过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与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在全国工程界有着领袖群伦的地位。

3

回到家乡,执掌最高学府,胡庶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衣着朴素,黑长胡须陪衬一张笑脸,但行事雷厉风行,立即恢复矿冶工程系,秉持千年学府传承的经世致用精神,在全国邀请一批矿冶名家来校任教,对学生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与矿冶企业协作交流,把湖南大学建设成全国钢铁冶金人才培养重镇。

他在教学理想上,实事求是地坚持经世致用之学。

他盛情邀请国际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到湖大作学术报告,让曾留学美国哈佛的理学院院长杨卓新同杜威开展学术辩论。这应该是国际学界大佬,首次来到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考察交流。

他接受矿冶系教授钟伯谦提议,邀请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来湖南解决湘江煤矿地质结构难题。不幸的是,丁文江在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昏倒,抢救不及,英华早逝。胡庶华在湖大静一堂主持追悼会,国府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到会致悼词,并将丁文江墓葬于岳麓山南半山坡,今日还有不少人前往献花祭拜。 

悲欣交集,但对五年后湖大由省立改国立,影响全国,奠定了基础。

他把办学重点,放在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上。

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工厂管理企业化的先驱。

1930年,他与工商部长孔祥熙等筹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即中国科学管理学会),参与主持第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他在协会组织的演讲会上,对上海企业家作“工厂管理之科学化”报告。文史专家许康教授评价他是这一领域“最早的领军人物”。

1934年暑假,胡庶华在湖大,积极筹办了中国经济学社第11届学术年会。这是全国经济学界最具权威的学术研讨会,此前只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或沿海工商业城市举行。这次破天荒地进入内地,也是胡庶华的全国影响力所致。马寅初等全国一流经济学家,纷纷来到长沙参会。

在胡庶华的带领下,湖南大学高度重视这一顶级盛会,全员参与。商学系主任吴德培在会上宣读了三篇论文,为提交论文最多者。湖南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学社长沙分社,胡庶华任社长。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编写院史性质图书《百年名校  商学弦歌》,专辟两节,分别阐释胡庶华的办学思想与其作为“工厂管理之科学化”的倡导者实绩。

而今走进湖大工管院一厅,所目及者十尊半身铜像,胡庶华极为显眼,美髯及胸,不负时人尊称的“胡子”美誉。基石上写道:“胡庶华(1886—1967),湖南攸县人,柏林工业大学博士,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理事,1932—1935、1940—1943、1945—1949年三任湖南大学校长。”

他前后三任湖大校长,历时十年。而前两届,任期皆为三年。这是他的一大显著的个人特征。陶旅枫、彭新卫编著的《明德人轶事》中称他“是位既有个性的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坚持一个原则:每任一职,三年必辞。因此,他虽然做了七任,可每任一次校长,三年期满必然辞职”。

4

事不过三。有个性的人,大多极具魄力。

胡庶华首任湖大,大力推动冶金事业,将宾步程开创湖南现代工业的初心发扬光大。宾步程集《论语·卫灵公篇》中“欲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及韩愈《劝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合成一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荒于嬉”,巧妙将工、业二字藏上下联首,悬挂于书院讲堂两侧,影响后来。

胡庶华更以融贯中西的视野和雄心,为湖大工科强势发展开拓了闳阔格局。

内忧外患,天下崩坏,积贫积弱的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学校教育。这也是千年岳麓学子一以贯之的传统之一。

书生报国,道不离器,所有的思想和行动都牢牢建立在现实世界上。

从岳麓书院走上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国第一人郭嵩焘,不得国人乡亲理解,“负独醒之累”(严复《挽清廷驻英公使郭嵩焘联》),即便被开缺返籍,仍艰难地筹办思贤讲舍、重建湘水校经堂,提出要从教育体制入手,因为“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郭嵩焘《与友人论洋务》)。郭嵩焘所处的艰难时世,西方的“船坚炮利”,接连轰塌中国国门,迫使他在马嘉理事件后硬着头皮代表衰朽的大清王朝去英国赔礼道歉。他在英国现场感受了现代工业洗礼过后的西方先进文明,强烈地意识到政治、教育和制造等,关键在学校,即源自现代化的教育。然而,谣言、中伤、陷害和毁谤,让他这一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并希望带回本土启蒙国民的开明士大夫,却被同乡老友王闿运讽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称他《使西纪程》字里行间“殆已中洋毒”,令“湖南人至耻与为伍”。(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卷六)就连他被撤除公使之职,黯淡返国还乡,汽船靠上长沙主码头时,两名地方官员现身,要求该船立即驶离湖南,不得放下任何乘客登岸。他们宣称巡抚衙门禁止洋人和洋人船只入境。其实,该船自上海而来,满载国人同胞,却因郭氏同行,而被禁止上岸。此前所谓开除其省籍的群情汹汹,甚嚣尘上。乡试士子们在乡绅的鼓动下,纵火焚毁了由其捐资重修的上林寺,谣传他在此修建天主教堂。

岁月不居,时光过去半个世纪。胡庶华所处时代,依然是国家蒙难,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酷践踏和冷血侮辱,然而,他比郭嵩焘幸运得多。他从西方学成归来,辗转被聘为上海钢铁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和国营烈山煤矿矿务局局长,还被教育部委任多所公立高校校长,容许他在校推行中西融合的先进教育理念。

他把先贤郭嵩焘曾热切期待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制度,向所有学生教授受西方启发的“实学”梦想,落到了实处。

他重视道德情操教育,颁发“十条告诫”,在师生中推行。

他在教学课堂上践行新思想,在校歌、校训上建设宣传核心价值的校园文化。

他创作校歌歌词,倡导“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强调大学教育要以中国特色为根柢,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到“振我民族,扬我国光”的国家战略层面。按现在的说法,已然在提前探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路径。

他在1932年11月提出“忠孝廉节,整齐严肃”,于次年5月定为湖大校训。《湖南省立湖南大学二十二年度览》中有一处胡庶华的解释:“余承乏本校之始,即与同人谋所以发扬民族固有之精神者,爰于一一七次校务会议议决,以宋朱晦庵先生所书‘忠孝廉节’、清欧阳尧章先生所书‘整齐严肃’为校训。盖两公先后讲学于此,所题八字石刻,至今犹嵌正厅两庑间,实为本校历史上之瑰宝。”

胡庶华从精神理念层面多元化勉励全校师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直至今日,还有不少研究文章,赞誉他一生勇毅开拓、廉洁奉公、严谨治教的高尚品质。

胡氏校训一直沿用至2000年。新时期定位湖大建设研究型大学,师生们公选“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新校训。校训更替,胡庶华倡导的集句式校训原文,即朱张会讲当事人之一朱熹(号晦庵)手书“忠孝廉节”,1757年岳麓书院时任山长欧阳正焕(字尧章)手书“整齐严肃”,于1827年被新任山长欧阳厚均刊立成碑,迄今置放在岳麓书院讲堂两侧,熠熠生辉,文以载道,教化育人。

5

胡庶华在任时,积极谋划湖大改归国立,也同教育厅长朱经农呈请教育部派员来校视察,以改变省府主席何键拨付办学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

1932年10月30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来长视察,参观实业家刘廷芳主持的国货陈列馆。胡庶华闻讯后,邀请他们来湖大讲话。

蒋氏开口大谈曾国藩的道德文章,并勉励胡庶华:“湖大为湘省最高学府,湘人夙富革命性,湖大实负有复兴民族之重要使命。今得全国闻名之胡校长担任斯职,将来必有良好成绩,希望胡校长以全力赴之,为湖大谋进步。”

但对湖大升格国立,一度持保留态度。

即便1月23日,蒋介石给他写来一封信,抬头称“庶华仁兄台鉴”,赞赏“台端整理麓山学府,嘉惠乡邦”,称其治理湖大,胸怀“使命”,期冀他早日完成。但蒋氏信中,主要是谈刘廷芳“年少有为,无忝职守,颇堪嘉许”,强调“天下事功成于不断努力”,“不以目前成绩为己足”。貌似对刘廷芳“奖勉有加”,而其夫妇长沙一行与刘氏相谈甚欢,完全没有必要通过给胡庶华的信函,请他转述对刘廷芳的大肆夸赞。此中若有深意,那就是胡庶华应该向蒋某人提及湖大改为国立,被蒋借题发挥,搪塞一番,不足为外人道哉。

这,只能说明当时在“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的蒋某人,为“围剿”红军打内战不惜巨耗军费,但对办好大学教育还是一个只给些高谈阔论的精神鼓励的“铁公鸡”。当然,他对曾首鼠两端的非嫡系湖南省府主席何键自掏腰包办教育,损耗财政资金,削弱军事实力,还是乐观其成的。

1936年1月23日,胡庶华函请辞职,黄士衡继任校长。

国府召集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代表赴南京聆训,湖大三人抵京面谒教育部长王世杰,表达改归国立的必要,王世杰说:“湖南大学改为国立,前胡校长曾数度计商,略有头绪。”

是年4月26日,时为行政院长的蒋介石再度莅湘,朱经农重提旧事,蒋介石说:“湖大改归国立甚善,最好能与清华合并。”(湖南大学大事年表1936年)当时国立清华已在长沙左家垅兴建校舍,第二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蒋介石继续在开空头支票,企望给虚荣示恩但做无本买卖,甚至有意将湖大并入清华。

1932年接替曹典球出任湖南教育厅长的朱经农,也是一个老资格,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被曹典球聘认为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英文教授兼农业学通译。两年前蔡元培接任教育部长,以其为常务次长。他当即反对,双方历史关系不同,不便合并。

蒋介石勉强承诺:“湖大改归国立,教育部正在考虑,俟返京后与王部长等商妥决定。”

这为一年后湖大实现夙愿,加快了推进力度。

而此前胡庶华殚精竭虑的草创之功,亦不可没。

 

6


作为有着全国大影响的教育家,胡庶华先后做过五所高校七任校长,历时20余年。他早年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早期党员,担任过立法院立法委员、参政会参政员、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和监委。

有回忆性文章谈及1938年7月,抗战进入僵持阶段,西北联大师生有爱国进步的倾向,使国民党当局深为不安,他们加强了对进步教授的控制,增派胡庶华等为校务委员会常委。“国民党当局在西北联大伙同胡庶华、张北海安插特务,树立党羽、排除异己的行为……不顾抗战时期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用非正常的行政手段干涉具有革命传统的北平大学的教学工作”,导致同为西大校委会常委的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等40多位爱国教授愤然辞职。(徐冬冬《徐诵明:复兴民族之基础在于教育》,《光明日报》2020年10月5日)

而后有诸多事实,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胡庶华是一位爱护师生的开明人士,向往光明,不屑于同反动派同流合污。

这是一位不断成熟、敢于担负的民主斗士涅槃重生的历程。

1943年,胡庶华调任三青团副书记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李毓尧接任湖大校长,破坏校内地下党组织,大肆使用办学经费收买少数同学,监视进步学生的言行,停止一切正常社团活动,指使学生围攻批评校政的教授,开除一大批进步师生……倒行逆施,激发众怒,广大师生爆发一场“驱李护校”运动。

据当时就读于湖大、亲历“驱李护校”运动的胡筠烈士之子李荣光后来回忆:李毓尧勾结国民党宪兵团逮捕进步学生,“除病逝的2位同学外,46位同学在芷江被关押3个多月后,有10人因病保外就医,其余36人于1944年9月,被送往集中营——从上饶、衡阳转迁来洪江的战时青年训导团衡阳分团部。它是全国5大集中营之一”。(李荣光口述《陇头垴上的风暴》)

朱家骅接任教育部长,曾考虑辛树帜、鲁荡平来掌湖大。辛树帜跟在校同学见了面,无法承诺同学们所坚持的新校长最低条件——必须让所有被捕、被开除、退学、停学的同学,全部无条件复学。鲁荡平接替的传闻,后来也无声无息。 

1944年冬,胡庶华来到洪江集中营,青年学子遭迫害的经历和惨景令他痛心不已。他返回重庆,欣然接受了朱家骅要他重任湖大校长的任命状,第二年元月来到辰溪湖大校区,第一时间宣布进步学生无罪,要求受到各种处理的全体同学回校复学,并出面保释被关押了5个月的、与地下党紧密联系的经济系学生汪澍白等。

抗战胜利,中国战区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地区受降典礼在岳麓山湖大校址举行。湖大本部校区经历了日军的多轮轰炸与长沙四次大会战的炮火,几近一片废墟。原为胡庶华兴建的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仅存四根爱奥尼克石柱,湖南省内公共建筑规模最大的科学馆被毁坏三分之二,学生宿舍毁坏三栋,残存者也是败壁残垣,“全校精华,付之一炬,物质损失”(《川大周刊》第6卷29期《湖南大学来函》)。

胡庶华此前于1940至1943年第二次担任湖大校长时,就坚定信心地提出“于艰苦中谋恢复,于安定中求进步”,一直是湖大西迁路上的一种倔强的精神。此次接掌湖大,全国抗战进入大反攻。他更是做了大量工作,将西迁的湖大复校,重建战火毁坏的岳麓山校园,扩大办学规模,建成拥有文法理工商5个学院、20个系的综合性大学。同时,接收了从江苏迁至乾城所里(今湘西吉首)的全国唯一的国立商学院,和商学系合组成新的湖南大学商学院。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他强烈不满,坚定地支持和保护进步学生运动。他巧妙地利用自身在国民党党内兼职的多个官方身份,有理有节地周旋于国民政府的政坛,宣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正确主张。正因为这样的情怀,故而他在跻身民国大员行列时,获悉湖大陷入李毓尧治下的至暗时刻,毅然主动请缨,重返湖大力挽狂澜。

他重新接管湖大的第二年5月,中共湖南大学支部成立,至他1949年6月离职时,党员已发展到192人。他支持进步组织人民世纪社为骨干的学生自治会,创办《湖大学生》《三日新闻》,开办农场和民校,建立话剧团、歌剧团和平剧团开展一系列宣传进步思想的文艺活动。

1947年夏,内战继续扩大,国统区内危机四伏,民不聊生,不同阶层群体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华北学联发出6月2日“反内战日”的总罢课号召,湖大学生组织在中共湖南工委的部署下,发动长沙市中等以上学校开展反内战运动。湖南省府严密防范,多方阻扰,派出大量军警封锁湘江,断绝30里水陆交通,甚至派出军队包围学校,禁止学生出校门。

胡庶华指导学生与反动派斗智斗勇,全部过江。年过花甲、长髯飘飘的他,健步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警告省府官员:“我的学生游行队伍出发了,谁要杀害我一个学生,我就要在省府门前自杀。”(陶旅枫、彭新卫编著《明德人轶事》)

以血性作为保证,不惜殉身寻求光明。

美髯公义正言辞,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他顶着国民党反共的白色恐怖,先后邀请中共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著名工运领袖罗章龙(改名罗仲言)来校执教,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共产党员朱剑农、萧杰五等教授,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在校讲授土地经济学课程,配合地下党发挥进步的作用,得到了胡庶华的默许。

在胡庶华支持下,湖南大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教师阵容。

1949年初,他接受学生自治会请求,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应变组织,确定国立湖大决不迁校台湾的原则,保证了几个月后完整无损地转到人民手中。

国共和谈破裂,胡庶华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毅然离职,抵达香港,参加在港立法委员发起的和平运动,携手黄绍竑、龙云等44人联名通电,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被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开除其国民党党籍,将其列入通缉“黑名单”。

不久,他重返内地,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冶金工业部专员,并在新建的北京钢铁学院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摘抄了大量矿冶资料,拟订出多种专著和论文提纲,为新中国钢铁工业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真知灼见。

国家新生,他满怀欢欣,赋诗咏怀:“少年虚度老来忙!”他连续担任了全国政协三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于1961年向中共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遗憾的是,他在非常时期遭受了残酷批斗,不幸于1968年6月17日逝世,终年82岁。10年后,北京钢铁学院落实政策,刊印文章悼念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耿直正派,平易近人,一直受到同志们的尊敬!”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